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 100007)
严复评点《庄子》始末及版本考述
李瑞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 100007)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以如椽巨笔批点诸子经典,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在近代评点史上戛戛独造。这其中,严复的《庄子评语》一书极具特色,是严复评点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整个《庄子》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终其一生,严氏多次、反复评点《庄子》,形成了其评点《庄子》的四个版本,即马其昶未归还本、岷云堂丛刊本、严璩藏本以及严群自藏本。通过对严复评点活动、批点《庄子》的过程及其版本、刊刻中相关问题的考察,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严复学术、思想活动特别是其晚年评点活动的认知。
严复 评点 《庄子》 版本 曾克耑
B223.5
A
2017-08-30
严复(1854—1921),幼名体乾,谱名传初,考马尾船厂时改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顺治间《庄子因》作者林云铭的同乡。严复是清末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蔡元培在《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一文中称严复为五十年来推介西方哲学的第一人:“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1]351《清史稿》有严复传。
严复认为中国民智最为开化的时期当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民智之开,莫盛于春秋战国之际。中土则孔、墨、老、庄、孟、荀以及战国诸子,尚论者或谓其皆有圣人之才。而泰西则有希腊诸智者,印度则有佛。”[1]1365而严氏当时所处之中国,面对西方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加之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中国民智之发展已经大大落在了时代的后面。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严复适逢其会,成功地担当了思想启蒙先驱者的角色,并将这种启蒙思想带入到了其翻译特别是评点活动上。
“文如几道,可与言译书矣。……今赫胥氏之道,未知于释氏何如,然欲侪其书于太史氏、扬氏之列,吾知其难也。即欲侪之唐、宋作者,吾亦知其难也。严子一文之,而其书乃骎骎与晚周诸子相上下。”[1]1318这是吴汝纶对严复的高度评价,吴氏认为严复所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文辞上达到了战国诸子百家的水准。同时,吴汝纶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环境与众人接受的困难,严复在译介西学方面作为先驱角色的无奈与开化民智的长期性决定了其译著将“待其时”、“待其人”,而后则可以起效:“今学者方以时文、公牍、说部为学,而严子乃欲进之以可久之词,与晚周诸子相上下之书,吾惧其舛驰而不相入也。虽然,严子之意盖将有待也。待而得其人,则吾民之智瀹矣。是又赫胥氏以人治归天演之一义也欤?”[1]1318-1319
除了译书一途,严复还以评点活动来表达他融贯中西的思想。严复的评点实践起步与其译书活动相前后,留学归国以后,严复本着会通中西的原则批点了一些传统经典,计有《左传》、《老子》、《庄子》、《王荆公诗》和《古文辞类纂》。诸书之中,以《老子评语》和《庄子评语》最为世人所重。
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严复51岁,在其学生熊季廉批点《老子》的基础上,严氏附为批点,久之,丹黄殆遍,后熊季廉又请严复附益千数百言,终成《侯官严氏评点老子》一书,后熊季廉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将此书在日本付梓。
关于严复批点《老子》的原因,诚如王天根先生所言,严复对《老子》的评点有针对康有为托孔改制的因素在[2]124。康有为古为今用,借孔子消解改革的压力和阻力,而严复则推崇黄老之道,会通中西,二者虽都有各自的政治寄托,但是严复在这其中开拓了评点《老子》的新局面,即以西学思想纳入到古老的评点文学当中来。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严复批点《王荆公诗评语》,共批注二百余条,和诗三十余首以及一些注释。曾克耑为《王荆公诗评语》作序云:“独侯官严氏,以通儒雄笔,通贯中西学,既评释、老、庄以通其邮,复以其余力手公诗而评隲之,其于公格律声色,既有以发其微,而于学术本源之发于诗,而与西哲相通贯……钻研既久,所获益深,思所以发其微,圈识之不足则评赞之,评赞之不足,乃复取其谈禅论古之作,一一而追和之。”[1]1365此外,严复于清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六年(1917)之间,对清代姚鼐所编的《古文辞类纂》也进行了批点,所做批语计有四百余条[1]1179。
在评点《老子》的同时,严复对《庄子》也是颇多批点。民国元年(1912),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书信中说:“予生平喜读《庄子》,于其道理唯唯否否,每一开卷,有所见,则随下丹黄。马通伯借之去不肯还,乃以新帙见与,己意亦颇鞅鞅,今即欲更拟,进退不可知,又须费一番思索,老来精力日短,恐不能更钻故纸矣。”[1]608严复这次所评点的《庄子》所据底本为郭注本,曾克耑在岷云堂本《庄子评点》例言中对此交代得较为清楚:“先生晚而笃好庄书,尝就郭注本评点。”此本被马其昶借去之后,便再未归还,四年之后,即1916年,严复再次对《庄子》重新进行了评点。
民国五年(1916)九月,严氏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仍然坚持批阅《庄子》,逐步积累成为严氏评点《庄子》的第二个版本。
方勇先生的《庄子学史》据曾克耑为《庄子评语》所作的序中的末署“癸巳秋九月”推断,认为曾序作于光绪十九年(1893),严复是年即已批点《庄子》;然而,方勇先生在严氏年谱的对应年份上并未找到其评点《庄子》的相关记载,并为此感到困惑。“王栻编《严复集》收有严复好友曾克耑为《庄子评语》所作的序,落款为‘癸巳秋九月’。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颇值得注意的问题:按严复的生卒年月推算,此序落款之‘癸巳秋’,只能是1893年,也就是严复四十一岁的秋天,这比严璩所谓‘府君六十四岁,手批《庄子》’之说提前了二十多年。”[3]307曾克耑生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逝世于 1975年,享年七十五岁[4]83,方勇先生推断的曾克耑作序时间为1893年,这个时间曾克耑尚未出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于光绪十九年(1893)作序。实际上,曾克耑所署“癸巳”指的是下一个甲子年后的“癸巳”年,即1953年,也就是岷云堂丛刊本《庄子评点》面世之时。所以,方勇先生在《庄子学史》中的这个说法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
可以说,评点活动贯穿了严复的晚年学术生活,其所作评语虽然数量上往往寥寥数语,比之先前之评点诸家的长篇大论相去为少,但是严复的评点开创了新的思路,其评点具有浓厚的沟通中西学术、融贯多门学科的特色,这是时代背景与严复个体自觉相结合的产物。
目前我们所见严复评点著作主要有四种:《老子评语》、《庄子评语》、《王荆公诗评语》和《古文辞类纂评语》。
严复生平喜读《庄子》,累读不厌,“每一开卷,有所见,则随下丹黄”,在这样较为频繁的评点情况下,严复评点《庄子》形成了四个版本。
1.马其昶未归还本。马其昶与严复同为桐城派人物,互有往来,马其昶将严复1912年以前评点的《庄子》郭象注本借阅未还,后以马氏新作《庄子故》替代归还。马其昶借走未还的严复所评之郭注本《庄子》遂下落不明,马其昶藏书解放后归公,后渐散佚。《严复集》的主编王栻先生认为最好的严氏批点《庄子》的版本为马其昶借去未还的那个版本,但是现在这个版本已经无由得见,是为憾事。
2.岷云堂本。据民国元年(1912)严复与学生熊纯如的书信中记载,先前所评《庄子》已为马其昶借去不还,严复为此闷闷不乐。现在通行于世的是严复民国五年(1916)重新所评点之《庄子》,此本即后来的岷云堂本。
民国五年(1916),严复在与熊纯如的通信中言到:“平生于《庄子》累读不厌,因其说理,语语打破后壁,往往至今不能出其范围。其言曰:‘名,公器也,不可以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生在古,则言仁义,使生今日,则当言平等、自由、博爱、民权诸学说矣。庄生言:‘儒者以诗书发冢。’而罗兰夫人亦云:‘自由,自由,几多罪恶假汝而行。’甚至爱国二字,其于今世最为神圣矣。然英儒约翰孙有言:‘爱国二字有时为穷凶极恶之铁炮台。’可知谈理论人,一入死法,便无是处。是故孔子绝四,而释迦亦云:‘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1]648严复在评点《庄子》的过程中,将西方的自由、博爱、民权学说融入对《庄子》的理解中,突破了传统的评点视角,显示出了极强的时代特色。
正是从这一年起,严复再次批点《庄子》。据严复长子严璩所作《侯官严先生年谱》记载,“丙辰(1916)府君六十四岁,手批《庄子》,入冬,气喘仍烈”[1]1551。也就是说,严复在其去世的前几年仍然致力对《庄子》的研习和批点,要想确指严复此次《庄子评语》的成书时间,就目前所见文献来看,较为困难,其评点《庄子》的实践较为繁复,因此方勇先生称《庄子评点》是严复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个结论是十分准确的[3]308。
严复评点的《庄子》在其生前未能付梓刊刻。1953年,严复的《庄子评点》由曾克耑为之付梓,作为《岷云堂丛刊》中的第一种,是为岷云堂本。据曾克耑在《例言》中所云:“是书为严先生未刊遗著之一,不佞往居沪滨,假自其嗣君伯玉迻录者,先生晚而笃好庄书,尝就郭注本评点,为马通伯假阅不归,因又就马著《庄子故》加批,即此本所据也。”严氏评点所据底本为清光绪集虚草堂本马其昶《庄子故》。曾克耑,晚清、民国著名诗人、书法家,曾被章士钊、沈尹默等人称为“草圣”,启功先生对其书法造诣也是赞赏有加,认为其为当代“褚书”(褚遂良)第一人。曾氏与严复为闽侯同乡,后移居香港,岷云堂为其堂名。
对于岷云堂本的严复《庄子评点》,严灵峰先生《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作了较为详尽的著录:“《庄子评点》,一卷,严复;西元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存)据马其昶庄子故本,亲书眉评,并加圈点,实启以西方哲理解庄之滥觞,并兼及文趣。手稿本为辜鸿铭所藏,由乡人曾克耑传抄付印,计分‘总评’、‘评证’、‘注释’、‘圈点’四项。首有严氏遗像,及章士钊己已秋题诗,曾氏序言、例言。在《岷云堂丛刊》内。按:王蘧常《严几道年谱》称:‘民国五年,是年先生手评《庄子》。’今从之。”[5]241-242
据国家图书馆所藏岷云堂本《庄子评点》来看,是书封面由曾克耑题“侯官严先生遗著,《庄子评点》”;次为“侯官严几道先生遗像”;次为章士钊题诗一首;次曾克耑序;次《例言》十则;次目录;次正文,卷端题“岷云堂丛刊第一,侯官严复遗著,邑后学曾克耑校录”,正文繁体竖排;文后附一为严复清史《本传》,附二为“侯官严先生著述目”,录严氏译著、评点、诗文集十五种。在这个版本中,集中了严氏的评点部分,未刊《庄子》原文。
3.严璩藏本。福建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影印出版了严复长子严璩所藏、后为福建博物院所藏的严氏评点《庄子》,题名为《严复评点庄子》。这个版本和曾克耑岷云堂本都是以《庄子故》为底本进行评点的,所不同者是严璩藏本刊有《庄子》正文,而岷云堂本则无。严璩藏本采用了朱墨双色套印,眉目灿然。是书一函四册,共八卷。内页黑色版框内题“据福建博物院藏本影印,原书版框高十六点四公分,宽十二点一公分”。《庄子故》本书正文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四周单边,版心刻书名、卷数、页数、“集虚草堂”;书前有《庄子故》序目、马其昶序;书后有马其昶门人李国松序。该本严复评点分朱批、墨批两种,多置卷端,朱批为主,墨批仅几处,多为纠正朱批或正文别字所作,圈点则置于正文。
4.严群藏本。杭州大学严群先生自藏《庄子评点》为未刊本,系严复在亲友家读《庄子》时随手所作的评注,与岷云堂本互有异同。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严复集》以严群自藏本为底本,参校岷云堂本,主要选录严氏评语,注释文字则弃之不录,参校本岷云堂本中的圈点说明亦不录,后附岷云堂本之曾克耑序,名之曰:《庄子评语》。
严复的评点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进入到其晚年,意兴尤盛。其批点诸子经典,融冶中西哲学等多个学科,堪称一代大家,同时也开辟了中国评点史上的全新局面。严氏晚年评点《庄子》,笔耕不辍,遗泽巨丰,为我们研究《庄子》以及近代中国思想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献遗产。
[1]王栻.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2004(4).
[3]方勇.庄子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叶兴松.近现代闽侯书画集[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
[5]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M].台北:正中书局,1975.
New Evidences about Yan Fu’s Comments on Chuang Tzu
Li Ruizhen
(Beijing Confucian Temple and the Imperial College,Beijing 100007,China)
Yan Fu,a great master of thought in modern China,commented on many classic books by philophophers,and gained great fame with hi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profound knowledge in modern history of comment.His Comments on Chuang Tzu ha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and is relatively representative of his commentaries,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uang Tzu study.All his life,Yan Fu made comments on Chuang Tzu several times and there are four versions of his comments:Ma Qichang version,Minyun Tang version,Yan Qu version and Yan Qun version.By reviewing the activities of Yanfu's comments,the process of his commenting Chuang Tzu including version and writing,we can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Yanfu's academic and thinking activities,especially his comments in his late years.
Yan Fu;comments;Chuang-Tzu;version;Zeng Keduan.
李瑞振,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与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