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柱
(江苏省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 223800)
自2015年开始,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师范类学生不再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卷中,作文考核一项占了50分,比重较大,需要认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训练。可在图像、视频泛滥,文本退隐的当下,许多学生不愿、不会进行作文练习;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职教园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许多学生由初中阶段的学习转入职业学习,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处理不好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作文教学,特别是师范学校学生的作文教学,无论是从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最终促进学生工作后职业成长的角度来说,都应该成为许多语文教师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观察、理解和深入分析教育活动与教育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他的理论对研究、探索作文教学具有很大的指导、借鉴价值。下文将初步探讨在职教园区场域中改进学生惯习,进行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
“场域”(field)是布迪厄提出的一个概念,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被广泛使用。布迪厄认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 正是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强加于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机构之上的决定性因素之中,这些位置得到了客观的界定,其根据是这些位置在不同类型的权力 (或资本)——占有这些权力就意味着把持了在这一场域中利害攸关的专门利润(specfic profit)的得益权——的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situs),以及它们与其他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即,他认为,场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社会空间,确切地说是一个由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交织而成的空间,只有从关系的角度才能把握一个人在场域结构中的准确位置,也才能理解一个人在场域中的各种行动、策略和惯习。
资本(capifal)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布迪厄持多元的资本观,他把资本视作积累起来的劳动(以物化的形式或“肉身化”的形式),这种劳动可以作为社会资源在排他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群体所占有。“资本”在布迪厄那里被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符号的。经济资本是可以立即并且直接转换成金钱的资本。文化资本亦可称做信息资(informational capital)。社会资本,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又有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这三类资本可以制度化并彼此互相转换:经济资本是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是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义务(“联系”)组成的,以某种高贵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至于符号资本,比较复杂,他的全部学说几乎可以被解读为不断地探索和追求符号资本的各种形式及效应的努力。布迪厄自己指出:“当我们通过各种感知范畴,认可上述三种形式的资本的各自特定逻辑,或者,如果你愿意说是误识了这些资本占有和积累的任意性,从而把握了这几种资本的话,我们就说这些资本采用的形式是符号资本。”
惯习(habitus)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将惯习定义为一个持久的可转移的禀性系统,并与特定场域紧密相关。布迪厄强调,“在人们已经把性情倾向理解成习得的、社会构成的倾向时,我想坚持性情倾向的生成能力即 “对于生活经验中的各种因素,惯习总是先对类似于它及有利于它自身的因素抱有强烈的同化和归并倾向,而对不利于它和异于它的因素进行尽可能排斥或加以改造”。当惯习遭遇的客观条件就是产生它的那些客观条件,或者类似于那些客观条件时,惯习总能很好地“适应”那个场域而无需自觉调适;当惯习与当下社会条件不符时,“也存在一些情况,惯习和场域之间并不吻合。在这些情况里,除非你考虑到惯习和它特有的惯性,特有的滞后现象(hysteresis),否则其中的行为就不可理解。……总之,在整个社会世界里都发挥着作用的那种主观希望和客观机遇间变动不居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结果,从完美无缺的相互契合(此时人们所欲所求的,正是他们在客观上被指定的),一直到强烈的脱节”。正因为惯习同时具有规则性和创造性,它在社会条件有所变化的时候可能带来多种多样的结果,布迪厄曾指出“惯习不是宿命”,虽然滞后,它仍是可变的。他的理论为我们观察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惯习运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可以敏锐地发现他们的调适或不适。
职教园区建设的初衷是把众多职业院校通过制度改革集中到特定区域实现集约化发展,各校充分实现主体开放、资源共享、差异互补、产学研结合的良性发展局面,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职教园区应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友谊、训练社交能力和服务社会的一个场所、空间,也可以理解为在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knowledge)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提升为目标的客观关系网络。但从实际建设效果来看,职教园区大多选在城市郊区,存在文化氛围不浓,社会服务设施不全,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信息资源共建缺乏公共平台等弊病。与初中学习时的学校场域相较,职教园区场域明显具有突出的几方面特点。
宿迁市的职教园区建在大运河北面,西临骆马湖,东傍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虽然园区风景秀丽、生态良好,但与中心城区相隔运河,大多数教师都居住在市区,每天往返学校、家庭之间的时间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使教师身心俱疲,除学校制度规定的上课、坐班、值班外,很难再有精力长时间驻校办公,这就出现了学生在校人数多在校时间长而教师在校人数少在校时间短的“空校”现象,师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即使每天都有值班的教干、班主任、教师,但往往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师生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的条件和契机,只能实现维持学校秩序、保障校园安全等的基本职能,无法高质高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师生关系较为疏远。
在初中阶段,尽管学生也住校,但大多数学生都能保证每周与家人团聚,这样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相间进行,也便于家长在与孩子正面直接的接触中了解学生成长、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家校合作也容易配合。进入师范学校后,高职阶段的生活节奏与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多学生都会两周甚至一个月回家一次,与家长的直接接触机会变少,很多学生都是借助手机与家长联系,家长很难同以前一样通过察颜观色直接了解孩子的成长、学习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学生也表现出了更为明显的独立意识和倾向,不太愿意把自己成长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向家长诉说,寻求帮助,这就使得家长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远不及初中阶段,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代沟和隔阂。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触手可及,信息的碎片化使学生容易在网络中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感、成就感。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生活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从学历角度看,我国网民依然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9%、25.5%;从职业角度看,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4.8%。
朋辈一般指年龄相仿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生活背景、共同语言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而且易于结成同伴的人群,朋辈关系即朋友同辈间依托各种媒介方式建立起来的关系。校园生活中,朋辈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师范学校中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即新生易被老生同化,逐渐变得油滑;免费师范生易被普通师范生同化,在学习上变得相对懒惰,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教育者的重视。
在师范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主要有: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学管理者、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网络友人之间的关系等,这种种关系共同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而期间各种关系对学生影响的大小与各自拥有的资本有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在这个场域中拥有着大致相同又略有差异的资本:管理者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他们借助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拥有授予学生各类奖助学金和荣誉称号直接决定权和给予违规学生某种形式批评、处罚的权利,可以对学生施加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他们主要凭借在各自领域获得的资质和贡献,以教学为主要途径对学生施以春风化雨式的影响。家长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经济资本,如果家庭有着较为良好的家风,家庭文化资本也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较为稳定持久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各种资本的互相影响,他们的社会资本是师生、生生相处时积累的人缘,即自己的被接受度及可能获得的支持度,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性格、气质、表达能力甚至相貌、性别等;文化资本主要是指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通科知识、所具有的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等,其价值大小主要取决于成绩(最外显的标志)。需要强调的是,因互联网的发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网络友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日益变得需要重视,他们的交往因为忽略了或遮蔽了现实交往的各种不利和挫折,往往呈现一种心同志同的契合,极容易产生心理共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与初中学习场域相较,职教园区场域中影响学生成长的几方,其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有变弱的倾向。学生需要进行更大程度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适,才能更好的适应职业教育,也就是说,职教园区的环境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文教学是一个历久弥新而又较难完美解决的课题。作文教学有三难,一在素材难求,二在技巧难授,三在动力不足。这几乎是每一学段的共同难题。对于师范学校的学前专业学生而言,作文教学有自身独特的困境:写作动力缺乏、兴趣很低;作文基本功不扎实,错字、别字、错句、错用标点符号的情况很严重;文体不分,审题、立意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好;主要精神和时间大多用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上,对作文训练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形,为了保证学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为了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我校在作文教学上采取了或拟采用以下几方面策略。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是职教园区场域中的三个主体,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师生之间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关系,更是一种情感交往关系和心理互动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在作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追随老师、信奉老师的目标就必须重估职教园区场域中师生关系疏离程度并通过增加教师自身的各种“资本”对学生施加良性影响,促进学生作文惯习的形成。增加教师资本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如果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同时自己经常写下水作文,或者在作文教学方面有专业论文发表,其文化资本必须比普通教师要强大,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同时,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讲评时要充分利用师生直接接触的机会,保持民主作风,平等自由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实现互助与合作,教学相长,假以时日,师生关系自然向好,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现象,除极少数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写完作文更愿意让老师批改完再给他们,而不愿意老师当面阅读或批评他们的作文。相比而言,他们更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向朋友和同伴分享,有时甚至是炫耀。利用学生这一心理,教师可以依托朋辈教育,催生学生作文写作惯习。概言之,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如果再细分,可以分为朋辈督导和朋辈协作等不同的类型。我校在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就充分利用朋辈之间的良性影响开展活动:在作文写作时,把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选为组长,全班学生划分成3~4个小组,在选题、交作业时间等方面充分授权,让组长轮流当家,充分征求学生意见后确定,然后由各组长负责,实施朋辈督导,并对作文完成的时间及质量进行小组评比;在作文评改时,采用教师批改和学生协作批改等多种形式,在学生协作批改时,因同学之间地位平等,方便沟通交流,有时学生对同伴的批语比对老师批改的更重视;有时充分利用学生爱游戏的特点,让几人合作完成一篇作文。这种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都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它让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在群体中积累了自己在班级场域中的资本,积攒了人气,能进行更好的组织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引领、催生了其他写作水平相对低些的学生的写作惯习。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教师闻道于先所具有的知识优势不再明显,教师权威性受到冲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越来越轻。我们在教学上也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努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建构者。对学生借助网络,通过自学能获得的知识、技能,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而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困惑的讨论释疑上,放在学生学习的方法总结上,聚焦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体验的强化上,具体做法有:首先,利用好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资源,组织学生注册登录超星泛雅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平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保证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间的及时互动。其次,创建微信朋友圈和QQ等社交网络平台,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场。弗莱雷曾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本质上是师生关系的双向交流活动,是灵魂之间的呼唤与对话。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在老师面前会不同程度的遮蔽自己,但学生经常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来宣泄情绪、平衡心理,也更容易敞开心扉。老师把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注意的事项、优秀的作品等内容以网络分享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效果会比面对面交流更好。再者,利用微信、QQ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及时把学生的进步及创作出的高水平的作品在群里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即时了解学生在作文方面的点滴进步与成长,以便家长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本和资源及时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进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畏惧作文,往往觉得无话可话,无内容可写,天长日久,因循成习,更不愿意写作。成功是成功之母,老师的任务就是努力通过设置一定的训练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心理,这种成功的巅峰状态能极大的催生学生好的作文惯习,化成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支撑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学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前专业学习的学习生活特点,为之设置贴合其生活、学生实情的训练内容,使学生能直接通过对生活的提炼、通过对成功的回忆与强化来写出作文,收到了不错的训练效果。如:在训练写人的记叙文时,我们要求以《我就是这样的人》或《他就是这样的人》为题,向大家介绍自己或熟悉的人,努力写出人物的神韵与特点;在训练议论文写作时,让学生以《人有不同,爱无等差》等为题谈教育平等问题;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让学生以《我是怎样准备书法考试的》、《我学简笔画的经验》、《大赛归来话备赛》等为题进行作文训练,所见者真,所历者深,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内容形式俱佳,不仅训练了文字表达能力,而且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了一种良性促进。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资源积累、方法创新、技巧训练和模式探索等方面做艰苦的探索,但毫无疑义的,写作动力的激发是首要的、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深信,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说,教育的成效主要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努力和追求。“没有孤立存在的惯习,只有与特定场域相关的惯习”。作为教育者,我们只有充分理解了职教园区场域的特点,并巧妙利用各种力量去或显性或隐性地影响学生积极的写作惯习的形成,作文教学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1][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张扬,胡斌武.职教园区建设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11(10):45-47.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P020170807351923262153.pdf.
[4]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2).
[5][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