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核心素质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7-03-12 02:53:10刘月红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品格素质教育素质

刘月红

进入21世纪后,工业时代的常规工作类型正在逐渐减少,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类型和岗位数量在逐步增加。“21世纪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素养”等问题,是教育者一直所追问的问题。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应直面知识经济对教育带来的挑战,根据国情开展深入的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而非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1]我们只有把素质教育理念转化为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发展的、教育者可以量化的具体教育目标,才能将素质教育目标融入学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学生管理中。因此,笔者提出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模型概念和模型构建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信息化等时代特征,探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工作体系,旨在增强新形势下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职生发展核心素质模型的构建

(一) 概念

高职生发展核心素质模型,是指使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发展的,能够使他们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的结构化组合,对核心素质的内容和判定水平高低等级都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

首先,本概念强调发展性。一方面,学生能够在外部教育环境作用下,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更是为了帮助他们走出校园后可以生活得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伴随其一生的能力。

其次,本概念强调内驱性。核心素质是个体的内在发展机制,目标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对道德上值得赞美的活动进行长时间的追求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感[2],成就感是激发个体进一步能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一个人品格的反映,能通过练习和教育而获得。因此,积极的品格是获得能力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可以通过教育而塑造的。因此,本模型旨在能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二)构建思想

1.职业为导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针对职业教育提出:“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国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曾说过,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3]由此,高职院校要以职业素质为导向培养学生,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就是说,职业素质的发展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发展的核心。

2.“校园榜样”为模型参照

树立从自己校园培养出的榜样形象,便于本校学生模仿成长轨迹,获得精神激励。本质上是在身边榜样的引领下,不断重构自我,明确行动目标,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对高职生个体具有实际借鉴价值。因此,构建发展模型时以“校园榜样”的积极品格为参考模型,使素质教育成为榜样教育的平台。

3.简明扼要

核心素质模型设计时,应把握简明扼要的原则,因子不宜过多,这样才能重点突出,素质目标清晰而明确,具有指导性。首先,让学生了解核心素质模型对他们发展有裨益,对自己所要发展的核心素质耳熟能详,目标明确;其次,让教师知道核心素质模型如何在不同学科中应用,如何帮助、指导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和品格;第三,让学院领导知道核心素质模型对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帮助,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何意义。

4.调研与修正

首先,模型的构建需要一个调查和研究的过程,调研的群体尽量多样化,比如从学生扩展至家长、从校友扩展至企业领导等,大范围的征集,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凝练核心素质模型;其次,根据不同学科和行业要求,构建具有差异性的高职生发展核心素质模型;第三,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师生反馈和企业调研等,不断进行修正。

二、 基于发展核心素质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系模块

笔者提出的基于高职生发展核心素质导向的素质教育工作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目标导向明确,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发展哪些素质,教师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去发展这些素质;二是学生自主管理,学生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下,进行自我核心发展素质目标管理;三是项目化和信息化管理,资源能够在学生中合理分配,同时方便管理。

(一) 领导模块

1.做好学生核心发展素质模型的完善和修订

核心发展素质模型需要经历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反复验证和修订。设定专门修订小组,每年面向在校生、毕业生、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等进行工作调查,并做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和修订核心发展素质模型。

2.制定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策略

一方面,制定阶段性重点培养的核心素质。学校是一个大系统,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推进学生核心发展素质,使得目标更加集中,效果更明显。比如,针对大一学生特点,可以将自我管理能力作为重点培养方向。另一方面,在学校模型中制定各专业需重点培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因为不同职业特点所需能力具有不同倾向性,比如商学院在交往能力方面相对机电学院强。综上,要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综合制定具有专业特点的学生素质发展成绩报告单。同时,做好与学校其他工作项目尤其是学生综合测评等评估办法的衔接,有效链接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组织、关工委以及宣传部,使他们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3.对各二级学院和各部门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

指导广大教师具体实施,设定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教案和活动方案规范,给教师答疑解惑。对教师教案、活动方案进行抽查,审核素质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提供相关指导培训,开展教师交流,推广优秀经验,形成优秀案例等,提升广大教师的培养能力。监测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学生发展数据,进行评估测试,过程性的推动工作开展。

(二)学生指导模块

1.课程指导,分为两种课程

一是通用课程,面对全体学生;二是项目指导课,学生自选。通过课程或课的形式,增强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意识,自主制定发展目标,主动自我管理,运用学校支持资源,高效地完成发展目标。

通用课程主要包括:一是自我认知。让学生一踏进大学校门,就从个人气质和职业兴趣等测量和教师指导中,对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品格优势(占优势的积极品格)、个人气质和职业能力倾向等有清晰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优势领域。这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二是学会学习,掌握主动学习的策略和专业学习技巧,确定在学习中需要发展的品格。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我认知、专业领域,确定个人责任、设定目标,选择适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制定职业发展行动计划;四是认识学校资源。结合学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质的要求和自身特点,明确自身每学期的发展任务,以及遇到困难如何解决。通用课程的学习在大一第一学期完成。

项目指导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一般是针对学生需要的某一方面,如时间管理、生活指导、交往指导、信息搜集、情绪管理等。开展专门的提升平台,形式丰富多彩,有团体辅导、素质拓展、工作坊、座谈会、沙龙等形式。

2.朋辈互助

在寄宿制的高职院校,学生与学生之间具有充分的互动时间,而且,高年级学生能够对低年级学生作一些发展指导。因此,需要建立起一支主要由高年级学生组成的朋辈互助队伍,特别在一些具有延续性的学生活动项目上,能够形成学生带学生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素质信息平台模块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化平台,这里面集合了各类学生信息资源,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协助教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生素质发展指导,完成根据学生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首先,平台是存放原始信息的数据库。其主要包括:一是学生个人信息,主要是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和每学期的行动计划,也包括专业、兴趣、品格优势、气质类型和职业能力倾向等。二是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信息记录,不仅具有签到功能,并记录活动信息,包括合适参加活动,活动性质,加分情况,能力发展情况等。三是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注册的各类活动,此处的活动是除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类活动,包括时间、地点、人数、活动主题内容等。

其次,平台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素质提升的个性化定制教育和自我目标管理。一是根据学生能力素质发展模型和学期行动计划,进行活动项目导向的目标化管理,定期给学生推送相应的素质发展活动通知。活动分为必须参加和推荐参加两种:必须参加的活动是学校培养核心发展素质的要求,推荐参加的活动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二是对在规定时间内未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发出提醒警示,同时,通知班主任和辅导员督促学生完成。三是给学校提供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报告,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素质提升活动。素质信息平台使学校在教育规模效应下,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定制化核心素质发展计划,使教育资源实现科学高效的流通。

(四)学生活动项目开发模块

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识的积累和开放性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稀缺的不再是知识和道理,但学生缺乏实践和体验,能力素质没有得到提升。能力的生成过程虽然复杂,但有规律可循。它既能通过接受外部教育环境影响,经过个体体验、内化重构,促进自身能力养成,又可以通过学生身心体验和活动实践由内生模式形成。[4]因此,以活动项目的形式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活动项目分部门专项负责开发。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项目由团委主要负责开发,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竞赛类项目和校企合作的学生活动项目由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开发,文化熏陶类项目由宣传部等职能部门开发。项目开发围绕核心素质模型,方案中具体落实各能力发展具体要求。

第二,社会资源的组合开发。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活动来看,由于学校在资源、设施、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开展的活动具有学生参与人数少、形式简单单一、内容枯燥、脱离社会实践等问题,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高职院校可以向社会各方借力,如高校联盟、学校周边社区、企业、地方各类活动组织等,教师并不一定全程参与其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下,还能跨越时空开展活动。社会资源是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质需要的重要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学生也能走出校园为社会服务。项目形式可分为招募学生自主组织的项目和学生直接参与的项目两种。学生成为多样化活动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主体,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总之,利用社会资源的思维开发各类能够让学生接触社会、提升素质的项目。

第三,做好具有教育价值的人力资源积累和储备。比如校友、朋辈榜样、企业领袖、社会知名人士等,他们能给给高职校园带去积极的榜样引领氛围,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可以给校园注入多元化的信息。特别是社会信息,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成为学生接轨社会的桥梁,成为促动学生练就能力的动力。[5]

(五)教学项目开发模块

根据学生核心发展素质需求开发教学课程(项目),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此平台主要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专业教师、“两课”教师、体育教师、心理教师等设计和开发基于学生核心发展素质的教学项目,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等各课程的各环节。将学生核心发展素质的培养与专业和基础课程学习融为一体,这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起主导作用。

(六)评价模块

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分为课程和学生活动拓展两个方面。

1.课程方面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表:一部分是按等级分类,比如专业技能、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责任心等等;另一部分是教师书面的评价,记录学生在技能发展和其他能力和品格方面的情况。最后,评定总评等级,一般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2.学生活动拓展方面

一方面是信息系统内的活动学分积累。活动的负责部门根据活动特点,将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表设计在活动项目中,具体细化几方面能力和品格的发展,并给予一定的学分。一学期,学生所有活动学分相加就是该学生该学年获得的所有学分。而且,学生还能看到他该学期参加的活动所发展素质的几方面能力和品格的比例构成,比如社会交往能力30%,自我管理能力40%等,对自己素质提升的目标化管理提供直观认识。学校只对学生需要修满的总学分有要求,二级学院对要求修的项目有要求,其他都由学生自主管理。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系统信息,写一份自我素质发展总结,并由班主任写评语。

(七)学校环境模块

品格的塑造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它属于社会和文化范围[2],因此,学校环境本身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模型为导向,给环境注入品格的力量,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方面,学校需要从校园设施和硬件提供等方面给学生营造和谐美好的文化环境,比如红色文化体验馆、书香文化长廊等。对于软环境:一方面,校园榜样文化的构建,开展各类榜样培育和宣传教育,把在学习、竞赛、学生工作等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选拔出来,通过展评、互动交流等形式使低年级学生深受激励,并沉淀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建起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之间,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杨鲁静.品格优势的评估及其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王小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精品文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

[4]张秀霞.高职院校“开放性”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11):20-22.

[5]宋克慧.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猜你喜欢
品格素质教育素质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