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韩村镇韩村中心学校高皇小学 宋 玉
“阅读”是指主动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本人对“读”的分类做了以下浅显的理解。
从读的形式上讲,读课分为朗读、范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诵读等,形式多种多样,读的形式不一样其作用也不近相同。
“朗读”是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出声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般在初读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难读的句子时,都会采用“朗读”的形式。当然在随着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理解课文中重点句段时,又可以以“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读文,以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伯牙绝弦》一课,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加上文言文的语句读起来比较拗口,所以教学时,首先注重学生读通课文语句,教会学生读时注意语句的停顿。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读通了课文,理解句子后展开朗读还能读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可见,朗读对于学习课文其作用举足轻重。
“默读”是相对于朗读而言,指没有明显的发声地读。从书面材料中获取知识和信息而言,默读的优势更大。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去进行默读,这样就能一边读一边想,有时还可以圈画出重点词、句,做批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时,默读又是功不可没。为什么朗读时不利于思考问题呢?原因在于朗读时眼珠随文字进行一系列的跳动,跳动本身历时很短,所以不能产生对文字的清晰视觉。而对文字清晰的视觉都是在注视时得到的,所以,默读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牧场之国》一课时,让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地荷兰”这个问题展开默读课文,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描写荷兰特色景观的语句,然后思考真正的荷兰有什么特色。课堂上围绕问题进行默读品析交流,整节课,以默读为先,品析交流后以朗读抒发感情,对于学生把我荷兰的特点帮助较大。
“诵读”是一种审美性的阅读,诵读主要运用于韵文,诵读时更加注重“吐字归音”,速度比朗读时慢的多,节奏感也比较强烈,一般我们在教学文言文及古诗词时,多采用诵读的形式,因为古文字少意思深,需要通过放声诵读,才会记得牢靠,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本。例如教学白居易《忆江南》一词,该词言简意深,宜采用诵读方式,语速放慢边读边现象江南的美好风景,若在结合图片就能让我们对这首词的内容印象深刻,对江南的美景难以忘怀了。
“范读”及示范朗读,范读者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可以是朗读录音。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朗读课文中的词句或内容出现了不规范或是感情抒发有偏颇时,我们应及时地正确引导学生,此时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课,对于文中老板的语言描写一段话很长,这段话准确的体现了老板是一个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人。学生朗读这段语言时对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有难度的,这里教师对其加以示范朗读后,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读的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分角色朗读、领读、师生合作读等。总之,一节扎实有效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必须是灵活的多种形式的读的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为阅读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