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新环境下医学院校加强医德教育的探索
李奎刚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就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本文主要论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期提升医学生医术、医德水平。
医学生;医德教育;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医术,还要有高尚医德,两者缺一不可。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阵地,不能仅注重专业教学,而应加大医德教育力度,使新形势下的医德教育更具新颖性、实效性,以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而高等医学院校除了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在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技突出,还要医德高尚。因此,医学院校要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医德教育。医务人员医德水平直接影响医患关系,医学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医德教育环境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医德意识形成和价值观树立。随着医学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医学伦理问题,如“安乐死”“人工授精”等,需要医护人员树立新的医德价值观。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医务人员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而医德正是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体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而推动社会有序发展。总之,医学院校应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使其具有高尚医德,并践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为维护人类健康而奋斗。
2.1 医学人文教育欠缺,导致医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虽也在进行医德教育,但收效甚微,加之大多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专门的课程设置较少,无法体现医学人文特色。受教育制度的限制,医学院校仅在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课程中涉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但这些课程课时不多,处于辅助地位,教学效果不理想。医学专业学生90%为理科生,普遍重理轻文,这也导致他们对人文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加强社会人文教育,尤其是医学人文教育。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不重视。医学人文教育能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高尚医德,但现实中医学院校没有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德教育的内在统一性,不注重医学人文教育,也影响了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道德理念、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体现新型社会的医学人文特色。然而,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内容陈旧、单调,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促进医学生高尚医德的形成。总之,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医德教育的顺利开展,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2.2 医德教育缺乏实践性与连贯性
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致使医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医德理论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未能很好地结合。医学伦理学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主干课程,调查发现,77%的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内容空洞,实践性、时代性较差。在教学中不同专业、年级甚至层次(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医学伦理学内容基本一致,致使教学内容重复、无序,医学生反感、厌弃,医德教育与专业脱节,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相应的各个方面同时抓起,并且常抓不懈。然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只注重理论讲述、原则讲解,配套方面没有加强教育,导致医学生学习医德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医学生实习时间远多于其他专业学生,但他们在医院实习期间只注重医学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忽视医德培养。总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应用性、连贯性、结合性,致使医德教育难以达到育人目的。
2.3 医德教育方式、内容和师资队伍不符合时代要求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势在必行,但很多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教师及辅教人员网络应用技术欠缺。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德教育内容要不断更新,教育方式要不断改进。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然而大部分医德教育教师还是应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且教育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对一些医学热门话题的讨论和讲解,如安乐死、人工授精等。有些教师网络应用能力欠缺,对不良信息辨别能力低,甚至将一些不良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渗入医学生头脑,影响其医德价值观的树立。总之,传统教育方式、内容和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着医德教育效果。
3.1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拓展教育内容
医学院校没有认识到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致使医德教育内容单调,因此,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医学院校要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医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接受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医学院校要不断更新该课程内容,以体现时代特色;增加该课程的课时量,拓展考试方式,如加强社会实践考核;将医学人文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使医学生潜移默化中增强医学人文意识。医学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是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医学院校除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外,还应开设多门社科类选修课,拓宽医学生知识面。除促进课程改革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医学人文特色,使医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医德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使其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医患关系,形成良好医德。总之,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高尚品德。
3.2 拓宽教育渠道,体现医德特色
要利用多种渠道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医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医德事迹讲演、优秀医学生表彰、医德辩论等。翻转课堂是新兴且被学生认可的教育方式,医德教育可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医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变为主体,成为医德教育的实施者和传播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培养高尚医德。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既要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要体现在学习的时时刻刻;既要体现在医德教育中,又要体现在专业教育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还要注重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使医学生深深领悟医德内涵,自觉践行医德。医学院校应鼓励医学生到社区宣传医学卫生知识,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每周组织不同专业、年级学生进社区宣传医学知识,并对居民进行一些医疗检查,这样不仅能强化其医学知识,还能培养奉献意识和职业精神。我国是老龄化社会,学校应加大组织学生去养老院、福利院实践的力度,使他们运用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服务,不仅强化专业知识,还切身体会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无形中受到医德教育。医学生去医院实习的时间远多于其他专业学生,他们在临床实习时向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学习,不仅能提高专业技能,还能受到医德教育。总之,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并加强社会实践,就能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效果。
3.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网络教育环境
当今网络时代给医德教育带来了挑战,这要求医学院校利用网络加强医德教育,因此教师应提高网络应用能力。医德教育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天津中医药大学运用BB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效果明显;加强网络应用技术学习,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有效辨别网络信息;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树立医学人文理念,使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有机结合。在当今网络环境下,无论是医德教育教师还是医学专业课程教师,都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应用能力、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交流互动,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医学院校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医德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此外,国家要采取措施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内容,为医德教育营造健康、积极、有益的网络文化氛围。
G416
A
1671-1246(2017)01-0001-02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课程的研究——基于BB平台的使用”(津教委[2014]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