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 潘菊辉
在新课程小学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新教材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电子书包”的引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改变学生学的和教师教的方式,实现了多样性的体验式教学,使得“教学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成为现实。
通过电子书包课《夸张的面具》,结合平时电子书包在常态课中的实践运用以及自身的一些教学反思,以此课为例,总结电子书包的实际优势。
课前预习是大多学科教师很难把握又难以检验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如果课前预习做得好,将会为课中学习提供很好的服务,师生互动更活跃,教学过程更流畅。电子书包课的植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夸张的面具》此课课前预习中,我制作了一个有关介绍面具历史的数字故事搭配图片和音乐,课前以预习单的形式推送给每位学生。学生在家里收到任务后打开阅读。此时的我,在我的平板上可以实时观测每位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借用这样的电子书包网络环境,改变了纸质预习单枯燥无趣的缺点,把图文并茂的电子预习单的优点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课堂加入了电子书包,在视觉上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功能上,平板电脑的实时录播、主题研讨、投票等一系列工具让课堂锦上添花,更具效率。《夸张的面具》这一课,要求学生的面具作品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及时发现某位学生在造型上有的小问题,马上用实时录播的功能,把他的制作过程投放在大屏上,不仅让这位学生关注到自己的小问题,同时也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避免同类问题产生。
使用微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形成个性化作业。微时代的到来引来了新一轮移动学习的方式。微博、微信等“微”方式让人们无时无处无不在学习。《夸张的面具》的步骤以及所要注意的细节点、需要的泥工技法以微课的形式制作完成,在课中推送每位学生。这样录制简短的微课程,把本课需要突破的重难点缩短至几分钟,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内了解本课重难点,有效节省课堂时间,为学生自主创新思维带来更多思考空间,知识点不再是单纯的识记,而能在此基础上有更多时间创造出更多个性化作品。
学生自由移动平板电脑,自助形成小组评价,形成多维度评价体系。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要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各个方面。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整合是促进教学内容、课堂目标、课堂评价、课堂管理等全方位的整合,从而完成整个课堂的信息化。教师在电子书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出现,学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任何方法进行学习,最大化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力,培养了学生间交流协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夸张的面具》是小学美术雕刻塑造(浮雕)中一课,它涉及一些古今中外有关面具历史的背景知识,为了展现新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有效性,这些前期背景知识的铺垫都是学生通过终端平台的推送,在家里完成的。教师把制作生动有趣的数字故事推送给学生们,学生在家里不但可以有充足的实践了解有关面具的历史,而且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合理利用搜索软件进行一些资料的查阅。
在《夸张的面具》第一课时开展中,教师利用课堂投影来渗透面具的制作技法和重难点,虽然这样面对面的示范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所惯用的,但是,从学生的作品反馈来说,似乎差强人意。经过对第一课时的反思与总结,对《夸张的面具》重新整合,作品呈现形式的调整,教师设计了《夸张的面具》第二课时。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利用微课的形式,把示范过程逐步展示,并对不同层次学生在眼珠局部制作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可以注重眼神的塑造、有的可以注重造型的塑造等。而有了微课的帮助,学生的作品呈现竟意外地出色。微课不仅解决了学生在制作中需要的技术指导,也解决了一部分学习效率不佳学生的问题,他能在制作过程中随时回看微课,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解决。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作品的展示与评价是对整节课的最好呈现。电子书包的新颖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评价正走向多元化。在课中,学生在作品完成后将自己的大作上传至公共平台。教师随即推送投票,每位学生能看到全班的作品,然后对最心仪的作品进行投票。在教师关闭投票系统后,大屏会展示投票排名,在这样一目了然的排名中,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发表自己对自己所投票结果的看法及建议。
课中的点评也是有时间限制的,那么如何在课后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点评中呢?经过思索后,时下热门的微信平台跃入了教师的脑海。朋友圈在朋友中很流行,学生们何不合理地来利用下呢?它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课后展示与评价的平台,不论是点赞还是点评几句,都成了学生乐此不疲的评价方式。衡量一节课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阐述;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观点。从评价内容的角度来说,一节好课应是这样的:学生对电子书包的运用感到新奇,势必带来同等的求知欲,继而激发他们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交互式云平台、大数据的氛围下,依然能体现出本学科的原味,上出本学科的特色;课堂与生活实践有效地结合,教学资源得以拓展;教师风采得以展现,出色地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如果这些都能在一节课中得到完美整合,无疑这是一节精彩的好课。
时代不断更新,教育势必改变。不管是电子书包、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等,只要能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才是教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