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18-01-20 05:53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胜任高校教师技能

谢 虔

一、问题的提出

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推进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必将催生全新的经济形态与教育领域的革命,信息技术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知识和信息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1]正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自2008年正式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呈井喷式增长,2012年被称作“慕课元年”。[2]2013年9月,国内很多高校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宣布,将在共享机制建设和“在线开放课程”标准等方面进行合作,逐步将课程资源面向国内外开放,这标志着中国的“MOOC”大幕正式拉开。慕课这场教育革命对高校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对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势必要承担教育变革对自身角色造成的影响。在国内慕课推出的这几年时间内,高校教师在慕课教学胜任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慕课教学意识不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缺失、慕课技术的深度应用不够、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及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等问题。我国的慕课正处于襁褓阶段,高等教育在本土化移植慕课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的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胜任力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在其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并进行科学界定的,他认为真正影响工作绩效和个人成功的因素是诸如成功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这些胜任特征。[3]胜任力模型是指从事某一类工作职位的人员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特征组合。[4]目前,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著名的胜任力冰山模型是胜任力通用模型,该模型将员工个人胜任力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并对胜任力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层次性的排列。“冰山以上部分”为显性部分,包括技能和知识,与工作所要求的直接资质有关,能在短期内使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测量,并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为隐性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人格特质、动机,很少与工作内容直接关联,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5]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以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为研究内容。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归纳,结果表明,在目前已有的关于慕课的研究和讨论中:大多数是从教育学角度出发,讨论慕课在教育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胜任力角度出发,研究慕课背景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问题的研究很少。为了获取更多的文献资料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到慕课教学与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本研究以慕课教学胜任力、网络教学胜任力以及远程教学胜任力作为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共选取13篇文献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对已搜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和思考,对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均进行了详细记载和编目。

此外,首先,对2010年9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中关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选出48个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高频词条。[6]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参与过慕课教学活动的高校教师,正式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建立在对现有文献研究和预调查的基础上。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达93%。通过问卷数据分析结果,对前期得到的48个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高频词条进行筛选和修正,最终提出由3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分级模型(详见表1)。

表1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分级模型

(二) 指标体系

1.慕课教学知识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知识,是指高校教师对慕课教学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总和,集中体现为进行慕课教学的认识和体验。高校教师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在开展慕课教学时必须具备的教学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慕课教学媒体知识、慕课教学设计知识、慕课教学资源知识、慕课教学评价知识。

2.慕课教学技能

慕课教学技能是指高校教师为完成慕课教学活动而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是教师专业素养和个性特征外化的表征,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校教师慕课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专业教学技能、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慕课资源应用及开发技能、慕课教学组织技能、慕课教学设计技能、慕课创新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3.慕课教学动机

慕课教学动机是指高校教师通过慕课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个人意愿和心理状态,其教学动机可以通过慕课教学态度与行为予以展现。高校教师慕课教学动机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意识、责任心、自信心、自我认知、服务意识、成就取向、自我控制力。

(三)权重分配

本研究的指标权重分配主要采用权值因子判断法获取。邀请8位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价小组,每名专家对三个一级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并填写权值因子判断表。判断表采用四分制法将行因子与列因子进行比较。很不重要的指标为0分,不太重要的指标为1分,同样重要的指标为2分,比较重要的指标为3分,相比非常重要的指标为4分。对每位专家所填权值因子判断表进行统计,将8位专家的打分结果汇总在一张表中(详见表2),并将统计结果折算为权重。

表2 权值因子判断汇总表

通过将8位专家的权值因子判断表打分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得出慕课教学知识、慕课教学技能、慕课教学动机在一级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别是28.1%、49.0%、22.9%。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法和一级指标权重分配方法一样,从而得出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各层次指标的权重表(详见表3)。

表3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指标权重表

(四)研究结论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模型共由三个维度组成,按权重分配大小排序分别为慕课教学技能、慕课教学知识和慕课教学动机。其中慕课教学技能权重最高,约占到总指标一半比例,而慕课教学动机权重最低。可见,高校教师在慕课教学中,慕课教学技能是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特征二级指标共由20个指标组成。按照巴莱多定律,在任何事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部分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占比80%的部分尽管是多数,却是非决定性。因此,按照权重占比排序,排在前20%的四个二级指标分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学科知识、责任心、慕课创新技能。可见,高校教师必须要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能、学科知识、慕课创新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胜任慕课教学。

四、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创新培养策略

(一)加强培训制度,提高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能力

正如课程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载体一样,慕课教育主要是依托网络课程来实现的。慕课课程集教师、教学资源、教学媒体等多种角色和功能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包含了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课程作业、课程活动及课程评价等所有环节。但由于慕课是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现象和新形式,大多数高校教师尚缺乏慕课学习理论、慕课教学方法及慕课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经验,高校教师在设计和开发慕课课程时往往只是基于个人的传统教学经验或简单模仿,从而导致低水平慕课教学设计和低质量的慕课教学实施,当学习者进入慕课课程页面后或者感觉无所适从,或者面对枯燥乏味的慕课丧失学习热情,或者不适应网络学习的交流方式,无法得到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而产生挫败感,因此,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慕课教学胜任力。而教师培训虽然是一个很传统的方法,但如果能真正落实并得到有效实施,仍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的慕课教学培训可以让高校教师全面地掌握慕课教学平台的操作流程和功能、慕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慕课教学设计等,增加高校教师对慕课教学的工作相关性、工作绩效、结果展示性、计算机自我效能感等,降低教师慕课教学的网络焦虑。

第一,利用海外学习、进修或工作等多种渠道,开阔教师慕课教学视野,使教师亲身体验和感受慕课教学优势,转变慕课教学观念,激发慕课教学动机。

第二,聘请有关专家对高校教师进行慕课教学培训。要注重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慕课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培训讲师,展示其慕课教学过程和成果,以详实的慕课课程案例,介绍慕课教学经验。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适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工具、信息化教学实施等进行深入讲解,特别要注重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层面进行慕课课程设置的培训,大力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能力。

(二)完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广泛参与慕课教学

相较于教师已经熟悉的面对面式课堂教学,慕课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更多地时间和精力,需要重新设计教学的整体结构、流程和进度安排,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学材料,尤其在课程的前期设计、开发及学习过程的维护、运营和支持等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要使高校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慕课教学并提高自身慕课教学水平,就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激励制度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如果高校仍然只是将倡导慕课教学停留在口头或政策文件的层面,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激励制度上,则很多教师将不愿意在慕课教学上有更多的投入和付出。

具体激励措施包括:一是可以将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质量与收入分配挂钩,如慕课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分配的收入也高;二是可以将慕课教学水平与高校教师的考核晋升联系起来,增加慕课教学在考核中的比重,而教师考核的表现,则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晋升;三是设立慕课教学竞赛项目,对在慕课教学竞赛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并加大奖励的额度。通过这些方式对参与慕课教学的教师进行肯定和激励,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慕课教学并更加主动自觉的提高慕课教学水平。

(三)加强慕课教学宣传,营造慕课教学氛围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虽然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可能对传统教学造成冲击,但认识并不深刻,不少教师并没有太多的慕课教学经验,因此对慕课教学能对传统教学带来的转变并不清楚。很多教师对慕课教学优势的认识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方法并没有一个具体深层次的了解,而这些是需要通过深入的慕课教学实践活动获得的。因此,必须加强慕课教学宣传,强化慕课教学意识,营造良好的慕课教学氛围。良好的慕课教学氛围包括完善的慕课教学管理体系、积极投入的慕课教学奉献精神和较高的慕课教学能力等。教师在浓厚的慕课教学氛围里,可以深入探讨慕课教学难题和规律,并影响和带动不愿参与的高校教师。此外,可以选择一些适合慕课教学形式和有经验有基础的教师作为先行典范,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从而带动和影响更多的教师从事慕课教学。

(四)提供慕课教学支持体系,营造慕课教学氛围

慕课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理念融为一体,实现大规模多面向的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使得人机关系高度融合,实现了实时交互和大数据驱动,才有了慕课的诞生,因此慕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当前阻碍慕课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正是一些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不熟练而造成“数字鸿沟”,因此,必须要为教师提供慕课教学支持体系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服务支撑体系。 目前高校一般都设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可以在这些部门设立承担教师慕课教学咨询和帮助的任务,当教师在慕课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向这些部门进行咨询。此外,要完善相关资源建设体系,为教师提供慕课教学所需的软件、工具、教学信息资源等,给予教师足够的帮助,提升其对慕课教学的外部支持感知。

(五)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客观衡量高校教师慕课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能力评价是促进慕课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为教师慕课教学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师慕课教学效果和教师个人慕课教学能力发展。

一是需要建立科学的慕课教学评价指标和标准,将教师慕课教学评价指标与教师个人和学校的慕课教学发展目标相结合,对教师的慕课教学知识、慕课教学技能和慕课教学动机诸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二是使用360度多元主体的评价方式,在实施慕课教学评价时,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不仅邀请院系领导、专家,而且邀请慕课教学卓有成效的同行或同事担任慕课教学评价者,从多方面获取教师慕课教学水平的客观评价,使教师评价更加准确科学;三是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环节,评价者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建议以及被评价者的个性特征,选择恰当的反馈方式,注重评价反馈的时效性,让教师能及时了解慕课教学结果和建议,清楚了解自己在慕课教学中的优劣势,明确今后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四是,科学使用评价的结果,使教师慕课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收入、职称晋升等紧密挂钩,突出其发展性功能。

[1]曾明星.MOOC时期深度学习教育场域构建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2.

[2]焦建利,王萍.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

[3]肖韵.远程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结构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31-36.

[4]周榕.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评估体系构建:基于灰色系统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4(4):112-120.

[5]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7):60-67.

[6]颜正恕.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2):104-111.

猜你喜欢
胜任高校教师技能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劳动技能up up!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