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育多语种并行的思考※

2017-03-10 19:03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语种语种外语

李 萍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育多语种并行的思考※

李 萍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一直突出和强调英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其他语种不够重视。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本文分析了大学外语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比较了国内外外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情况,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育多语并行的设想。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教育;多语种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外语教育是与专业外语教育相对应的面向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外国语言教育和外语语言能力培养。大学外语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大学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外语教育主要以英语教育为主,对其他外语语种的学习不够重视。外语教育单一化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国内有很多独资、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对既懂专业又懂德、法、日等其他语种外语的毕业生有极大的需求。外语教育单一化使得这种人才稀少,无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求。

第二,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因为专业学习的需要(比如动漫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日语、烹饪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法语等)或出国深造的需要或到外企就业的需要,不少学生需要学习第二外语,但目前高校仅开设大学英语,无法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第三,与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我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中,倡导尊重文化多元化、不同国家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外语教育的单一化既不符合这一国际关系准则,也与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应秉持的对待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基本准则相背离。

鉴于目前我国外语教育语种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对其他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有学者提出:“我国外语教育应围绕语言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促使外语语种多样化。各地区的外语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不同语种教育,实现外语教育的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生态化,保证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

二、理论依据

(一)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倡导者,他在讲学中特别注重个别教育。孔子之后的不少教育家也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的原则。国外教育家同样提倡因材施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在他的《大教学论》中对不同的人如何实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动而又具体的论述。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4]提出的一系列教学原则之中,就有一条“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原则”,强调必须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给以具体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大学外语教育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外语教育。

(二)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于2013年7月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湖北省也在省属本科高校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的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落脚点是办社会满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外语实现多语种并重,更能满足企业对既懂技术、又会专门外语的人才的需求。

三、国内外大学外语教育现状

(一)国外现状

(1)麤棍子手内拿,破麻鞋脚下靸,腰缠着一绺儿麻,口咽着半块瓜,一弄儿乔势煞,饥寒的怎觑他。(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

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语种外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设不同的语种,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

美国从二战期间开始就十分重视外语教育。它把外语教育提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其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由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多方参与。政府机构有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和教育部。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也参与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资金或帮助等。此外,它有专门的组织——现代语言学会(MLA)定期开展外语资源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建立美国语言资源数据库,并向社会发布。最重要的是,大学外语教育语种多样。美国一般大学的语种都有6-7种,有的多达几十种。[5]

英国在2002年颁布了《全民的外语:生活的外语—外语发展战略》(Language for All:Language for Life—A Strategy for England)。其主要宗旨是推动多元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学习不同外语语种的机会,但外语一直是选修课程,没有强制实施外语教育。英格兰的大学开设有49种外语课程。

澳大利亚先后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 Policy on Languages)(1987)、《澳大利亚语言和语言权利政策》等,在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的同时,积极支持其他语种的教学。

欧盟奉行多元化的语言政策,“将多元化视为欧洲联盟的核心价值观,与尊重人权、文化多元、宽容和接纳他者同等重要”[6]。以德国为例,因为德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在中学学习阶段都已打下了良好的外语基础,他们除熟练掌握英语外,通常另外还懂一至两门外语,所以在大学学习阶段各高校不再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英语必修课程。但是,为了满足各类学生在大学继续学习外语的愿望和兴趣,不少大学都建有“语言中心”,开设各类外语课程。德国某些综合性大学所开设语种课程的数量之多甚至超过我国的外语大学。[7]

综上所述,世界上发达国家把外语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根据国家经济、文化、安全、外交等方面的需求,对本国的外语教育进行了规划和布局,提供不同的外语教育供国民选择,强调不同外语人才的培养。

(二)国内现状

军队院校从2013年秋季开始,10%的本科生必须从法、俄、德、日四门外语中选一门作为必修的第一外语,同时鼓励研究生选修第二外语。

云南省教育厅、财政厅、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在2012年1月联合发文,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改革“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选修小语种课程(大学越语、大学老语、大学缅语、大学柬语和大学泰语等)代替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和学分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同。面向市场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条件、有基础地开设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祈雯的一篇《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文章介绍了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师生对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认识;根据实情构建小语种教学体系;分层教学为学生分配合适的教学资源等。[8]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在《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中倡导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要处理好母语与外语、英语与其他语种、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在大学校园构建和谐语言生态。[9]外语教学英语一枝独秀的局面不能长期延续下去。我们要重视大学法、俄、德、日语教学,以积极的态度发展多语种大学外语教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呼吁我国应在推行公共英语教育的同时,明确倡导并规定世界上某几种主要语言作为公共外语教育语种,在宏观政策上应规定这些语种与英语具有同等的地位,以促进我国公共外语教育多元化格局的形成。[10]

四、大学外语教育多语种并行的实施构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提出过九字方针“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11]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只是实现了英语教育一条龙。有的地方从小学就开设英语课,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长达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便在求职时多一个证书。很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几乎用不上英语。鉴于英语教育费时耗力、收效甚微的现状,不少高校开设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针对学科专业需要和职业需要开设英语课程,帮助学习者熟练掌握专业领域有效沟通的英语技能,但这只契合某些关键学科和专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地方高校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开设外语语种。

鉴于我国目前在国家层面上没有规定从义务教育开始实施多语教育,作为弥补性措施,在高等教育阶段,有多语师资力量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尝试多语种教学。像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这样的中心城市在外语教育上应该加强“各重要语种+尽可能多的非通用语种”的规划与布局。[11]以武汉地区为例,有很多国家在武汉开设了领事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武汉。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雷诺、神龙等中法合资企业,也有东风本田等中日合资企业。蔡甸区中法新城的建设更是为既懂法语又懂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作为一家应用型商科院校,我校有赛马、汽车、烹饪、动漫等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外语学习也有不同的需求。入校后,可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研,进行多语种教学。有两种方案:一是主修大学英语,开设大学德语、大学日语、大学法语等作为选修课,四年不断线,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修;二是同时开设大学英语、大学德语、大学日语、大学法语等课程,学时一样,学分一样,结业考核按不同语种设置相应的要求。

[1]张蔚磊.美国21世纪初外语教育政策述评[J].外语界,2014(2):90-96.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伊·安·凯洛夫.教育学[M].沈颖等译.北京:新华书店,1953.

[5]朱云翠.中美外语教育政策及国家外语能力比较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增1):183-186.

[6]傅荣,王克非.欧盟语言多元化政策及相关外语教育政策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2):14-19.

[7]王瑞芝,刘芝琳.试论我国与德国在外语教育方面的差距及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增 1):121-125.

[8]祈雯.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小语种代替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3年12月中旬刊:61-63.

[9]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

[10]黄德宽.公共外语教育,变单一化为多语种并重[N].光明日报,2013-07-19.

[11]束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3):426-435.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lingual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LI Pi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have been emphasizing the status and role of 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 withoutpaying due attention to other languages.In the contextofregional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e world,especially with the Beltand Road Initiative,current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s unable to meetthe actual needs of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or regional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especially its shortcomings,and then made a comparison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and finally putforward the proposalofmultilingual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multilingualeducation.

H319

A

2095-7955(2017)05-0070-03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教育多语并重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B260)。

2017-09-26

李 萍(1969—),女,武汉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校:饶 敏

猜你喜欢
多语种语种外语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多语种《中级军事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指导思想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我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之路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