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

2017-03-10 12:09李祥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实训专业

柴 勇,李祥林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探析

柴 勇,李祥林*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高等医学院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阐述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内容、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以期为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层次齐全(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现代医学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以及《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开始逐步与国际医学教育培养模式接轨。这两个《标准》不仅对医学生知识、技能目标做了详细描述,还对个人职业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1]。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应根据医学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创建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医学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2]。本文主要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思路、内容、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1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专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动力,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胜任力塑造为关键,促进专业快速发展。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特色、争一流的发展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合经济社会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临床医学专业。

2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思路和内容

2.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国家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社会医疗卫生服务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建立“5+3”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2012年,我院成为山东省内唯一顺利通过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单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院校。通过积极尝试和探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估和培养,推进双学位教育和跨校学分互认工作,与周边高校联合开展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工作,实施多校师资互聘合作和学生跨校选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专业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

2.2 课程体系改革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标准,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础与基础、基础与临床、临床与临床交叉渗透,加快推进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以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改革(如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6门课程整合为9个系统模块),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研究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标准,完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课程考核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视频资料、试题库和自我评价等,实施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2.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专业素质。通过培养、引进、交流、聘请等措施,建设一支数量、质量和结构均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开阔教师视野。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课程建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成立校、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聘请教学名师等,每年为学院全体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实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程“五大计划”为契机,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创新。多年来,我院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和基本功训练,邀请国内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讲座示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校院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顺利实施优质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优质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求,重点从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聘请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建设以及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讲授相关课程,开设系列讲座,指导学生临床实习,以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

2.4 实验实训条件的完善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以及相关辐射专业主要依托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对本科生开展临床技能教学工作。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构建了7个临床技能训练平台,即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影像和急诊医学技能训练平台,面向学生开展学科基础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3个层面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与相应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以验证和强化理论知识,强调各学科特色和基本技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强调各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实际,新建、改建了重症医学、基本护理、科研3个技能训练平台。

2.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附属医院教学优势,进一步加强社会培训制度建设,健全继续教育制度、规范化医师培训制度、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制度等社会培训制度。

(2)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协作关系,为学生全面学习了解全科医学、基层医疗服务提供平台和机会,提高学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如我院与2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联合建立了社区医学教学基地。

(3)“卫生强基”与医疗服务。强化附属医院公益性质,推进“卫生强基”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利用“世界卫生日”“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开展大型义诊、健康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承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利用在校生和临床专业教师资源,在寒暑假、世界卫生日、各类节假日开展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结合专业实际,将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相关科研课题,为医疗主管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效提高地区医疗健康水平,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双丰收。

(4)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以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为引领,按照资源共享、系统整合、整体推进原则,以本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科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建设与发展,构建优势专业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专业群协调发展。

3 预期成果及可行性分析

(1)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建立了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继续教育与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了现代化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使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需要。

(2)师资力量显著增强。不仅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治学严谨、教育和科研水平高、满足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需要的师资队伍,还建成一支在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和特色教育团队。

(3)产、学、研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成适应临床应用人才培养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企业效益稳步提升的校企双赢格局,为山东省医疗卫生建设做出了更大贡献。

(4)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新建、改建3个实训建设平台,拓展5个校外实训基地,完善了实验实训条件,为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5)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利用优势资源,服务人民健康,采用培训、培养、成果转化等方式,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6)办学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凸显。专业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和声誉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了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通过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4 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保障。成立专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各部门、教研室、实验室要从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制订工作计划。

(2)政策制度保障。深化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措施,为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师资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引进、聘请、交流、培养等措施,建立一支高水平专兼职师资队伍。

(4)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专业建设顺利实施。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多方筹集办学资金,确保专业经费到位。

(5)教学条件保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6)宣传舆论保障。加强对名校建设工程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名校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形成积极投身名校建设的良好局面。

[1]张勇,赵淑英,李铁铮,等.临床医学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41-42.

[2]教育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Z].2014.

(*通讯作者:李祥林)

G420

A

1671-1246(2017)01-0003-02

注:本文系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第七批教育科研规划课题(YJKT201523)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实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