张振锋
摘要: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品牌专业要素分析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设计了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而提出培育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指出培育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生源减少、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的发展瓶颈问题日益突出。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以后,各省份都相继启动和实施了品牌专业建设工作,全国许多高职院校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为契机,从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招生就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而品牌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期文化积淀的过程,必须实施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实验实训室建设、评估监控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职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提升品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构成要素分析
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关键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品牌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与专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品牌专业建设主要由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的教学团队、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品牌专业内涵建设。
1.专业定位是品牌专业建设的灵魂
品牌专业的专业定位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办学规模和服务理念定位。培养目标主要指培养的技术人才具有什么样的政治素质和和技术技能;培养规格是人才知识结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素质结构等;办学规模是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服务理念定位是指办学的宗旨,一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及初次对口就业率,二是要对接行业、企业人才的人才需求,為行业、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方面的服务。
2.人才培养方案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
品牌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具体有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安排、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创业训练、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和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衡量标准是对行业、企业、就业市场的综合调研与分析的正确结果。
3.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品牌专业建设的载体
品牌专业应依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及学校发展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构建产教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依据现代职业工作过程的实际和任务要求,开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使学生学习与工作、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理论课程与实训内容、职业素质培养与技能培养相统一。
4.专业的教学团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根本
对校内专职教师通过教育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培养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精神。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培训,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专兼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5.实验实训室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保障
一是构建模拟仿真的校内实训室,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理念;二是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行生产性实训;三是和企业建设深度合作的关系,以校企双赢为原则,与企业共同设计实践教育方案,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6.教育教学改革是品牌专业建设的生命力
通过对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建设规划,以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制定专业的建设计划和企业合作开发教材等。
7.人才培养质量是品牌专业建设的生命线
品牌专业培养的技能人才最终是要踏入社会的,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要靠教学质量来保证,职业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构建
“核心竞争力”一词最早来源于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甘瑞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主要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的互补系统。近年来这种企业管理理念逐渐被引入高等教育,而本文讨论的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即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经验和做法融入品牌专业建设的各种要素之中,构建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模型,将品牌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比作一棵大树。树叶、果实和花朵是品牌专业培养出来的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树枝是品牌专业建设的各要素的整合,包括有专业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软硬件条件;树干是确保品牌专业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保障;根基则是品牌专业的各项建设资源能被有效整合和运用的独特能力。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
1.服务性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竞争力的服务性表现为行业背景和特色,体现为依托于某一行业背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经过学校与某一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合作,建立长期的互惠双赢的技术、文化交流与积累,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整合性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的能力显示,而且是多种资源整合的结晶,学校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不同要素的优化组合,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核心竞争能力。
3.就业性
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强化提升学生的首次专业对口就业率,实现品牌专业建设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4.示范性
品牌专业集中高质量的课程建设、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实训条件等优势,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其它专业及同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品牌专业建设应依托行业、企业培育和提升品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基础,也是优势
利用校企深度合作平台整合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案等办学资源,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融入品牌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是培育和提升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抓手,是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载体
从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地缘优势,通过打造自身的专业教学团队和实验实训基地,着力培养品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3.专业的教学团队是提升和培育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品牌专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应以实验实训技能人才为中心,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各种形式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实验实训技能。吸引企业技术专家、有企业背景经历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师德考核机制。
4.人才培养质量是培育和提升品牌專业建设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品牌专业应根据经济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调整教育教学方案,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品牌专业建设合格与否的标准,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的资源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性,每个品牌专业的建设都有自身的特点,专业教学特点、培养方式很难被其他专业所效仿,所以,品牌专业应抓住自身的优势资源,与行业企业结成合作网路,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价值观管理是培育和提升品牌专业竞争力的保障
品牌专业必须将各种培养方案优势、实验实训优势、师资优势以及行业背景优势有效整合,使各类资源要素发生功能上的耦合、裂变,形成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有效整合离不开对品牌专业的价值观管理,在学校内部,通过价值观培训及价值体系构建,培养实训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6.服务和创新是培养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元素
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的影响,比如中国2025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品牌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实训建设应迎合社会需求,在服务中进行创新,在竞争中做好服务终身教育和持续创新教育。
四、结 论
1.以服务社会为主线
服务行业企业是品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观的体现,品牌专业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越紧密,就越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品牌专业要想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就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当地经济建设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提升自身的价值。
2.以实验技能培养为重点
加强实验实训技能培养,有利于提高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校企组合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提高实验实训场所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通过校外技术服务领域拓展,提升品牌专业的服务能力,丰富技术服务类型,以服务带动学生技能训练地提升。
3.以健全的制度建设为保障
品牌专业建设是一个物资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结合的建构过程,不仅注重基础教学设备、实训条件的建设,还要进行制度建设。需要建立组织制度、实训队伍建设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各种保障制度,落实品牌专业建设的全过程,保证建设进度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志忠.关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2):28-29.
[2] 朱伟峰.学习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23-24.
[3] 刘志峰.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22):30-35.
[4] 张琦英,方向阳.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内涵、要义和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3):22-24.
[5] 蒋祥龙,王翠云.论高职院校品牌建设[J].宿州学院学报,2014,(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