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昇晨
摘要:现如今,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已经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教学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诸多挑战。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创设出精彩有趣的情境是当前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实例,详细地阐述了几种政治课堂上常用的情境创设方式。
关键词:政治课堂;情境教学;有效课堂
思想政治这样的传统学科由于长期秉持着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在如今的新教育理念下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为了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在政治课堂上创设多样的课堂情境,在精彩多样的情境包装下,置于这些情境中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为科学有效的政治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下就是我结合政治课堂教学实例,归纳的几种政治课堂上常见的一些课堂情境创设模式。
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思想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如此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却被大多数学生视为“最不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之所以会遭遇这种尴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难以体会到这门学科知识的实用性。在他们看来,政治教材中的各种拗口的理论原理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考试。在这样的观念下,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政治课程,而缺乏积极主动性。事实上,政治学科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学科,但却并非是真的无用的理论。作为教师,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努力将理论知识同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程的实用价值,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我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练习,内容是给你20万,让你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制定一个投资理财的计划。这个习题内容看似简单,其实考察的内容却非常多,学生要想完成这个练习,不仅要先分析自己的家庭收入、人口构成状况等,还要熟知各种理财方式的优缺点。这样一个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练习,直接将知识植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下,学生会更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冲动。
二、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情境
在实施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中,画面越具有感官冲擊力效果就越佳。基于这个客观事实,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选择采用多媒体工具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作为一种集合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现代工具,在感官冲击力上要远胜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因此在情境创设中的优势也就十分显著了。例如,我在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节知识时,就以“节日”为题,给学生制作了一张包含多个国家和民族一些传统节日的视频集锦。在视频中,学生见识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奇异而有趣的节日传统,在绚烂多彩的画面渲染下,学生显得非常兴奋,大家围绕着节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待气氛被炒热以后,我将视频关掉,将文化引入了讨论的课题,并例举一些节日,结合着所在国家文化进行了探讨,有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课题就这样被开启了。
三、利用提问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活动,学生可以在问题刺激下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同时,在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的思维也会被快速打开,为了找出答案,学生的大脑会高速地运转,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思维准备。鉴于提问在课堂上的诸多作用,它已经成为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事实上,提问的功能远不止以上提到的几种,在课堂上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提问功能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提问,可以精确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预定的知识轨道上,促使学生对接下来要涉及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就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知识点来说,我就采用了这种提问的方法创设了教学情境。
教师: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
学生:当然是!
教师:不久前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关系到国家前途和重大决策的会议,作为国家主人的你们为什么没去参加?
学生: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年呢,没有满十八周岁,就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听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到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顺便就带着他们将这部分的知识重新拿过来复习了一遍。接下来我装作突然想到似的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你们没有成年,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老师已经成年了呀,为什么也没能去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呢?”听到我这样提问,下面的学生开始议论起来,一会儿工夫,就有一名可能是提前预习过的学生这样回答:“老师,你虽然没有去参加会议,但你选的代表去参加会议了呀,代表会把你的想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来,不就等于你也参加会议了吗?”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情境铺设中,本节课要讲的知识被顺利地展示了出来。
四、利用突发事件创设情境
在上课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超过预期之外的突发事件,如何正确恰当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如果能恰当利用突发状况,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多时候就可以用到突发事件。记得有一天,我在讲哲学常识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部分知识时,突然窗外一阵大风刮过来,将一个学生摆在教室窗台上的杯子刮了下来,摔到地上碎掉了。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把每个学生都吓了一跳,震惊过后,我马上反应过来,可以利用这个事件来创设一个情境,于是我问学生:“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刮风,将一只杯子刮下来,掉到地上砸碎了!”学生纷纷回答道。“不是的,刚才并没有刮风,也没有杯子掉下来碎掉,一切都是你们的心理作用,刮风和杯子摔碎都是你们的心感觉到的。”正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我又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跟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像,说的也是一阵风吹过来,一个小和尚说幡在动,另一个小和尚却说是风在动,正在两人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老和尚走进来说:“风没动,幡也没动,只是你们的心在动。”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分析一下,和尚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听到我这么问,学生终于反应过来前面我说那些话的意思。于是,围绕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和前面讲的故事,学生就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思考。类似这种突发事件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只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将这些突发事件转化成情境教学资料加以利用。由此可见,只要留心,身边处处都有玄机。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挖掘身边一切可用资源为情境创设服务。
五、利用逆向思维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要想实现创新就不得不提到逆向思维,因为逆向思维是实现创新的首要条件。我们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多从反方向进行思考,利用逆向思维来创设情境。例如,我在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个知识点时,就鼓励学生举一些实例。有学生想到了“小松鼠过河”的故事,有学生给出了“实践出真知”的名言警句,突然有学生冷不丁地冒出了一句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乍一听,好像这句话并不能论证我们要讲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大家的疑惑和质疑中,这名学生仿佛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把头低了下去。就在这时候,我开始对这句话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还没有吃葡萄就断定它是酸的,这显然是主观臆断,你不去尝一尝,永远都不知道葡萄是酸还是甜,所以说,这句话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客观真理!”听到我这样解释,刚才那位学生又重新把头抬了起来,眼里充满了喜悦之色。以上情境的创设就打破了常规思维,从逆向思维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常规定势之中,既拓展了思维,也开拓了情境创设素材,可谓一举多得。
在政治课堂上,多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打破传统的政治课堂印象,让政治课堂也能变得精彩有趣,也只有精彩有趣的课堂,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愿意开动脑筋,开口交流,而这些恰恰是学好知识的必备条件。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技巧,在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