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单字条目释义比较研究

2017-03-10 02:53:34伊彤彤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同义近义词语素

伊彤彤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单字条目释义比较研究

伊彤彤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两部词典由于不同的编纂目标进而影响到了词典的释义理念:前者以“易查、易懂、易学”为编写目标,释义时更多采用同义对释、语素扩展释义等以词释词的释义方法;后者在编纂理念中突出了“教”,释义时更多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等分析性释义方法。在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原则指导下,学习词典应尽量采用分析性释义方式,避免使用以词释词等非优选的释义方法。

《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汉语教与学词典》;单字;释义

单字条目大多记录的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在交际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单字条目的释义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汉语是一种语素语言,有时候单音节词会以语素的身份出现,这些单音节词大多都是可以分析的、有意义有构词能力的语素。汉语的语素义和词义密切相关,因此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对语素的释义研究也势必值得加强。

一、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优选原则

外向型的学习词典释义方法和释义原则不同于传统的内向型词典,更加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词义的个性特征,强调编码性。内向型词典释义时常用的以词释词、近义词互释的方式也不适用于外向型词典的释义。我们认为积极性原则、同场同模式原则、同类同模式原则、元语言优化原则、尽量少用括注等是学习型词典的优选原则,应当尽量贯彻执行。本文结合《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学典》)和《汉语教与学词典》(以下简称《教典》)中的实例进行具体说明。

(一)积极性原则

积极性原则即着眼于说话或写作者的角度,释义不仅标示出词义,而且标示出语法和语用意义。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多维释义理论,外向型的学习词典释义应当涉及到对词语形态、语法、概念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用规则的综合描写,释义时应关照到词义的各个层面,注重语用。例如:《教典》在释语中增加“常用于讽刺”“含贬义”“多指不好的”“常作补语”“可重叠”“不能用于主语前”“不能带宾语”“宾语多为抽象概念”“常跟‘不、别’配合使用”“多用于成语”等语句,提示出该义项的感情色彩、语法意义及其搭配等信息。

(二)同场同模式原则

同场同模式原则即辞书释义系统性中处于同一底层语义场的若干个义位的释语模式应该相同或大致相同,从而提高词典释义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同场同模式的释义原则细致地揭示出了词条之间的共性语义特征和区别性语义特征,有利于外国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学习型词典对释义模式化要求更高,即同一语义场下释义句式、释义结构尽量模式化。这种模式化的释义语言可以提高学习词典的易读性和释义的有效性。

(三)同类同模式原则

“准确的词类标识是外国人认识汉语、确定汉语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的前提条件。”[1]不同词性的释义,应有不同的释义模式,相同词性的词,应有大致相同的释义模式。如形容词的一种释义模式是“X+的”“形容……”;名词的一种释义模式是“区别性语义特征+共性语义特征”;动词的一种释义模式是“……使……”;量词的一种释义模式是“用于……”;数词的一种释义模式是“数目,等于……。阿拉伯数字写作……,汉字大写为……”。通过固定的释义模式,可以检验释义的正误或词类标注的失误。

(四)元语言优化原则

“狭义的元语言是指人工符号形式的元语言,是用来描写语言的语言;广义的元语言除指人工符号形式外,还包括来自自然语言的工具语言。”[2]231即元语言包括词典中的工具性语言、符号语言等,也包括词典中用来释义的二三千常用词。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更需要元语言理论的指导,应当遵循人工符号元语言使用的适度原则和解释语言的自足性原则。

人工符号元语言,如词汇类别、词类等,具有含义单一、简约高效的特点,因此在学习词典中应酌情增设。“汉语学界普遍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汉语的语素和词是可以区分的。”[3]《学典》通过括注标明了词和语素,并对不同的词性予以区分;《教典》不仅区分了词和语素,而且对词和语素的类别都进行了详尽地标注。《学典》和《教典》除了对词汇类别、词类进行标注外,还通过括注或在释文中增加“多用于口语”“多用于书面语”来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或口语。

解释语言的自足性原则即所有叙述语言的用词在该词典中都应该有解释。例如:《学典》中“颗”释义为“用于颗粒状的东西”[4]400,释义中的“颗粒”在双音节词条中有解释“颗粒:小而圆的东西”[4]401。读者可以自行查阅不理解的词,而不用另外翻阅其他工具书,遵循了学习词典的自足性原则。

二、 《学典》和《教典》中的释义方法

受汉语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单字条目中语素占较大比重,且大多是不成词语素,因此单字条目的释义方法不同于多音节条目的释义方法,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同义对释等以词释词的方法:如,加后缀“子”“头”或者采用词目词的重构方式,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可以独立使用的词,从而在释义的同时提示出相应条目的构词法信息。而多音节条目通常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因此常采用分析性释义达到揭示语词多维语义信息的目的。当今汉语学习词典对单字条目常用的释义方法有分解释义、多式综合释义,同时也存在同义对释、近义词组合释义、语素扩展释义、反义加否定释义等非优选的释义方法。

(一)分解释义

分解释义,就是用词群或短语给出足量的语义特征。采用分解释义可以把句法结构、搭配结构等反映语词分布特征的信息纳入词典释义,从多层面揭示出词条的语义、语法、语用信息,使读者易读易记,从而获得足够的可理解输入信息。例如,对“阁”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分解释义:《学典》对“阁”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分析性的描述,提供了足够的可理解输入信息;《教典》除了对语义特征的描述外还增加了“常用于专名”“简称”,标示出“阁”的句法结构和语用信息。

(二)同义对释

同义对释的方法具有简单、直接、节省篇幅的特点,一直是传统型词典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外向型的学习词典,同义对释的方法则显示出了许多不足之处:它只表现出了同义词之间相同的一面,隐藏了各自不同的一面,而这些同义词之间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正是外国学习者学习和运用的难点。有时甚至出现释义用词并未收录到词典内,进而违背了学习型词典解释语言的自足性原则。因此同义对释作为学习型词典的非优选原则,应当尽量避免。例如,对“购”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同义对释:《教典》将“购”等同于“买”,忽视了二者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学典》在同义对释的基础上通过括注提示出“购”的语体色彩,通过“和……相对”贯彻同场同模式原则,这是《学典》的进步之处。

【购】(动)买(书面语)(和“销”相对)。[4]256(《学典》)

【购】(动)买。[5]377(《教典》)

(三)近义词组合释义

近义词组合释义即词典在释义时除括注外,对词条基义的揭示上仅采用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的词作为释语。这种释义方法本质上无法摆脱以词释词的缺陷,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被释义词的语义结构和语法规则,有时甚至出现以难释易现象,使读者查阅词典后仍不明白词义,甚至需要二次查阅,因此近义词组合释义也是学习词典应当尽量避免的。例如:对“宁”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近义词组合释义:与《学典》相比,《教典》通过括注标示出相应的语义范围,弥补了近义词组合释义的缺陷。

【宁】(素)平静,安定。[4]516(《学典》)

【宁】(形素)(环境)安定;(心情)平静。[5]772(《教典》)

(四)语素扩展释义

语素扩展释义就是把语素扩展成词语进行释义。如《学典》和《教典》对其中的不成词语素通常采用语素扩展法进行释义:加“子、头”等后缀或扩展成有意义可独立运用的词。采用语素扩展法可以体现词的语素意义及其构词法,但不足之处在于通过扩展给出的词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看后仍不明白,从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降低释义效度。因此语素扩展释义作为学习词典的非优选释义原则应当尽量避免。例如:对“淫”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语素扩展法,扩展后的“淫乱”“淫秽”对外国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更不能活用。

【淫】(素)淫乱。[4]838(《学典》)

【淫】(形素)淫秽。[5]1257(《教典》)

(五)反义加否定释义

反义加否定释义的基本类型是“不+反义词”;有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同义词,如“不+反义词;同义词”;有的则是连用两个“不+反义词”。例如:对“斜”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方法:《学典》采用“不+反义词;同义词”的形式;《教典》采用“不+反义词;不+反义词”的形式。反义加否定释义本质上仍然难以摆脱以词释词的局限,外向型学习词典应当尽量回避。

【斜】(形)不正,歪。[4]777(《学典》)

【斜】①(形)(以某平面、直线为准)不平行;不垂直。[5]1170(《教典》)

(六)多式综合释义

多式综合释义是根据具体的词,或采取短语释义,或采取句子释义,或采取同义对释等方式。多式综合释义的形式有多种:分解释义结合近义词组合释义,反义加否定释义结合近义词组合释义,分解释义、同义对释、反义加否定释义同时运用等。多式综合释义避免了单一释义方法本身固有的缺陷,它采用短语或句子的形式也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和运用,是学习型词典释义的优选方法。例如,对“闷”的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多式综合释义:《学典》采用分解释义结合同义对释;《教典》采用分解释义结合反义加否定释义。

【闷】(形)人遇到困难或不高兴的事时心情不好,烦躁。[4]481(《学典》)

【闷】(形)心情不舒畅;不高兴。[5]718(《教典》)

三、 《学典》和《教典》释义方法比较

本文按照词的义项分别统计了《学典》与《教典》的单字条目释义情况,两部词典中单字条目所采用的释义方法及所占比例见表1:

表1 《学典》和《教典》单字条目释义方法所占比例表

对比发现,《学典》和《教典》都遵循了学习词典释义的优选方法:分解释义方法所占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学典》中同义对释所占比重位居第二,所占比例也超过《教典》中同义对释的比例,语素扩展释义位居第三;《教典》中多式综合释义所占比重位居第二,同义对释位居第三。相比之下,《教典》的释义方法采用比例更加符合学习词典释义的优选原则。近义词组合释义和反义加否定释义的非优选释义方法,两部词典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位居第四和第六。

以下立足《学典》释义,比较相同词条在《教典》中的不同释义方法,研究学习型词典中单字条目的优选释义方法及非优选释义方法。

(一)《学典》采用分解释义

【犹】用在“犹豫”中。[4]848(《学典》)

【犹】(动)好像。多用于书面语;下同[5]1274(《教典》)

《学典》采用分解释义,只给出了语用意义;《教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在同义对释外增加“多用于书面语”,提示出了“犹”的语体色彩,突出了“犹”的区别性语义特征。这种多式综合释义的方式有利于贯彻积极性释义原则,体现出词条的多维释义信息,便于外国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词义。

【窟】(素)山石中的洞。[4]411(《学典》)

【窟】(名素)窟窿。[5]619(《教典》)

《学典》采用分解释义,贯彻元语言优化原则,提高了释语的可读性,使读者查阅词典后一目了然;《教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扩展后的“窟窿”对读者来说仍是生词,需要进一步查阅。

【仓】(名)储存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建筑物。[4]66(《学典》)

【仓】(名)仓库。[5]108(《教典》)

《学典》采用分解释义,揭示出“仓”足量的语义特征;运用名词的释义模式“区别性语义特征+共性语义特征”,贯彻了同类同模式原则,提高了释义的系统性。《教典》采用同义对释,这种以词释词的释义方式降低了释义效度,学习词典应当尽量避免。

(二)《学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

【憾】(素)心里感到不满足,不称心。[4]284(《学典》)

【憾】(动素)不称心;不满足。[5]422(《教典》)

《学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教典》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对比发现,《学典》释语中增加了“心里感到”,限定了“憾”的语域范围,使得释义更加具体准确,弥补了单纯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方法的缺点。多式综合释义综合各种释义方法的优点,是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方法。

【皂】(素)洗身体或衣服时跟水一起用来除脏的东西,肥皂。[4]878(《学典》)

【皂】(名素)肥皂。[5]1317(《教典》)

《学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综合运用分解释义和语素扩展释义;《教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对比发现,《学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不仅体现出了“皂”的语素义,并通过分解释义描述出“皂”的使用范围、方式、目的,提供了足量的语义信息,是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方法。

【辨】(动)区分,分别,根据某些特点把人或事物区别开。[4]40(《学典》)

【辨】(动)辨别。[5]66(《教典》)

《学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综合运用近义词组合释义和分解释义的优势:运用两个同义词“区分、区别”让读者体会释语和被释词之间的共性语义特征,结合分解释义的方法揭示出“辨”独有的搭配条件和使用范围,从而给读者提供全面的语义信息。《教典》采用同义对释,使读者阅读释语后无法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是学习型词典的非优选释义方法。

(三)《学典》采用同义对释

【稼】(素)农作物。[4]340(《学典》)

【稼】(名素)指田里长的大米、小米、麦子、高粱、玉米等作物。[5]511(《教典》)

《学典》采用同义对释;《教典》采用分解释义。同义对释的方法易造成以难释易或释语在本词典中没有释义,进而违背了学习词典解释语言的自足性原则,造成释义失效。查阅《学典》中没有关于“农作物”的释义,因此我们认为《学典》在此采用同义对释方法值得商榷;《教典》采用分解释义,列举出了常见的农作物,贯彻元语言优化原则使得释义简明通俗。

【怎】(代)怎么。[4]880(《学典》)

【怎】(代)怎么,表示疑问。[5]1320(《教典》)

《学典》采用同义对释,用被释词的同义词进行释义;《教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结合同义对释和分解释义。和《学典》相比,《教典》在释语中增加“表示疑问”,提示出“怎”的语法意义,贯彻了学习型词典的积极性原则。

【嫉】(素)忌妒。[4]329(《学典》)

【嫉】(动素)嫉妒。[5]494(《教典》)

《学典》采用同义对释,《教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两部词典释语中的“忌妒”和“嫉妒”为同音同义异形词,因此我们认为《学典》应当选择规范词形“嫉妒”作为释语,以免误导读者对词义的理解。

(四)《学典》采用近义词组合释义

【丰】(素)多,丰富。[4]216(《学典》)

【丰】①(形素)(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数量多[5]317(《教典》)

《学典》采用近义词组合释义,《教典》采用分解释义。《教典》中义项一通过括注提示出“丰”的搭配对象和使用范围,告诉读者通常在表示“物质的、精神的财富”时才可使用“丰”。与近义词释义方法相比,《教典》采用的分解释义方法为读者提供了语词的使用规则和潜在的使用语境,是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方法。

【仅】(副)仅仅;只。[4]368(《学典》)

【仅】(副)表示限于某一范围或数量;只。多用于书面语。[5]554(《教典》)

《学典》采用近义词组合释义;《教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结合分解释义和同义对释。《教典》中“表示限于某一范围或数量”提示出“仅”表示范围的语法意义;“多用于书面语”揭示出“仅”的语体色彩,贯彻了学习词典积极性释义原则,是学习型词典的优选释义方法。

【猾】(素)狡猾,奸诈。[4]305(《学典》)

【猾】(形素)(人)不诚恳;不实在。[5]454(《教典》)

《学典》采用近义词组合释义,《教典》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学典》中的“狡猾、奸诈”使读者查阅词典后仍需进一步查阅,降低了释义效度;《教典》中“不诚恳、不实在”也并不一定意味着“滑”,造成语义不明。因此近义词组合释义和反义加否定释义作为学习词典的非优选原则,应当尽量避免。

(五)《学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

【阻】(素)阻挡。[4]892(《学典》)

【阻】(动素)使停止前进、发展;阻碍。[5]1437(《教典》)

《学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这种采用词目词重构后的词对读者来说仍属新词,需要进一步查阅;《教典》采用多式综合释义,综合了分解释义和语素扩展释义的优点。《教典》释语采用动素的释义模式贯彻了同类同模式原则,体现出“阻”的语法意义;同时结合语素扩展释义揭示出“阻”的语素义。

【违】(素)违反。[4]726(《学典》)

【违】(动素)不遵守(政策、规章、原则和事物的客观规律等);不符合、不履行(义务、意愿等)。[5]1095(《教典》)

《学典》采用语素扩展释义,《教典》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两部词典均采用非优选释义方法,相比之下《教典》增加括注揭示出与动素“违”搭配的宾语范围,从而使读者查阅词典后获得直观的可理解性信息,方便读者掌握和运用词义。

(六)《学典》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

【勿】(副)不要;别(书面语)。[4]741(《学典》)

【勿】(副)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别”,多用于书面语。[5]1121(《教典》)

《学典》采用反义加否定释义,《教典》采用分解释义。分解释义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勿”和“不要、别”的异同点,通过标注语体色彩体现出“勿”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揭示出语词的细微差别;通过“表示禁止或劝阻”提示出“勿”的语法信息,体现了学习词典的多维释义观。

结 语

两部词典的不同编纂目标进而影响到了词典的释义理念:《教典》以生成性、实践性为出发点和切入点,释义时尽量少用或不用以词释词、近义词互释的方法;《学典》以“易查、易懂、易学”为编写目标,释义时限制用词和句式,做到了简明浅显。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部词典所采用的释义方法都以分解释义为主,符合学习词典的释义要求。《学典》中同义对释所占比例较大,通常是在相应的双音节词条中给出进一步释义。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节约词典篇幅、使释义简洁明了,但也降低了学习词典的易读性。《学典》中语素扩展释义所占比例位于第三,这种采用词目词的重构式同义对释法虽然可以体现出具体词中的每个语素义的含义,但本质上无法摆脱以词释词的局限,也应当尽量避免。《教典》在其编纂理念中突出了“教”,不仅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学,而且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教。因此《教典》更多地采用语义分解的方法来描述语词中固有、真实的语义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学习。“语言是人类的信息工具”[8],学习型词典对单字条目的释义更应当遵循积极性释义原则、同场同模式原则、同类同模式原则、元语言优化原则,在释义方式上尽量采用分解释义、多式综合释义的分析性释义方式,避免同义对释、语素扩展释义、近义词组合释义、反义加否定释义、交叉释义等非优选的释义方法。

[1]章宜华,杜焕君.留学生对汉语学习词典释义方法和表述形式的需求之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1-7.

[2]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李显赫.汉语的语素就是词吗?——与李德鹏先生商榷[J].琼州学院学报,2015(3):57-62.

[4]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施光亨,王绍新.汉语教与学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6]徐大明.语言是人类的信息工具[J].琼州学院学报,2014(4):1-2.

(编校:王旭东)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Definitions from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A Chinese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

YI Tong-tong

(Literature Depart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00, China)

By comparing the definitions of tone lemma between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A Chinese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it shows tha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diting goals, the concepts of dictionary are iquite different: the former, based on “easy to rea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easy to lear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the definition of word meaning is adopted, such as the definition of synonym and the extension of morpheme;but in the latter, the author highlights the"teaching", so more analytic 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 are used in interpret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selection of learner’s dictionary,the learner’s dictionary should try to adopt the analytic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and avoid the use of the non-optimal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A Chinese Dictionary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Tone Lemma;Definition

格式:伊彤彤.《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单字条目释义比较研究[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7(1):46-51+66.

2016-12-15

伊彤彤(1992-),女,山西运城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词典学。

H164

A

2096-3122(2017)01-0046-06

10.13307/j.issn.2096-3122.2017.01.07

猜你喜欢
同义近义词语素
Dale Carnegie
怎样辨析近义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华中学术(2020年2期)2020-11-30 02:49:34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长江丛刊(2020年30期)2020-11-19 09:48:13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找找近义词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学(2019年1期)2019-02-10 06:22:08
因果复合词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学(2018年2期)2018-05-15 11:25:30
不由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