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峰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11期中撰文,分析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毕业生外派就业的意义,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建立外派劳务培训体系的路径。
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毕业生外派就业的意义,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从经济转型发展来说,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外向型人才保障;即适应企业“走出去”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国际人才。第二,从产业发展来说,也是服务外派劳务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培养境外中资企业或机构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满足技能型、知识型的中高端勞务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3.促进劳务产业转移,为欠发达地区培养高技能劳务人员。第三,从职业院校角度来看,毕业生外派就业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输出职业教育资源,为境外企业培养本土化人才是高职国际合作的高层次形式。第四,对学生来说,劳务输出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拓宽就业渠道。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从外派劳务培训组织体系、培训师资和实训条件建设、对外劳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外派劳务培训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第一,依托政校企合作平台,搭建完善的外派劳务培训组织项目。宏观层面上,“服务平台”应参与省级以上外派劳务对接大会,争取与更多外派劳务企业、用人单位建立外派劳务培训、输出的合作关系;中观层面上,“服务平台”应积极参与所在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对外劳务合作洽谈,拓展、组织培训项目,多渠道开展培训输出;微观层面上,“服务平台”通过与对外劳务企业的协作,着力构建校企合作的外派劳务人才培养机制,在中高端劳务人才储备、师资共享、培训课程建设、实训设施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第二,实施对外劳务的校企合作,充实、提升培训师资和实训条件,包括培训师资的多元化、国际化以及外派劳务实训基地的共享化。第三,根据劳务人才的职业领域,优化对外劳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构专业技能课程、外语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