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探析

2017-03-10 12:09吴华邓艳芳张梦全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双师师资队伍

吴华,邓艳芳,张梦全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探析

吴华,邓艳芳,张梦全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师资培养的挑战。为保证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优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迫在眉睫。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一方面可考虑借鉴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普遍路径,另一方面要体现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特色。

健康服务业;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措施,表明我国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极其重视,并加大财政投入和建设力度,健康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空间大,前景乐观[1]。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师资培养的挑战。为保证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建立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优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在借鉴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下,体现医药卫生高职专业特色的师资培养路径。

1 健康服务业内涵及发展现状

《意见》中将健康服务业定义为: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健康服务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健康服务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产业结构单一,市场份额小,知名品牌少,产业带动作用不大;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供求矛盾突出;体系不完整,产业链较短;教育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人才欠缺等[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为健康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意见》中明确规定了2020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及当前健康服务业的主要发展任务,指出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范围,鼓励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健康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建立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服务业体制机制,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使健康服务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1]。

2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医药卫生高职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意见》的出台虽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也对其师资培养提出了更加多样性、多层次及更高水平的要求。合理规范建设师资队伍是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健康服务业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多层次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证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育水平提高和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加快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任务。建设一支既适应高职教育需要,又能满足当前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效运转和良性循环的师资队伍,是当代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3]。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是合理规范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最终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以保障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3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要求与现状

3.1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要求

医药卫生高职教育实践性、实用性强,对教师除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还对其实际工作背景有特别要求,即“双师”素质要求。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包括两层含义,即“双师型”结构与“双师型”素质。“双师型”结构是指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包括校内专任教师及校外兼职教师两种类型;“双师型”素质是指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方法概论等知识,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教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懂得如何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融入课堂,能够很好地把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掌握并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和相关行业知识、职业技术,还应该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解决现场突发性技术问题能力、现场解说和示范能力,能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即教师除具备教学素质外,还应具备指导学生实践的素质[4]。

3.2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现状

3.2.1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双师型”师资要求教师既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专家,也是教学专家,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高的标准。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旧停留在文字表述上,面临实践困境[5]。同时,由于医药卫生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无论是从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还是知识结构、学术水准和实践能力来说,现有师资队伍显然不能满足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不深、结构不全、缺乏特色”[3]。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动手能力差、兼职教师短缺、职称评定标准不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4]。因此,探索一条以“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的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迫在眉睫。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一方面可借鉴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普遍路径,另一方面要体现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特色。

3.2.2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普遍路径 目前,众多学者对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曹俊明[6]提出了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8条路径:(1)树立“师德先行”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加强课程教学实践,培养教师教学能力;(3)安排教师到企业工作,提高职业能力;(4)实行三级责任制,培养教师课程建设能力;(5)走校企合作道路,培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和校内实践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7)实行导师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考核;(8)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和考核机制,充实、稳定教师队伍。罗益奎[7]提出师资培养的3个途径:(1)建立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把好高职师资队伍质量关;(2)采取多种方式对高职院校师资进行培训;(3)建设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培训作用。韩海燕[4]的研究从树立职业教育新理念,实行上岗资格制度、技能培训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奖励激励制度、有效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措施。涂三广[5]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3个途径:(1)探索德国“学徒制(双元制)”模式,以“双结构”组合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2)借鉴英国和美国的经验,以“双资格”证书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3)创新我国现存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师资培养模式,以“双导师+双证书+双基地”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些见解为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4 健康服务业发展背景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

4.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教育

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职业道德与修养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及最重要品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因此,应鞭策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师德。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方面[6]。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要做好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明确新进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定期组织专题会议与培训,提高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此外,还要树立“师德先行”理念,强化教师角色意识,增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动力;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明确提升自身修养的方向;安排教师投身教育实践,积累情感体验;树立师德典范,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激励,磨练毅力[6]。

4.2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师资培养路径。“引进来”是指学校根据新开设专业的需求,招聘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如开设中医美容专业,招聘中医专业及美容专业教师;开设助产专业,招聘护理、助产教师等。“走出去”是指学校鼓励在职教师参加校外专业培训,考取健康服务业相关技能鉴定证书,如养老护理员、育婴师、营养师、按摩师证书等。可选择部分高水准职业技术院校作为证书认定机构与培训考核基地,对教师进行相关产业理论与操作培训,培训既可采取脱产方式,也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健康相关产业技能鉴定证书,具备进行相关专业技能鉴定的资格。

4.3 实行三级责任制

新开设的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必定不完善,为促进其稳定发展,切实有效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学校可以实行三级责任制,以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完善健康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所谓三级责任制,即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包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标准等;骨干教师(课程负责人)负责某门课程的课程建设,包括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等;一般教师负责制定所授课程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开展课程设计比赛活动,以提高教师课程设计能力[7]。

4.4 实行教学技能培训制度

要提高健康相关学科专业水平,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教学实践,培养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能力、编写教案能力、“说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能力、教学应变能力、设计板书能力等,充分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的作用,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活动,组织内部听课、外部进修,举办短期培训班与研讨会等,培养教师教学能力。

4.5 实行导师制度

新入职教师既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又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健康相关学科专业需求。因此,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与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学校可实行校内导师制度,安排经验丰富的导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入职辅导,导师手把手地向新进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悉心指导其成长;开展青年教师课件制作比赛、课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课程设计能力比赛、教学能力测试等活动,使新入职教师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逐步适应教学工作岗位;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校内专任教师的导师,让教师快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最新技术等,以适应新开设的健康相关学科专业需求。

4.6 走校企合作道路

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教书育人能力、指导实践能力,还要具备社会服务能力[8]。而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投身社会建设活动,如进行健康相关产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保健药品等)的研发等。学校安排一名专业骨干教师专门负责联系1~2家企业,跟踪企业业务发展状况,参与企业相关活动,联络双方合作事宜;创造条件使专业骨干教师成为企业的技术员、工程师,使教研室主任成为企业部门经理,使系主任成为企业副总经理;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办学模式,积极引导教师为社区服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密切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通过服务活动增强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提高专业技能,拓宽工学结合途径,带动专业和课程建设[9]。

4.7 实行奖励激励制度

当前医药卫生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负担过重、科研压力大等情况,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学校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在职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关证书,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与压力,甚至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为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专业技能鉴定,对取得专业资格证书者给予奖励;加大教师实践培训的物质激励,如教师按学校计划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期间,学校应当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提高教师实践进修的积极性[10]。

4.8 实行有效保障制度

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稳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财务保障。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应尽快落实《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即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积极开设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学校要投入一定的经费,积极为在职教师校外培训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技术应用能力和“双师”素质。在职称晋升方面,现行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倾向,导致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等硬指标上,对健康相关学科专业实践活动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11]。建议学校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实践性;既要重视讲课时数,又要重视讲课效果;既要重视学历,又要重视对学校的贡献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9 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

为满足多样性、多层次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可引进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的聘任要突出能力本位,不过分拘泥于学历和文凭,可适当聘任相关健康产业专家、技术骨干,并将他们同专职教师一样进行考核和管理[7]。要为兼职教师建立教学工作业务档案,根据其工作年限和工作业绩逐步提高待遇,从而稳定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7]。

5 小结

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培养任重而道远,既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路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也需要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在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师资培养的挑战,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师资培养路径,既保证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也培养一批满足社会需要、符合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优秀职业技术教育人才。以上师资培养路径是在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的基础上设想的,其有效的实施需要社会、政府的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3):1-4,5.

[2]任欢.中国学者对健康服务业研究概况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44-45.

[3]曹广辉,赵晓峰.高职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29,33.

[4]韩海燕.高等职业师范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6.

[5]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2):99-106.

[6]曹俊明.高职院校师资培养途径探索[J].科技信息,2009(33):587.

[7]罗益奎.高职院校师资培养路径之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09(9):139,141.

[8]姬玉明,朱旭.创新高职师资培养途径:从“双师”向“三能”的跨越[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20(4):21-23.

[9]陈晓曦,王永生,牛忠光,等.从世界技能大赛看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4(7):86-88.

[10]冯文丽.应用型高校实践型师资培养途径与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5):61-64.

[11]吕秀萍,方俊芝.高校实践型师资培养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2(12):225-229.

G451.2

A

1671-1246(2017)01-0006-04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FJJKCGZ15-079)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双师师资队伍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