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

2017-03-12 14:34:05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考核作业

李 靖

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的对比分析

李 靖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们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积极作用。这两种模式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师生角色和考核方式上有共同之处,而在教学顺序和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方面有明显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翻转课堂;对比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已向大众化,能够上大学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但目前大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令人堪忧的局面,如课堂沉闷、单调、学生逃课、缺课、厌学情况严重等,教学危机重重。虽然各高校也积极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并引进先进的高科技教学工具,但目前的教学课堂的情况仍然不是很乐观,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针对这种现象,大学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革,知识传授的模式不应固化为某一种不变的教学模式。[1]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模式。[2]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也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进入人们视野,这些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着积极作用。但教师具体想要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必须先弄清楚这些模式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才能做到有效利用。

一、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概念

1.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也称“PAD Class”,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一半给学生讨论。但不同于传统的讨论式课堂的是,对分课堂上进行的讨论是隔堂讨论,讲授和讨论的时间错开,学生课后有时间自主学习,进行个性化吸收。[3]它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上参与度及学习水平。该模式在课堂上首试成功后便风行全国,在数百所高校的上千门课程中得到应用,覆盖人文理工医、外语体音美等各学科,列入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教师培训项目,获上海市本科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各地学校相继组织对分课堂的讲座和培训,总数超过百场,覆盖教师群体上万人。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或称作“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之所以称为翻转课堂,是因为它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课前学生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基础性知识学习;课堂上则进行讨论或答疑等教学活动。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翻转课堂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了解并实施,各地翻转课堂的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对之评价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可能成为未来课堂的主导模式,也有人认为翻转课堂的推广困难重重。

二、相同之处

两者的相同之处就是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

1.师生角色

在对分课堂上,教师大大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负责传授、学生负责接收的被动局面。虽然教师还要传授知识,但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单元重难点,主要的内化吸收任务交由学生课下进行。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在各个小组间巡回督促,对于学生的作业给予评级打分并进行重点点评。在对分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给予指导。这种学习效果远比被动吸收要好的多。

翻转课堂也颠倒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在课前,学生需要提前预习,在课堂上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这和传统的教学顺序是相反的,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灌输者转变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则从被动接收者转换为主动学习者。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

2.考核方式

当前很多高校为了保证学生期末过关,只好降低考试难度,考前给学生划重点,试卷批改标准较宽松。这样的考核方式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4],导致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侥幸过关。虽然现在也纷纷开始重视平时成绩,但平时打出的平时成绩也比较自主和随意。有些教师将出勤和作业纳入平时成绩,但是平时成绩的打分并不具有层级。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只要人出现在教室,按时完成作业,哪怕作业是抄袭的,都能得到较高的分数,并没有真正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都注重平时成绩评价和多元评价,将平时考核纳入期末总成绩当中,并且把平时考核分散到整个学期。

以对分课堂为例,每一周,学生在教师讲完之后都要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且以作业的形式体现。每次作业最高5分,学生交完10次作业就可以拿到50分。作业分为三个等级,按时完成得4分,按时完成但有不足之处得3分,非常优秀得5分。并且作业的提交也充分利用了现代化信息工具。学生通过“分宜公众平台”在手机上就可以将作业一键发送,教师随时随地可以批改作业并且将分数反馈给学生,公开透明、科学合理,学生得知自己分数后为了提高下次成绩,会更加努力。这种做法会督促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积累和练习,而非仅仅靠老老实实上课提高出勤率,考前死记硬背就能拿到较高的平时成绩。

翻转课堂也注重平时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平时的作业、小组讨论以及其它活动记录在案,并给出评语或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也会采取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问题,如个别访谈、抽查笔记等。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依据和参考。总之,翻转课堂所采取的考核方式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不同之处

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教学顺序和教学工具。

1.教学顺序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或其他视屏录像,课上再通过师生或生生讨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吸收。这种顺序要求学生学在教师讲之前,也就是先学后教。这种教学顺序的改变也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所在。翻转课堂提倡课前提前预习,初衷是希望加强学生课下自学能力。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学生课下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自学能力较差,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很容易放弃。另外,课前观看教师教学视频进行预习,其实还是等于在听教师讲课,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仍然式披上现代化外衣的传授性教学。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一旦掌握不好,就容易变成“课前忙自学,课堂忙表演,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5]

与此相反,对分课堂采取的是先教后学的教学顺序。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单元结构和重难点,课下布置作业或指定材料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教师在课堂上并非事无巨细地将所有知识点都和盘托出,填鸭式传授给学生,而是提纲挈领式讲解单元框架和重难点。对分课堂结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现状,没有急于一下子把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引导。先由教师帮其扫清学习的障碍,然后再把内化吸收的任务放手交给学生进行完成,降低学生自学过程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自学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不会轻易放弃,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实不论是采取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的方式,都是有作用的,但是,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否则会增加其挫败感。我们所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45分钟要效率而非向24小时要成绩。

2.教学工具

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须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课前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进行预习。虽然我们已处在“互联网+”的时代,但是制作微课以及其他教学视频对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仍是一大困难。并且制作视频是一个相当耗时的任务,如果每节课教师都需要制作的话,其艰巨的任务是可想而知的。并且,在一些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不是很充足的地区,也未必能保证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实施翻转课堂会加重其家庭负担。

而对分课堂不需要任何信息工具,全凭教师一张嘴。当然这不是说对分课堂不使用多媒体,而是说对分的顺利开展不需要一定捆绑在多媒体上。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要考虑到技术进步,同时要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6]归根结底,教育需要课堂上当面交流。教学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的碰撞。信息手段只是帮助我们完成这种碰撞的手段。

总之,翻转课堂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要想得到真正落实,也许还要走很长的路,需要教师自身对信息工具熟练运用,教育部门资金及政策的保障,需要学生提高自主性和自控力。相比较而言,对分课堂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教学模式,门槛较低,然而效果良好。不过,每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并有效利用。

[1]王尔馥.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对分课堂模式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2016(5):89-92.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4.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4]张德江.激发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38-40.

[5]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6]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D Class and Flipped Classroom

LI Jing
(Fu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yang 236000,China)

Flipped classroom and PAD class are new types of teaching modes in recent years.The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class efficienc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amenes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odes.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in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the way of assessment,bu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order and the depend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ers should adopt suitable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PAD class;flipped classroom;comparative analysis

G712

A

1009—7600(2017) 09—0048—02

2017-05-12

2015年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jyxm490)。

李靖(1983—),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考核作业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快来写作业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