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就业与成长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2017-03-30 10:58联,蓝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医务医学生

刘 联,蓝 云

(1.赣南医学院;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就业与成长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刘 联1,蓝 云2

(1.赣南医学院;2.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采用自评量表对江西省252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探讨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就业与成长认知情况,借以帮助医学生对基层就业产生新认识。结果表明:基层工作经历对个体的成长是至关重要;基层工作素质要求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基层工作环境会积极促进个体成长;自我职业要求对个体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基层医务工作者;基层就业;个体成长

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重要导向。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我国着力推出系列人才优惠政策,旨在鼓励医学生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到基层成长发展。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日渐受到关注,但研究较多集中于高校毕业生视角,而缺乏对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关注和实证调查。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这一群体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对基层就业与个体成长的认知情况,借以帮助医学生对基层就业产生新认识,探讨增加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选取江西省252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其中地域分布:南昌35人、九江21人、上饶28人、宜春19人、抚州3人、高安10人、景德镇4人、萍乡4人、鹰潭3人、赣州96人、吉安29人;所在单位性质:区(县)级医院为152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人、乡镇51人、其他28人;专业领域涉及到内科医生39人、外科医生48人、妇科医生19人、儿科医生13人、其他专科医生11人、护士89人、检验员5人、其他28人;性别分布:男性111人、女性141人;年龄组成:15—20岁19人、21—30岁95人、31—40岁69人、41—50岁50人、51—60岁12人、60岁以上7人;学历构成:初中以下5人、高中或中专55人、大专74人、大学本科109人、硕士5人、博士4人;职称分布:无专业职称59人、初级90人、中级68人、副高级21人、高级14人;职务分布:无职务192人、科室主任48人、医院领导12人;婚姻状况:未婚81人、已婚171人。

2.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基层就业与个体成长两部分,包含21个题目,主要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基层就业认知、基层工作素质、基层工作压力以及个体成长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独立完成,当场回收的方式,同时对部分基层医务工作者作了进一步个别访谈。统计软件为SPSS19.0,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基层就业与个体成长的认知分析

从调查中可知,36.9%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认为基层工作经历对个体成长很重要,47.6%的认为重要,而14.3%的认为一般,1.2%则认为不太重要。其中,在不同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基层就业与个体成长的认知不一(见表1)。但是在不同单位性质间不存在显著差别(P=0.390),不同工作岗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别(P=0.081)。

2.对基层工作素质的认知

由表2 可知,基层医务工作者在8项基层工作素质要素的自我评价中,认为最需要具备相应的“临床基本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而对“学术研究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项要素却认识相对不一。

表2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基层工作素质要素的评价

3.对基层工作压力的认知

在对基层工作压力的认识上,65%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认为“缺乏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实践工作要求”和“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难以获得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方面存在着一致困惑。此外,对“缺乏对农村社会的深入了解,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评价只有38%。见表3。

4.对个体成长的认知

调查显示,在个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有25%的认为成长周期需要5—10年,将近51.6%认为成长周期在10—15年较合适,15.1%的则认为需要15—20年,而8.3%的认为应在20年以上。在个人成长因素评价排序中可知,54.8%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认为“个人勤奋与努力”要素第一重要,其次为“个人素质与能力”,而“高水平导师同(同事)指导和帮助”和“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相对不太重要。同样,在个人成长标志评价排序中,认为“有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有公认的临床动手能力”分别是个体成长的最显著标志。见表4和表5。

表3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基层工作压力的评价

表4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个人成长因素的评价

三、思考与讨论

1.基层工作经历对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对于医务工作人员,其个体成长更多归结为在工作经历进程中自身的职业成长,正如“职业一词与个人的整个工作历程相联系,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轨迹和历程。”[1]同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系统理论(DST)认为,“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既具有某些人类共有的特定的属性和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所处环境的影响。”[2]由此可见,在个体的整个工作历程中,基层工作经历在个体事业发展阶段可起到基础性作用,并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从调查结果表明,有84.5%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认为基层工作经历对个体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有其特殊性,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其个体成长周期相对较长,从调查中可知普遍认为应在10—15年。这也说明,在基层工作积累的成就或成果对于需要10—15年成长周期的个体来说,又是极为重要的。

表5 基层医务工作者对个人成长标志的评价

2.基层工作素质要求倾向于解决实际问题。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基层医务工作者非常看重“临床基本能力”、“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却对“学术研究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项要素反而认为不太重要。尽管《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对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要求都作了明确要求。可是,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强调的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工作素质要求。除了“临床基本能力”和“掌握与运用医学知识能力”以外,基层医务工作者还强调应具备“医患沟通能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生基本责任所在,要求尊重理解病人,“学会与病人沟通,理解其在病痛中独一无二的感受。”[3]另一方面则与基层工作环境要求有关。

3.基层工作环境会积极促进个体成长。在王红漫的基层就业调查中,提出“影响被调查者做出选择的因素首先包括就业环境和条件、个人发展前景、收入、交通是否便利、信息是否通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能否解决户口和住房,以及就业和生活压力大小等问题。”[4]由此可见,医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就业环境成为影响其选择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意味着没有工作实际经验的医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往往更看重外在客观环境。而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其实更看重能否具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少关注能否适应“农村工作环境”这一客观问题。这表明医学生与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对基层工作环境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正应了社会认知职业发展理论所强调的“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5],说明基层医务工作者在艰苦工作环境中,个体自我要求越发明确,从而对个体实际工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格外注重。如此一来,所谓的基层工作环境并没有成为影响基层医务工作者个体成长的因素,反而却成为积极因素。

4.自我职业要求对个体成长起着关键性作用。自我职业要求是个体成长的关键。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基层医务工作者普遍重视“个人勤奋与努力”和“个人素质与能力”。这也说明,只有具备强烈的内部驱动也就是自我长期对职业要求保持自觉与努力,个体成长才能表现出长足的发展。毕竟个体成长是个增量的概念,需要个人不断地总结临床实践和积累临床经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学。“严格的临床和技术工作实践,对于医学人才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实践是医学人才才能发展的动力,决定其才能发展方向,更是检验医学人才的标准。”[6]正因如此,在个人成长标志评价排序调查中,“有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有公认的临床动手能力” 分别是个体成长的最显著标志。这应归结为其特有的职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源于这种整体素质的‘人为影响力’,其有内源性特点。”[7]

[1]翁清雄,席酉民.职业成长理论研究简评[J].预测,2010(6):1-7.

[2]程亮.生活史视角下的职业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5(4):180-183.

[3]何亚平,刘立萍.从中外医学教育标准的差异看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1):68-71.

[4]王红漫.审视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J].中国医院院长,2015(5):78-80.

[5]刘艳杰,姚莹颖.社会认知理论对职业发展课程的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1):91-97.

[6]陈传林.高等医学院校办学必须遵循医学教育规律[J].西北医学教育,2005(5):484-486.

[7]张劲强,肖水源.医生职业声望及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5):470-471.

责任编辑:周小梅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层就业与医学生成长的研究”(jy1419)的阶段性成果。

2017-02-20

刘 联(1974-),女,江西龙南人,硕士,赣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蓝 云(1970-),男,江西兴国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G646

A

1009-1890(2017)01-0086-03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医务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