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探究性课后练习题的价值研究

2017-03-12 14:17:53
林区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探究性角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25)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探究性课后练习题的价值研究

邱钰婉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25)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课后习题的数量不少,但是探究性问题所占的比例很低。尤其在课堂教授知识后,教师布置作业会首先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课后习题,而忽略或者一笔带过那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课后习题。这些探究性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框架,所以探究性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从这些着眼点进行分析讨论。“探究性”这个观点不仅应该运用于教师的教学,更应该运用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运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材;探究性课后练习题;价值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探究性课后练习题的现实教学情况

在现代中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会配备课后习题,多则四五道,少则两三道;每单元课程都会设置一个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这些题目内容通常就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继而提升学生语文的基本能力。如果对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但我们对学生不再只是直接教授文化知识,而是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今的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探索性不强,也不明显,这就使得学生一直无法明确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义所在。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进行自我建构,即对学习的本质与核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实践与自我探究,弥补人格养成方面的缺失。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探究性课后练习题设置的意义和价值

(一)探究性课后练习题设置的意义

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上看,提高学生的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需要密切注意的,抽出文章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去理解,这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在这个知识点的辅助下进行模仿练习,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之后,马上注重对相关技能的提升,既符合现代课程标准中的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在探究性学习方向上有所侧重。

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上看,语文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这项内容,需要学生从自学与互学、研究与创新等几方面对知识进行建构。学生在学完相应的知识后,还要学会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进行更深入了解。在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研究出属于自己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方法准确而有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上看,应当学会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学会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美的事物,让学生既要从内心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又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探究性课后练习题设置的价值

1.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角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羚羊木雕(张之路)

“默读课文,遇到生字、多音字,查找工具书解决问题。再分角色朗读,根据查明的字词之意,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长期的识字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显示其核心是,既要依据汉语汉字的特点,又要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在学生学习之初,接触的就是文字,如果枯燥无味地讲解,很容易使青春期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但在教学中添加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的兴趣盎然,就会觉得学习容易又有趣。识字与写字,是学习的基础,尤其要注重探究性问题的设置。

2.阅读教学的角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请课后阅读史铁生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我与地坛》,再与本文进行对比:他对同样一个母亲的描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阅读是需要培养兴趣的,无论教师怎样主动施教,都不如学生自发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对文章会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这时如果教师再引入一篇类似的文章,与课文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思考探究两篇文章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引入课外的知识资源,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3.写作教学的角度——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狼(蒲松龄)

“熟读本文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将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续写出来。”

“话题”和“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写作能力的训练归根结底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这需要学生善于联想与想象,要有平时课外学习的积累。如果教师在课上讲完规定的知识后,再加以指导,就会把课上和课下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愿意为之去主动探索。

4.口语交际教学的角度——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伤仲永(王安石)

“以‘当年的方仲永到底是怎么想的?’为题,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同学结成一个小组,不同小组进行辩论,开一个辩论会,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应用。在语文学科考试时,语文成绩不容易考低分,但是在交际时,会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既让学生对文中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让学生树立起自己看待问题的观点,这需要学生怀着探索的心理多作准备。

5.综合性学习的角度——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变色龙(契诃夫)

“以课文内容为中心,手画一幅漫画或用电脑制作一个动画,也可以编演话剧小品,班级内进行展示,并说出自己进行创作的理由。”

话剧或小品都是一种集体学习的形式,能突出自我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就是结合“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这四点,再综合语文与其他科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关注不应该仅仅是成绩、排名,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

三、初中语文教材中探究性课后练习题的实践行为策略

使用多种启发方式。学生思维各有不同,不同的思维碰撞,会产生更多不同的效果,会更有益于知识的学习。在语文授课中,要注意内容与形式兼顾。也就是说,即便是课本中添加了许多探究性问题,也要由教师实施多种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九种,其中“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研究法”这三种最适合现实使用。

把握恰当启发时机。如果单从现实的角度去探究,未免教条和做作,但是添加到知识传授中,就会显得自然,并且能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效果。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八种,我们较为重视的就是“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把握恰当启发时机,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

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教师在教学中碰见晦涩难懂的内容,把两个有矛盾冲突的知识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会使学生主动思考,这就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式。认知是对于世界的第一认识行为,我们会用这种行为方式来接触我们并不了解的问题。当产生两个不同的认知时,就会对同一件事情有更深刻的认知或认识。

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在辩论中为自己的认知寻找依据,感悟自己或他人认知的合理性,矫正不合理,提高认知水平。当出现认知矛盾时,会激发思考,有时会把两种认知合并理解为一种认知,但有时两种认知有可能不可调和,会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有一些新的理解,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碰撞。

在探究性问题的研究中,抓住关键点是极为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依照学生的理解力、知识水平和兴趣所在,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张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0.016

G624

A

1008-6714(2017)10-0035-02

2017-06-23

邱钰婉(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钱晓玲〕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探究性角度
神奇的角度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教师·下(2017年10期)2017-12-10 07:41:24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