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全纳工学结合模式探析及启示

2017-03-12 15:27萌,范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纳工学校企

陆 萌,范 敏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4100)

教育全球化进程中,全纳教育思潮为当代教育发展方向指明新路径,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Inclusive WIL)模式的提出是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Work-integrated Learning,WIL)模式中融入全纳教育理念的引人注目的尝试。本文着重分析澳大利亚“工学结合”在全纳教育下的创新举措,总结有益经验,以期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1 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项目背景

在教育民主与全纳教育的国际与国内双重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多样化、职业教育全纳性的呼声逐渐高涨。澳大利亚政府教学办公室专门在“高等教育工学结合2015国家战略”(National Strategy on WIL in Higher Education(2015)[1]中倡导全纳性的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学生有效公平地参与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此后,澳大利亚协作教育网(ACEN)与六所高校合作,正式提出“全纳工学结合:内涵、指导方针和策略”(Principles,guidelines and 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WIL)[2]用以指导“全纳工学结合”项目的实施

1.1 回应国际全纳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科技飞速发展推动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民主和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瞩目。在此背景下,全纳教育理念产生,主张所有人都应该能平等地接受适合其独特需要的高质量教育,同时体现了时代需要和当代教育发展方向。在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模式由来已久,企业和高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习、实践机会。[3]但在运作过程中,参与主体缺乏多样性成为其主要缺陷,因此,很多部门以及研究都者呼吁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中考虑到其参与主体多样性,在课程设置、实习模式等方面增加全纳性与包容性,在工学结合模式中融入全纳教育理念已为人们共识。

1.2 摆脱国内“工学结合”项目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2014到2015年期间,由澳大利亚协作教育网(ACEN)为首领导的实践小组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并召开以“发展工学结合中的多样性”为主题的全国性网络研讨会议,总结了目前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实施中反映出来的三方面问题。(1)学生为中心的障碍:学生在实习中面临财政负担,他们无法得到有偿的工作,却还要去满足无偿的工学结合实习要求,使得学生幸福感明显降低,产生压力;(2)行业合作伙伴的障碍:行业合作伙伴的态度和偏好选择导致国际学生或者残疾人士难以参与工学结合;(3)实践层面的障碍:工学结合实习工作要求和标准缺乏灵活性,在实施方式和频率方面产生问题,比如学生所选择的领域缺乏相关工学联系,或者那些有关社会工作项目的工学实习长期多次的安排,对于那些“低收入家庭”学生来说,经济压力过大。[4]通过分析发现这三方面问题都与工学结合模式中缺乏“全纳性”密切相关,针对于此,澳大利亚协作教育网在“建设制度能力以增强工学结合的参与度与进度”(Building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enhance access participation and progression in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报告中专门提出“全纳工学结合:内涵、指导方针和策略”,旨在帮助高校在工学结合公平性和参与度方面运用全纳手段去改善目前的发展困境。

2 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项目原则和主要举措

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是将“全纳教育”与传统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有机融合。传统的澳大利亚“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职业教育中“在指定的课程设计框架内将理论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5]。在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项目中将“全纳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在教学、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中,要使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大众化的、面向所有人的学习中。它包容个体差异,并认为多样化的个体可以丰富所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6]因此,“全纳工学结合”就是在职业教育中运用全纳的、包容个体差异的方式去设计课程框架和工作实践模式,目的是为了满足更多参与学生的需求,增加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参与度和公平性。

2.1 实施原则

“全纳工学结合”在实施时,遵循该项目规定的五项原则。1)普及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优质的工学结合训练,不论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财务状况等如何,必须要保证他们充分参与到工学结合训练中,并从中受益。工学结合训练方式对所有学生都各不相同,但必须满足他们的课程要求,使学生能在学习、发展技能等方面获得均等机会,并能够追求和实现其愿望。这意味着在设计和实施工学结合政策时,在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所有学生,使他们都能参与其中并取得进步;2)包容多样性原则。全纳工学结合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特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期望。鼓励认识和尊重参与学生的“多样性”并能对此进行评估,这必须要以包容态度为基础,并将此态度反映在政策制定、工学结合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中。重要的是,学生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参与到工学结合参与主体多样性的评价之中;3)可操作、可持续原则。全纳工学结合确保以切实可行的方式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必须积极地增强合作伙伴的全纳性经验,并考虑到诸如背景和专业要求、时间、工作量、费用、资源、需求和伙伴的喜好等方面因素,增强其可持续性;4)整体全面性原则。全纳工学制定政策、设计和实施等过程应该考虑到学生生活环境的所有方面,以及对活动的影响,从整体性的角度看待学生和他们的生命成长,确保促进成功的因素最大化,使障碍降到最低,全纳工学结合将确保活动能够与学生、环境以及需要相配合;5)校企协作原则。高校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确保学生得到有利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互惠互利的工学实习体验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遵循校企协作原则,预先制定规划,确定合作伙伴在身心发展、经济状况、名誉等方面的需要和潜在困难,并寻求解决办法以达到最佳结果。[2]

2.2 主要举措

为了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项目主要在实习课程设置多样化、加强员工全纳能力、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和保持校企合作双赢关系这四方面采取行动。

1)提供灵活多样的实习课程

学校通过收集学生和合作伙伴的反馈信息、同行互查、建立基准调查来评估反思工学结合的实习课程设置,同时还寻求外部专家的建议,设定学习计划,确立明确的教育期望,企业也相应地提供脚手架式的帮助课程,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另外通过奖励和认可手段鼓励高校教职工、学生与企业、社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合理分配资源,支持开发灵活多样的实习课程,满足更多学生需要。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UT)的法律诊所课程计划与社区非盈利组织合作,通过社区诊所模式在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从事一系列社区公正方面的法律、调查和教育任务,为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课题。而且学生能够协商他们从事社区实践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平衡从事其他事务的时间,增强了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允许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根据他们的能力为其分配相应的工作。在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的社区服务实习计划为了尽可能面向更广泛的学生,按最低入学要求设置。学生可以用现从事的志愿工作来算作实习经验,也可以选择大学所安排的实习,这样灵活性更强,可行性得到保证,并在实习前和实习期间为学生提供资助和咨询服务。科汀大学(Curtin University)的供应链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可以在真实的工作地体验真正的供应链管理工作,在项目中与客户交流合作,积累工作经验。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来说压力并不大,因为这只是课程初期的一种体验,而且任务只有一项。[4]

2)加强学校与企业员工宽广包容的全纳能力

学校与企业员工能力是否可以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求对于全纳工学结合的实施至关重要,通过员工文化意识培训、风险管理培训,对其工作量的认可,并对有成效的工学结合实践进行奖金支持、或者给予会议与出版机会,以及展示个人故事和短片来加强学校与企业员工的宽广包容的全纳能力,同时培养全纳性的制度文化。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建立工学合作实践团体,向参与其中的教学员工提供彼此学习、分享经验的机会,将重点放在教学方面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一起讨论解决。该团体还帮助那些不能参与到团体中、只能够“独自工作”的人建立讨论网,让他们也能得到帮助和支持。麦格理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自2013年建立起一个教学研讨会,汇集整个大学对工学结合教学有研究兴趣的专家们,在每届会议都制定一个主题,参与者以小组工作形式从事实际研究,并且设有问答环节一起探讨问题。科汀大学的“走向全球”是一个全国性的国际和跨专业服务学习计划,通过培训提高毕业学生工作能力、提高跨专业教育意识,专注于监督并促进跨专业学生团队在实习环境中获得良好的体验。[4]

3)支持学生就业技能培训

在培训学生就业能力方面,以一种关怀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全纳视角为学生提供支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能力、生活经历、个性、价值观等,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以及工作任务作出明确规划与决定。成功的工学结合实践为学生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并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做出合理调整,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就业支持,如职业咨询、简历准备、求职培训等、奖学金与资助机制、解决问题的明确步骤、灵活的工学结合模型等。

自2010年开始,澳大利亚协作教育网(ACEN)为市区和偏远地区的大学设立奖学金,支持近91种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到工学结合实践中,每生每年达到1000到15000美元。[7]麦格理大学的媒体公关专业主要将实习地点安排在校内,为学生实习的地点、时间和方式增加了灵活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诉求,以便实习项目团队在组建和分配实习任务时能够更好地照顾到他们的需求。昆士兰理工大学的广告、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专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地点,高校职工帮助学生提供行业联系人、并在申请和资格审查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还举办面试讲习班,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以及来自企业专业人士、教职员工和同学的反馈与建议。格里菲斯大学提倡建立“反思变革圈”(Circles of Change Revisited,COCR),号召不同专业与学科的专家、学生共同参与到批判性反思的过程中来,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发现,在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新知识,创造新经验。[4]

4)保持校企合作双赢的伙伴关系

全纳工学结合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保证高校和合作伙伴互惠互利的关系,并能够采用灵活、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安排制定有利于主办机构和学生的实习方式。方法多样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风险协议、学生群体共同工作的项目;在匹配学生和合作企业时,要考虑他们各自不同的诉求和能力;合作企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也要提供相应的支持,比如监督、教学、评估、反馈方面要负责,分配给不同能力的学生相适应的不同的任务,帮助出台有关政策、指导方针和学生认证框架,在实习期间和之后给高校提供汇报反馈,协助后续评估计划,同时开发可持续的方法,扩大规模以满足未来需要。

昆士兰理工大学在健康专业方面的工学结合项目,在任何时间内学生都可以参与临床实习,主要特点是实习点与大学之间的主动合作,采用一套连贯的工学结合网络在线程序让学生和实习区的主要负责人全天24小时都能取得联系,能够随时提供临床环境的学习机会。建立工学结合网站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和实习主管能够随时了解彼此需求,在临床环境中实践并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4]

3 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8]。但是,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中,校企的合作程度只是停留在企业对学校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等浅层方面,另外合作面也较窄,大多工学结合教育仅仅停留在个别专业试点上面,还没有覆盖到所有的专业,这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校企取得双赢的目标还相去甚远。[9]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在实践中基于“全纳性”的理念与目标,对原来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全纳的态度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增加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公平性与参与度。借通过对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究和分析,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有所启示。

3.1 准确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树立全纳职业教育理念

随着国际上科技、人才的激烈竞争,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高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筹措多元化、办学模式多元化、服务功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多元化等方面。[10]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以关怀学生整体成长的视角,主张包容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和实习领域遇到的困难,并能够充分给予帮助,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让多样化的个体参与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来。另外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也作为该项目呼吁关注的对象,在资源分配和课程设置方面遵循普及性、包容多样和整体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地照顾到他们的需求。

在这样的趋势下,要求我国的职业教育同样也要树立起全纳教育理念,承认个体差异性,增加包容性。尤其是特殊职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法》中有规定:“残疾人职业教育除由残疾人教育机构实施外,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全纳性的职业教育思考,有待进一步地倡导与推广,直至最终树立起全纳职业教育这一理念。

3.2 理论实践相结合、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和实习方式,作为全纳工学结合模式基础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应该由学校、企业共同商讨决定,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模式的基础是在体制政策、课程设置与参与等方面采取灵活适应性的方式,实施方式的灵活性是其他原则的基础,主要通过让学生自行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参加以及评估实习活动,并且能够对学生的需求作出回应,尽可能在政策制定、行政程序、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方面增加灵活性。例如对于那些处在特殊处境的学生比如残疾学生或行动不便者,为其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一些正在从事志愿活动学生可以用志愿活动来代替实习经验,也可以选择学校安排的;开发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更多不同类型的实习活动;对于那些有就业需要的同学,高校邀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为其提供面试指导建议等。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设置工学结合课程实习方式时,应该设立市场调研组,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在学校设立所需专业,或者根据市场变化,对旧专业进行改造,并相应地在行业企业领域能够开辟出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职业培训需求,尽量做到工和学都能一一对应相结合。另外,实习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让他们进行自主选择,并能够给予指导和帮助,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信息化、技术化的社会中,开发线上线下的多样化课程供,通过网络紧密连接学校、学生与实习单位,为他们选择课程和实习都可以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全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3.3 政府主导、鼓励校企之间积极合作,建立符合国情的全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中,高校与合作企业之间有明确的交流,双方协商,以至于都能达到切合实际的相互理解、任务明确、融洽协作的伙伴关系,比如采用线上网络程序,将校企紧密连接在一起,随时都可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同时从“全纳性”的角度,高校和企业不断审查政策、措施、设计和设施程序,确保目的和过程的一贯一致性,同时鼓励内部和跨机构之间交流信息的机会,以此改善自身,并且开发可持续方法,扩大规模以满足未来需要。并在学生实习前后,企业给高校提供评估反馈报告,并且协助学校进行后续评估,有助于不断改善当前做法,使得澳大利亚“全纳工学结合”项目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我国职业教育由于主要由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办学,行业企业没有很好地参与其中,校企合作不顺畅,导致职教体系提供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用工要求出现差距,培养的人才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结果最后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利益关系无法很好建立。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态度,政府作为主导,应当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学校、企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一种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11]只有行业企业充分地参与,在政府主导下,作为学校的合作伙伴与学校共进行工学结合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估反馈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来,才能够在全纳性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National Strategy On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In University Education(2015)[EB/OL].http://cdn1.acen.edu.au/wp-content/uploads/2015/ 03/National-WIL-Strategy-in-university-education-032015.pdf.

[2]WINCHESTER-SEETO T,MACKAWAY J,PEACH D.et al.Principles,Guidelines and Strategies for Inclusive WIL.Australian Government Offic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EB/OL]. [2017-09-20].http://acen.edu.au/access-participation-progression/?page_id=630.

[3]李小峰.工学结合的相关表述及其历史渊源[J].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史料),2007(6):179-180.

[4]DEBORAH P,MOORE K,MATTHEW C.Building institutional capacity to enhance access participation and progression in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WIL).Australian Government Offic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EB/OL].[2017-09-20].http://acen.edu.au/access-participationprogression/.

[5]PATRICK C-J,PEACH D,POCKNEE C.The WIL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report:A national scoping study(ALTC Funded Project). Brisbane: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EB/OL].[2017-08-15].http://www.olt.gov.au/resource-library?text=Patrick.

[6]HOCKINGS C.Inclus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A synthesis of research[EB/OL].http://www.heacademy.ac.uk/evidencenet.

[7]KERI M.The Australia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Network student scholarship for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2010-2014[EB/OL].Retrieved from http://acen.edu.au/accessparticipation-progression/.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4-29)[2017-10-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9]汪茧.国外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经验对我国建设校企合作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63-65.

[10]董斌,陈媛媛.完善高职教育多元化办学机制的对策建议[J].高校论坛,2014(6):162.

[11]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如何从纸面走到现实 [EB/OL].(2014-06-19)[2017-10-20].http://www.jyb.cn/zyjy/zyjyxw/201406/ t20140619_586803.html.

猜你喜欢
全纳工学校企
盐工学人
——宋辉
全纳教育视角下提高教学秘书管理水平的研究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盐工学人
——沈 妉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