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旭(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心理障碍与对策
□侯晓旭(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136)
本文通过竞技体育运动员的竞赛与训练经验,通过其自身体会,总结出运动员具体的训练方式与影响因素,采用分析对象心里特点的方式,结合在竞赛中怎样面对问题,从培养兴趣法、心理障碍法和以赛代练法这三个角度实施分析与调整,对系统训练与竞赛过程带有某种程度上的参考意义。
乒乓球运动员竞赛
目前乒乓球运动在全球处在一个巅峰的时期,尤其在我国想要保证并发展这一优势,就要求从基层着手,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与竞赛中要注重方法,特定的训练是必然的,心理训练也是不能够忽视的。乒乓球运动员要希望在竞赛的时候得到比较好的成绩,心理的调节、控制更是尤为关键的,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运动员可以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倘若受到某些心理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就会抑制技战术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要做到严谨的控制、科学的调节,才会让运动员得到优异的成绩,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的竞赛心里障碍因素研究分析,为其怎样更好的完成竞赛带来理论参考。
2.1、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主要呈现在球体轻、速度快、技巧性高、精准度强、变化多,竞赛气氛紧张激烈,竞赛对手的打发制约性强,比分领先和落后的频繁交替和竞赛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因素等。中华总特点决定了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焦虑情绪的异常表现,对竞赛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运动员从长期的训练中得到了竞技能力,可是能不能将这种能力加以发挥,得到对应的运动成绩,这就是竞赛最关键的任务,竞赛是考察运动员十分严峻的场合,而且还是教练员的工作艺术与水平能力特别关键的反馈,运动员从运动训练中得到了比较高的经济能力,这是获得运动成绩的根本,是得到比较好的运动成绩的前提,可是这和运动成绩本身是不能划等号的,运动成绩的形成过程能够划分成两大阶段,一个是训练过程,再者就是竞赛过程。对于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训练的过程任务就是提升训练水平,得到较高的竞技能力,为得到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基础。竞赛环节的任务是将得到的经济能力转换成运动成绩,训练过程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范围内通过一个复杂的准备历程;竞赛过程相对训练过程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范围中经理一个十分不易的过程,竞赛过程相对于训练过程具备自身的部分特征,正确认识以及掌握这一特征是科学的实行竞技竞赛的认识论根本,因为竞赛过程的规律更不容易掌握,再者因为如今相关分析材料不多,对此竞赛过程的研究分析势必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同时在竞赛中,怎样在心理上战胜对手,是考验教练员指挥水平的一大关键,而这在球类项目中特别关键,如今中外教练员注重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经常用心理学知识思考与处理部分问题。
2.2、响竞赛的因素
运动员具备的运动能力和环境不相称是引起赛前焦虑的关键因素,奥尔特克罗尔在分析中支出,赛前焦虑有如下几种情况:生理情况,比如消化不良、身心疲惫、疾病等等;恐惧失败,紧张导致感觉空气都让人喘不上气,太过于考虑预期目标以至于行动发生偏差;自我感觉不良,准备得不够成分,条件与允许,运动水平不够高,导致对事物的感觉出错;失控、运气不好,裁判水平不够高,气候不适,训练水平高但是缺乏竞赛经验。
除了和赛前焦虑形成带有相同的因素以为,还和竞赛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比如在竞赛开始的时候,运动员慢慢进入状态,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怎样进行竞赛,怎样获得生理等诸多的心理变动,同时运动员对竞赛时暂时的落后与领先采取评价,提升了运动员的信心与成就感,或者是否最后失败,进而更侧重的是竞赛结果。因为情绪体会与感情变动而引起焦虑。此外还因为人的心理惯性,短时间没有办法快速消除赛前焦虑情绪的影响也是竞赛过程中焦虑形成的一项因素。
在诸多竞赛中乒乓球运动员常常带着完成任务去进行竞赛,教练设定目标是希望对运动员形成激励的影响,让其在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发挥得更有利,这样的压力通常会形成两种反映:一种是竞赛规模越大,任务就越重,会让运动员变得更加兴奋,会全力以赴打好竞赛,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乒乓球运动员适应这样的模式,还有一种是主观上希望完成任务,但是在客观上把对手的水平想的太高,对自己没有信心,任务变成了负担,在竞赛中产生怯场,没有办法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有百分之十的运动员属于这样的类型,因此造成了竞赛的失利。运动员希望将这样的心理负担放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要求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多加磨砺自身意志与品质,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进行训练与竞赛。
裁判员在竞赛时候的执法尺度的掌握通常会引起运动员心理上的变动。比如对不合法发球的判罚,倘若这种情况产生在关键球上,心理上的负担会更重,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乒乓球运动员就会一门心思的放在这个球上,没有办法立即将精力投入到当前的竞赛中,因此会造成一连串的错误形成,致使恶性循环,最后以竞赛失败告终。
乒乓球在竞赛的时候,教练员在场外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影响到运动员自身的发挥,左右运动员的主观意识,可是又没有办法不遵守,带有不清源的态度去应付竞赛,让其情绪跟着教练员的主观意识进行转移,因为队员年龄年轻,教练员就是运动员的家长,因此教练员起到的影响力是尤为关键的,调查中得出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运动员能够接受有效的信息致使竞赛中获得生理,可是也有百分之十五的运动员无法很好的接受,在竞赛中太过于自信导致自负,对教练的某种决定与做法不采取遵守,进而造成竞赛失利,由于运动员年龄较小,心态不稳定也是正常,因此教练的影响至关重要。
2.3、调节方式
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有意识的通过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以激发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兴趣,这对心理素质还不够稳重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可以得到缓解与调节的作用。还能够让部分运动员在竞赛之前,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让自己推脱失利的因素,因此就可以更好的打好每一次竞赛,积极的投入其中,调整最佳状态在每一次的竞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赛前心理攻坚战的重要因素,做好赛前工作,调整队员最好的状态是不能够忽视的。
在竞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往往会产生在平时训练中不会发生的低级失误,赛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伴着比分的张罗,运动员的心情、体力与意志等部分因素也会随之变动,短短的几秒钟就会让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的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给正在竞赛的队员带来信心,对此,就要求教练员指挥得当,因人而异快速大胆的做出符合场上情况的决定,向运动员做出积极的指导。让运动员对其竞赛充满信心,排除紧张与忧虑感。所以调节与控制心理活动,客服心理障碍因素,实行心理训练就应该成为乒乓球教练员势必注重与需要处理的问题。
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要注重调整本队伍的训练形式,使得训练更加接近竞赛,在竞赛中累积经验,实现训练的要求。参加多种大小型的竞赛,使得不一样水平的运动员进行不一样方式的训练与比赛,达到其心理目标,让心理素质强弱有所区别的运动员均可以体会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进而把被动的训练变成主动的训练,长期以往形成良性循环,乒乓球运动员的实力也会由此出现明显的提升,这样成绩也会与之形成正比。在日常的训练中,如加大力量训练、在疲劳状态下完成训练任务,实施相关的适应性训练竞赛,实行模拟训练竞赛以及对应性竞赛,有计划的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实施培养,这种方式属于以赛代练,能够让运动员的成绩持续提升。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带有很大挑战性与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在我国开展以来,颇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体育部门的注重,所以被列为重要的比赛与娱乐项目。在竞赛中得知,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因素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但要求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动作技术,更强调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是不是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参赛者的技术发挥与竞赛成绩,乒乓球运动员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与赛前、赛中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运动员的实力水准、训练程度以及临场发挥非常关键,可是无法和良好的心态相结合想要达到希望的竞赛结果也不是很容易,因此研究分析以及培养乒乓球运动员在竞赛中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十分重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培养运动员健全的自我,立足于正确认识自己,找到精准的定位,正视自身的缺点同时加以改正,冲破心理的种种阻碍与束缚,摆脱年幼时期的心理状态,在训练竞赛中对自身要求持续提升。在竞赛开始的那一刻就要求放松心态,力求胜利保持思维的清醒敏捷,对事物的判断正确,不断完善自我突破自我。
4.1、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升沉着、冷静比赛的信心以及敢于直面困难、用于拼搏的作风;设定科学的心理训练方式,比如目标设置训练法、身心放松训练发、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认知调节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通过物理理疗实施心理调节,让运动员高效地调节心理状态。
4.2、技能的训练提升
乒乓球运动员如果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对竞赛有充分的把握就相比之下容易些,在竞赛中稳定信心,产生良好的竞赛状态。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够从如下几点开始:认知学习乒乓球的理论知识,熟悉竞赛的规则要求和注意事项,让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强化竞赛训练,提升运动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对宏观方面外界自然环境变动的适应水平与应急方法;在训练中设定为人的干扰,比如在竞赛中组织旁观者下意识地为运动员带来程度上的噪音、刺激与困难,比如鼓掌声音、吹口哨、为对方选手加油助威、制造纠纷等让运动员有竞赛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慢慢养成充耳不闻、心无旁骛的良好心理素质,由此降低竞赛时失常心理的几率。
总而言之,在乒乓球的训练中,迫切需要处理运动员在持续加强与提升身体素质、技术与战术的同时,更要注重运动员心理稳定因素的探讨,分析其不稳定因素形成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心理功能。如今,伴着各国乒乓球运动员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运动员之间的技术能力与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也变得更小,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与心理品质的训练成为提升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一项重要条件,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两个经济能力相当的乒乓球运动员,胜负的因素不是技术与身体素质上的差别,而是心理素质上的差别,事实证明,心理因素已经成为当代运动员训练竞赛的关键因素,应当引起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1]孙亚平.运动员的情绪焦虑及调节[J].湖北体育科技,2012, (2).
[2]孙燕.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13,(3).
[3]孟维宏.竞赛中运动员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12,(3).
G804
A
1006-8902-(2017)-04-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