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而民办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之一,必须承担起重要责任来。如何立德树人,是民办高校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办学者、领导以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最终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声望,使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民办高校 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王亚楠,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40
习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如何做好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2013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至 2013 年底,全国民办高校已达到 718 所(含独立学院292所),累计招生 160.19万人,在校生近五百六十万人,无论是从年均招生量上,还是在校生规模上看,民办高校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方向或是教学任务等宏观方向来看,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并无实质差别;然而在实际情况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比如说师资构成、生源质量、办学资金、投入产出等等。在追求营利的目标前提下,一些民办高校甚至忽略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而出现了管理秩序混乱、教学质量低下、德育教育缺乏等不良现象,严重偏离了“立德树人”的理念,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效用。因此,在民办高校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刻不容缓。
一、民办高校“立德树人”所面临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是一个兼顾教育与盈利两面性的一个教育机构,需要自负盈亏,兼具高校和企业双重性质和特征,这种特殊的生存特点,就决定了它所关注的重点不能与公办学校完全一致。它不仅要考虑正常的教学活动的进行,更加要考虑怎样保证生源的数量、就业的情况以及能够盈余多少。因为只有这些才能吸引更多家长和考生的注意,从而确保办学的正常进行。而德育教育显然没有专业课或技能课所带来的短时效益那么客观,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投入,能省则省,有些民办高校甚至为了减少投入成本,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课时量上大大缩减,致使课程形同虚设。
然而,正如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强调,对于今天的高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一个根本问题。一旦在办学方向上走错了,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那就像一株歪脖子树,无论如何都长不成参天大树。因此,民办高校若想走的长远,就必须要转变原有办学理念,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注重“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生源质量
民办高校自负盈亏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其若想生存,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生源数量问题。为了保证生源数量,民办高校不得不降低对生源质量上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非常不好,对于以后是不是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贡献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无论对什么活动都很消极;上课无精打采,逃课、打瞌睡、玩手机等现象比比皆是,自控能力相当差;对于教师和辅导员的管理置若罔闻,甚至有个别学生以“同学校老师对着干”为荣。但是民办高校却不能像普通高校那样理直气壮地按照校规校纪对其进行处分管理,因为每开除一名学生,就失去了一份资金来源,这就给学生造成一种“你也不能拿我怎样”的放任心理。只要他们能够学会专业课,能顺利毕业,能找到工作,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其他什么惩罚都会有补救措施,都会有许多“翻盘”的机会。至于德育教育,则是摆在所有问题之后的问题。
基于民办高校生存的特殊方式所造成的生源质量的现状与管理方式的恶性循环,致使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毫不重视自己本身的德育教育程度,在他们看来,毕业将来有工作才是能力所在,至于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養都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
(三) 领导重视程度
基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所面临的问题,致使内部各职能部门对立德树人的意识不强。民办高校的领导不仅要考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为公司开源节流的措施。因此,许多高校的管理层在形式上是配备齐全的,然而实际人手却是非常短缺的,这就使得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协调、分工还存在诸多漏洞,对于德育的责任还没有落到实处;亦或是形式上已经落到实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依然不能得到严格的执行。
由于管理层面的不重视,落实到各个学院或系,专业教师也就不能给予相应的重视。而德育教育如果仅仅依靠思政教师或是辅导员的努力说教,显然是不够的,只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所有的课程当中,才能够发挥其实效作用,使“立德树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此外,由于资金的匮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远远跟不上学生们的需求。这就造成了学生们的业余时间过多,网络便成为了他们消遣时间的首选。网络以其简单、直白、趣味性等特征吸引了这群好奇心强的孩子们;然而网络世界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乏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来左右学生们的道德观。当代大学生,原本就缺乏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大多都存在理想缺失、信仰不坚定、急功近利、辨别是非能力差等现象,而网络信息多样化所造成的价值观多元化也给学生分辨是非真伪带来了难度,在理性思辨能力弱化的情况下,原有的立德树人方法的效果必然会被弱化。
二、民办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要求民办高校务必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这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举措。
(一)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转变办学理念
习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对所有高校提出的要求,民办高校自然也不会例外。那么,要想使民办高校严格的保证这一办学要求,仅靠办学者自身的努力肯定是不够的。前文已经提到过民办高校存在的两难困境,要想解决这一困境,政府应当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这种扶持不能只是外在的“输血”方式,更应该是提高其内部的“造血”功能。
我们无法改变民办高校的盈利这一性质,那么就应该在德育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民办高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当给予一部分资金支持,这样既减轻了办学者的经济负担,也能够使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也给予了民办高校思政教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的平等机会。当然,仅资金支持还不能够真正保持德育教育是否真正得以实施,还要附以监督措施,以保证这笔资金确实落到德育教育实处。
其次,还要给予民办高校思政教师以宽松的竞争环境和政策优待。我们都知道教师“年轻化”是民办高校的一大特点,思政教师更是如此,虽然年轻意味着朝气蓬勃,但同时也意味着毫无经验;而且,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的授课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所以,特别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比如说在科研任务上、职称评定上以及外出培训上等等。这样才能使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施展拳脚,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紧密结合学生特点,改变德育教育方式
除了政府扶持外,民办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发掘民办高校学生的受教特点。其实,民办高校大多数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他们活泼向上,愤世嫉俗,有着非常传统的是非观念,并且,他们大多数都出身于小康家庭,从小都受到非常专注的呵护,思想更为单纯,更容易受到“权威性”的影响,所以说,对于他们道德观的培养缺乏的就是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式。
前文提到网络,其实网络在给德育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好的契机。比如说当下非常流行的微信、微博,以其短小精干、趣味性足等特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那么,德育教育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比如建立有效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多用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使德育教育工作变得活泼,让学生更能接受,在一些短故事、小幽默、或者是漫画中就能够感受到道德的魅力,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
(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德育良好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同时也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和主要领导提出了要求,务必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是要通过“立德树人”提升学校认可度。办学者和主要领导应当转化办学和管理理念,使得广大师生都能够重视德育教育,自觉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其进课堂、进网络,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来提高学校声誉,增强院校的实际影响力。
二是通过“立德树人”提高学校凝聚力。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利用报纸、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等平台,宣传党的主張,弘扬道德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及时疏导学生心理,既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相互间增强信任感,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三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不必受限于硬件设施的缺乏,而是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营造一种氛围,使在校师生对学校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务必要坚守高校立身之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行机制,使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办出世界一流的高校,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华跃.“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初探.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4).
[2]王彩丽.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索.运城学院学报.2015(3).
[3]梁晶.“微时代”情境下高校“立德树人”的省思和探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4]肖瑶.民办高校构建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研究.知识经济.2016(19).
[5]马鹏巍.民办院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