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明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但是,这种状况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而得到改变。适宜而有新意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让一节看似普通的说明文教学课,摇曳生姿。
【关键词】教学设计;审美体验;感知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设计与策略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美文,是叶老应邀为一部摄影集写的序。既然是为摄影集写序,那么仅仅把这篇文章定义为普通的说明文,很显然失之偏颇。我想人们翻阅苏州园林的照片,无外乎就是想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它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而作为序文,叶老在进行创作时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我们阅读本文在赞叹作者条理清楚地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同时,苏州园林的美一次又一次进入我们的眼帘,更进入我们的心中。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对美的探寻应该成为一个重点内容。据此,我预设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完成本课学习。这一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深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完成本课的学习,我想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创设平等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
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合作探究、点拨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次理解美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其中,使学生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获得美的体验,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去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无疑会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拟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努力创设情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法、诵读品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教法和学法,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
基于以上设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此环节由学生身边的自然风物说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步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自然引入人间美景——苏州园林。
环节二:读品赏析。
此环节我又分为三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感知美、听读课 文——欣赏美、妙笔生花——创造美。三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自然衔接。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在听中去欣赏、在说中去品味、在写中去创造,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推荐阅读。
此环节,向学生推荐三部作品,即《叶圣陶童话选》、余秋雨《白发苏州》、陈从周《园日涉以成趣》。此环节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
二、教学过程实录
师:很高兴能来到营口16中来给大家上这节语文课。我是第一次来营口,这几天每天晚饭后,我都喜欢一个人漫步在营口的大街小巷,那时,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习习。我的周围弥漫着槐花的香气和各种烤串的味道。(学生笑)营口美不美?(学生齐答:美)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最美的风景。可是,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它的美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認同,甚至千百年来,在江湖中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学生:下有苏杭)哦,这句话都传到营口了。(学生笑)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领略苏州这座城市标志性的美——苏州园林。(板书:苏州园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本文,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看看哪些字你还不认识、不理解,利用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解决;二、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
明的。
生:(在下面阅读课文。大多数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有的学生边读边翻字典;大约5分钟后,学生开始圈点勾画。)
师:我喜欢大家安静阅读、细心思考的样子。(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哪位同学能给读一读?
生:(两名同学站起来,正确读出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了“对称”一词中“称”的读音)
师: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生:(沉默)
师:那么老师问一个,“因地制宜”什么意思?
生: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师:很好,在书下注释,把它划下来。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字词积累好。
师:我们思考: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
生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生3:我认为是,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生4:我赞同生1。因为作者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共同点”和“一致追求”这两个词语能看出来这句话写的就是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生5:我也认为是这句话。生2说的是苏州园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是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体。
师:大家好像越说越清晰了。那么有的同学认为“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沉默)
师:我们先看看“标本”是什么意思?
生6:“標本”是样本、典范的意思。其实这句话说的是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样本。
师:那么,这句话应该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
生:(3、5个学生齐说)地位。
师:我们拿起书来一起读一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大屏幕出现整体特点的语句)
生:齐读,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的?
生1:花墙和廊子
生2:假山和池沼
生3:花草树木
生4:建筑的布局
生5:门和窗
师:介绍了这么多的事物?你能找出相照应的句子和段落吗?
生1: 建筑布局是在文章的第3段,假山池沼是在第4段。
生2:第5段介绍了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介绍的是花墙和廊子。
师:(大屏幕出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除了这些还有没有?
生:7、8、9段分别从角落、门窗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说明的。
师:(大屏幕出现:注重角落布置;注重门窗雕镂注重色彩搭配)文章分别用四个“讲究”三个“注重”来说明什么了?
生: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师:对,你看作者先概括说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然后分别从七个方面一一道来。(屏幕显示:总—分)这样的文章就显得条理清楚,我们读起来就一目了然。我们写文章也应该学习这种总分式的结构。我还想问大家:为什么作者先写四个讲究再写三个注重呢?
生1:因为像“角落”这样的地方都属于苏州园林的细节的地方
师:我赞赏你选的这个角度。你认为以上我们谈的这些哪些是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呢?
生1:角落、门窗、色彩
生2:四个讲究主要写的是苏州园林的整体面貌。这样安排作者是先写整体再写细部。
师:(屏幕显示:整体——局部)我们说这是从整体到局部。你看叶老写文章多讲究啊!这就是文章的结构美!说到这苏州园林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好像还不是太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视频朗读,一起再次走进苏州园林。这次你要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感受,然后你告诉我苏州园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师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朗读。本视频教师精心挑选,每一句话都和所描写的景物一一对应)
生:(学生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欣赏)
师:请你用一个字告诉我苏州园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美!
师:(板书:美)是啊,还有哪个字能比美更能概括出苏州园林给我们的感受呢?那么苏州园林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去细细地品读课文,然后说出你所看到的美。(给学生品读课文的时间,有的学生悄悄议论)
生1:安静。苏州园林具有安静的美。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的观点,到文中都能找到依据。
生1:“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师:“这些颜色”都指什么颜色呢?
生1:有白色和浅灰色。
师: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屋顶、嫩绿的小草,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这是一种素雅之美,(板书:素雅)接着说。
生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这是一种繁华的美。
师:是什么让人们感到“繁华和欢悦”?
生2:开放的鲜花。
师:是啊,满园开放的鲜花,带给人们多少欢欣与活力啊!你说的是一种活力之美。(板书:活力)
生3:我想说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
师:(板书:自然)建筑的不对称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那么我想问大家,对称就不美了吗?
生:(有几个学生齐声说美)
师:那么对称有怎样的美呢?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严谨的美、有说和谐的美、有说是图案的美,教师予以肯定)
师:是的,不是只有不对称是美的,生活中许多对称也是很美的。比如说你们都看我,耳朵一边一个,如果我要追求一下自然美(捂住自己左边的耳朵,同学大笑),对啊,这样就不美丽。还好我虽然长得丑一些,但没长得太自然,太任性。(学生大笑)接着说吧。
生4:我想谈谈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更增添了一种层次感。
生5:我认为是朦胧感。
师:是啊,朦胧的世界有朦胧的美。很多美不是一眼看出来就美,美是讲究委婉含蓄的。(板书:含蓄)就像古人写美女一样,美女的出场一般都是——(学生说很慢)对,那是“千呼万唤始出 来”——(学生接“犹抱琵琶半遮面”)。你想想如果这样写一个女人:“分开人群,迈大步走到前场”这是美女形象不?(学生笑说不是)对,这是母夜叉孙二娘的形象。(学生大笑)
师:所以说“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给我们创设出一种境界。化用一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学生齐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说了苏州园林这么多的美,其实就是想告诉所有的人,苏州园林就是——(学生答一幅画)(板书:画)
师:苏州园林的建造,是讲究三重境界的。就是:生境、画境、意境。生境就是讲究自然之趣,画境就是要让人们感到“如在画中游”,那么苏州园林为什么还要讲究意境呢?我们先来了解苏州园林是做什么用的。
生:观光旅游。(学生笑)
师:其实苏州很多园林都是当时文人墨客或者才子佳人居住的地方。你想想这些人住在这里每天最主要的是做什么啊?
生:吟诗作画。
师:对,要想吟诗作赋,就必须得有那种创作的意境啊?在麻将室里永远写不出好诗吧?(学生笑)因此,苏州园林的建造非常讲究意境。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意境中来吟诗作赋。
师:(屏幕出现《天净沙·秋思》)这是我们刚学过的一首元曲,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谁能告诉我,这首元曲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前三句没有动词,只是词语的堆叠。
师:是的,那这也算经典吗?我说算,这叫“一字一传神,一词一境界”,那你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吗?(屏幕出现:请你选用下列词语,完成《天净沙·苏州园林》
亭台 轩榭 假山 池沼 蔷薇 翠竹 枯藤 荷花 芭蕉
睡莲 古树 小桥 流水 落霞 绿草 游廊 木香 灰瓦
白墙 游鱼 ……)
生:(微笑,满含期待,有一学生说:老师,给我们点时间。)
师:好的,那就给你们一段时间,开始创作吧!
(学生开始冥思创作,有几个同学小声议论,大约4分钟后,第一个学生举手示意创作完成。)
师:那就请你读读你的作品。
生:
《天净沙·苏州园林》
枯藤古树落霞,
小桥流水荷花。
绿草白墙灰瓦。
雨打芭蕉,
园林美景如画。
(教室内掌声四起)
师:好一个动静兼具,充满诗意的苏州园林!
(这时,又有一名同学示意我,想要朗读。)
师:那就站起来读吧。
生:
《天净沙·苏州园林》
亭台轩榭游廊,
翠竹芭蕉木香。
绿草灰瓦白墙。
美景如画,
我心自在飞翔。
(教室内再一次响起热烈掌声)
师:随着你的诗歌,老师的心也在自在飞翔!能与大家一起学习,感觉真美!
最后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三部作品,算作礼物送给大家:
屏幕出现
1、你想更了解作者叶圣陶吗?请读《叶圣陶童话选》;
2、你想更了解苏州这座城市吗?请读余秋雨《白发苏州》;
3、你想更了解园林知识吗?请读陈从周《园日涉以成趣》。
谢谢大家!
附1: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在“辽宁省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异地跟岗培训”时,在营口16中为七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课。此次上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拿到课题的时候,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一下定位。我认为,如果单纯地把这篇文章作为一篇说明文来教学,一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也就是体现不出一个“异”字;二是这篇文章是叶老为摄影集写的序,文质兼美,在教学时应该体现出这一点;三是这是一篇说明文的经典课例,其中总分式结构,层次清楚,是学生阅读、写作说明文的典型范例,这也应该是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的一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美”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力求学生在读品赏析中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样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又得到了美的熏陶。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尤其对美的欣赏之处,学生能根据文本谈出自己对美的认识,非常难能可贵。学生自己创作的《天净沙 苏州园林》更是令在场的老师刮目相看。我想只要教学内容适宜、教学方法得当,那么即使是枯燥的說明文,也能点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使我非常感动的是,在授完课当天的晚上,又有两个孩子加我为好友,并给我发来了他们所写的《天净沙 苏州园林》,也许他们的笔法还很稚嫩,但是我想就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一定又一次畅游了苏州园林,并得到了美的熏陶与感染。有位教育家说:教育就是一种影响。如果这节课我真的能给孩子带来一点点影响,我就满足了。
作者简介:都荣升,1978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第三初级中学,辽宁省语文学科骨干教师,抚顺市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