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黑龙江工商学院 经济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 丽
(黑龙江工商学院 经济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省部分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教师队伍人员不稳定、结构不科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民办高校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本文结合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所集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查找其中的原因入手,以提出切实解决方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突破这一瓶颈,谋求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考虑到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办学环境、科研经费、福利待遇、晋升前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民办高校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在黑龙江省部分民办学校正逐步向专业、特色、品牌、内涵目标迈进的转型发展特殊时期,建设一支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更显紧迫和重要。那么如何在转型、提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拥有一支稳定、不断优化的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则是摆在民办高校面前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
(一)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师生比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1:14是一个普遍现象,实际的情况是不仅达不到国家要求,而且与之相差甚远。由于要压缩开支、节省办学成本,教师的基本工资、课时费就成了首当其冲要削减的目标。考虑到增加专职教师就意味着要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要增加养老、医疗、失业等五险的开销,多数民办高校在权衡利弊后会选择聘任外聘教师授课。多数使用在公办院校退休、兼职的教师,这就直接导致了本校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增反减。
(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人员变动频繁
哈佛的前校长柯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这充分说明了在一所大学里教师的重要性。从美国的大学排名中可以看到,排名前10的大多数都是私立院校。其在办学规模、科研水平、申请难度等方面均超过公办学校。然而,由于我国民办高校自身办学性质、办学机制、办学环境(外部社会环境)、自身定位、福利待遇、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入职的教职工很难有归属感,极少具有团队精神。更谈不上以校为家和恒定向上的事业心。很多职工都抱有在此过渡,待到考上研究生、或是公务员后就会选择离开。
(三)教师队伍普遍年轻、职称层次两级分化
由于民办独立学院新入职专职教师多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其他工作经验,因此年龄普遍较小。多数专职教师年龄在30-40岁之间。学历层次方面多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较少。外聘兼职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多为退休返聘或是兼职人员。两级分化情况较为普遍,各有利弊。年级稍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投入、不计个人得失、功利心较小。但很多身体欠佳、体力不支、很难在教学中做到富有激情,全情投入,对很多新知识和新事物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无法推广。年轻教师由于刚刚走入社会,从一个校园过度到另一个校园,个人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都有待提高,深入教学与拓展教学往往做的不够。优势是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有朝气、有永不服输的精神,有渴望上路的热情,能够与学生们深入交流,教学效果较好。
(四)缺乏继续教育、学习交流培训
在信息社会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较之以往在飞速加快。当下互联网全面普及,无线WIFI随从可见。大学生获得外界新闻信息是无障碍的。这就要求一线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相关信息。然而考虑到在职培训、学习交流、继续教育的经费问题,多数民办高校不会为教师提供机会。使得教师入职后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工作几年后也无法提供交流学习的相关培训。
(一)体制原因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在校生每年缴纳的学费。所获得的国家的扶持和补助较少。其办学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学院的法人为董事长,而非院长。实行的内部管理体制为董事长全权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院长的职权极大的受限。造成了民办高校院长在很多问题上并没有实际的决策权的局面。这种无法全心全意从教学角度考虑办学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久病难医的现状。因此出现了很多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但无法推行的局面。
(二)办学认识与观念
出资办学者的观念,办学理念直接决定着在校一线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民办高校出资者对整个学校的运营有直接的话语权。试想如果出资者的办学目的只是单一的最大限度的争取盈利,全然不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那么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显然不会是出资者关注的重点。反之,出资者想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大学,那么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一线教师的福利待遇、对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一定会持续增加的。
(三)教师对未来的担忧
近年来,高考的生源逐年减少。各大高校都想办法力争吸引更多的生源。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本就不占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民办高校的教师不免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产生担忧。办学环境不稳定,如何让教师全心投入教学?学生的生源逐年减少,如何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如果看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那么必然会想办法离开。教学质量是一所大学的根本,而教学质量是由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的。不稳定的教师队伍势必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势必不会有优秀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人才建设
21世纪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在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尤为明显。大学的人事部门应从教职工入职后逐步建立个人动态人事档案,这其中包括在职教师家庭的背景、学习经历、职称情况、教学评价、历年考核等情况与学校系部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相结合,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长效机制。教师信息的全面动态收集也能反映出教师个人成长经历、从入职以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轨迹,有效地帮助教师在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针对民办高校专职教师少的现状应对专职教师队伍的人才建设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小到学校建设,大到国家战略,稳定都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队伍人员稳定都很难做到何谈队伍建设。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用可期的前景留住人才,用科学的绩效评估激励人才,这是一个建设教师队伍的长久课题。这其中要重点突出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系统,通过兑现绩效考核结果来激励优秀人才,调动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在社会保障、职称评审、职级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全面落实教师的福利待遇。
(三)协调与举办者关系、明确校长职权
纵观国内外成功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可知高校管理层职权分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尤其对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举足轻重。举办者(出资者)与校(院)长之间对学校发展的大方向上需要达成共识,一是举办者(出资者)要舍得投入,一是校(院)长要全情付出。尤其是在干部任免、部门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福利待遇等方面不能有大的分歧。要建设高质量、有内涵、有特色的一流民办高校,举办者(出资者)要做好思想和经费上的长远准备。校(院)长要不计个人得失,做好公正客观、全心办好学校的准备。只有两者达成一致、产生共鸣才能推动民办高校更好的向前发展。
(四)常态化教师培训学习、加大科研投入比重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毫无疑问,要培养这样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这样的教师。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渴望有所收获。这种收获可能是金钱方面的受益,可能经历方面的丰富,可能是感情方面的升华。在学校里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灵的满足,教师当然不能例外,特别是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希望通过努力,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所有这些要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帮助,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管理者在教师成长的经费和情感上舍得投入,在招聘和使用教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使教师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学校的价值观协调一致,融为一体。要建立教师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培训,走出去,走进来,还要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促进和帮助教师成长,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学校的长期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
百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一定靠的是优秀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师资队伍质量是民办高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师资队伍,这不仅是举办者与管理者所要解决的难题,更是民办高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务实课题。
[1]马雪敏,姚玉英,王爱棉.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文教专论,2010(11).
[2]胡艳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3]林芳洁.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问题的思考[J].海峡科学,2008(3).
[4]夏越.民办高校教师从哪儿来[N].中国教育报,2007(6).
[5]饶丽娟.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流动问题及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10(7).
责任编辑:董 柯
本文所属课题名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GGWEDU-W019。
2017-02-16
李 丽(1984-),女,高级经济师,就职于黑龙江工商学院,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经济管理。
G648.7
A
1009-1890(2017)01-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