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语篇中动词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2017-03-09 20:10周洁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语篇译文汉语

周洁萍

(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学术语篇中动词名词化结构的汉译策略研究

周洁萍

(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中西方学术交流的增加,学术语篇的翻译也越来越多。名词化结构作为学术语篇的特征之一,在汉语中没有固定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学术语篇中的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为例,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去探究,归纳学术语篇中的名词化结构的常用译法,希望对相关现象的翻译实践有所启发。

学术语篇;名词化结构;翻译策略

一、引论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系统和表达方式。英语和汉语作为语言工具,它们的共性是主要的方面,但是基于翻译研究的层面,强调比较英汉的语言差异,对此哲学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都有过论证和解释。

连淑能在《英汉对比研究》一书中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其中“静态与动态”、“抽象与具体”两部分内容详细地介绍了名词化现象,并指出名词化是英语常见的现象。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1]104-105“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1]128与英语相比,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1]136刘宓庆在《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指出:汉语重动态描写,就功能而言,以动词占优势,这是汉语重要的表现法之一。英语的动词受形态规范和句法规范的约束,不能没有定式和非定式之分,并各有其严谨的功能限制。[2]汉语以动词占优势,可以以动词连用来表达动作概念;英语以名词占优势,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倾向非常突出。[3]

李桂春指出,学术语篇是关于事实信息的中立陈述,具有客观和高度名词化的特征,对促进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术语篇不仅具有客观性、信息性的,还应该体现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4]肖英,吕晶晶认为:英语学术语篇中的名词化现象俯拾皆是,而在汉语语篇中,名词化趋势非常不明显。[5]

综合前人的研究,学术语篇在词汇方面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名词化现象和非限定性动词,呈现出正式、清晰、客观和精确的语言风格。英语中含有大量的具备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的抽象名词,尤其在正式的书面语体中,比如官方文章、法律文书、学术语篇、报刊评论等等,名词化现象会频繁出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综合上述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在动词和名词的使用频率上有很大差异。名词化在科技英语中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法。我们在审视这些语言现象时发现,抽象名词很少在汉语中以相同的抽象名词的方式直译过来。语言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很少基于语言功能和风格的角度。本文通过中英文对名词化研究的对比,讨论翻译时遇到的具体实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客观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探讨名词化翻译对等的问题。[6]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实例选自语用学家Louise Cummings 所著的Pragmatics: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的第一章。本书是由Louise Cummings博士所著,2005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语用学及其相邻学科,语用学的标准定义以及语用学的概念(如信息、编码与解码、语义常规、语境等)和语用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含意理论、关联理论等)。

本研究采取例证法。由于Pragmatics: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一书的中文译本尚未出版,笔者就翻译该书第一章内容时如何处理具有代表性的名词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学术语篇中名词化结构翻译的策略。

三、结果与讨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文字的表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在结构深层产生出新的语义来。”[7]因此,对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不能停留在结构表层上,仅满足于词汇本身概念含义的对应,而必须深入到结构的第二层、第三层中,按照转换的规则,从概念的组合当中发掘其关联含义。

(一)保留名词化结构 英语中抽象名词覆盖面广泛,涵义概括,指称笼统。英语词义的虚化手段有利于抽象表达的使用,而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具体的方式表达抽象的内容。此外,汉语中表示动作意思的词在句中也可以起到和名词同样的语法作用。当英语和汉语在结构和文化中存在概念和信息内容相同时,名词化结构是可以直译成汉语的名词结构。

笔者实践:

(1)Grice’s various implicatures can be distingu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cancellability (defeasibility), detachability,calculability and conventionality.

译文:Grice会话含意的区分是建立在以下特点之上的:可取消性(可废除性)、分离性、可推导性、规约性。(本文译例均为笔者翻译,下文不一一说明。)

(2)Other disciplines, particularly the recently emergent disciplines of cognitive science, have important insights to offer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nd are, I will argue, central to the futur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译文:其他的一些学科,尤其是最近出现的认知科学,对于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视角,而且我认为对于这个领域未来的观念的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名词化结构在译文中能否保留的关键是名词化词汇的表里涵义是否一致。上述情况中名词化词汇的表里涵义一致,英语和汉语的结构和信息内容也相似,名词化结构可以考虑直接以为汉语中的名词结构。

(二)改用动词结构

1.由动词派生产生的名词或本身动词特性很强的名词的汉译。英文中名词化的使用利于简洁灵活地造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而在汉语中我们会倾向于使用多个动词。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我们会将名词化结构用对应的动词表达出来。

(3) What has emerged from the examination of this definition is that it is virtually impossible to describe what is involved in pragmatics without bringing consideration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into that description.

译文:从对这个定义的检验中可以看到,不考虑到多学科性的本质的因素,是几乎不可能讨论语用学里面所包含内容的。

(4) For example, arguers routinely leave premises implicit in argumentation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these can be re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argumentative context.

译文:争论者经常在争论中留下暗示的前提,期望能在争论语境的基础上重新构造。

2.弱式动词构成的系表结构或虚化动词的汉译。一些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或本身动词特性很强的名词也可以与一些弱式动词构成一个系表结构。英语中最常用的动词“to be”正是动作意味最弱的动词。此外have, become, grow, feel, go, come, get, do等也是英语中常见的弱式动词。所以我们在实际翻译时,可以忽略弱式动词,而将弱势动词后的系表结构中实际包含的动词意思翻译出来。

英语中还常常将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或本身动词特性很强的名词置于虚化动词(如have, make, take, do等)之后作其宾语,形成相对稳定的动词词组来表示一个动作。如:do some damages, put up a proposal等。对于这类的词组,我们常把具有实际动作意义的名词翻译成动词,忽略前面虚化的动词。

(5)But Habermas’s ideas demonstrate how central pragmatic theories - in this case, speech act theory—can make a significant conceptual contribution to the questions of neighbouring areas of enquiry.

译文:但是Habermas的观点表明,语用学的中心理论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是言语行为理论——能够对于相邻领域的问题在观念上做出重大贡献的。

(6)Austin first gave expression to the idea tha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perform actions through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constative and performative utterances.

译文:Austin第一个做出这样的表述,语言可以通过它就表述句和施为句的区别来表达动作。

(7)Using the illocutionary forces of utterances, Austin set about a classification of speech acts.

译文:依据施为用意,Austin对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

(三)动名词的汉译 动名词在英文的语法中起名词的作用,但实际意义则是动词的意义。中文中对动词没有相应的限制要求,动词的形式比较自由,一个句子中也可以出现多个动词。因此在翻译时,可以将动名词译为中文里的动词。

(8)By simply observing the maxim of quantity - that is, by providing as much information as the speaker can reasonably produce—the speaker of these utterances has implicated that Jill has only three children and that Jon can run only fifteen miles.

译文:简单看一下量的准则——即通过提供尽可能多的说话者所产生的信息——说话者暗示了吉姆仅有三个孩子,吉姆只能跑十五英里。

(9)As this term suggests, some implicatures can only be arrived at through a process of reasoning or calculation (not, of course, in any mathematical sense).

译文:顾名思义,一些含意仅能通过推理或推导(当然不是任何数学意义上的)的过程获得。

(四)改用小句结构翻译 动词派生词或转化的名词放在所有格后构成复合的名词化结构,或者是介词后跟名词化结构也可以同样构成可译为小句的复合名词结构。因为这种情况下,名词短语在句中的作用实际是相当于一个从句,所以在翻译中可将其深层结构的含义用小短句表达出来。

(10)With the emergence of Grice’s views on communication, and particularly his (1975)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a conventionally based account of speech acts gave way to an account of speech acts that was based on reasoning and communicative intentions.

译文:随着Grice对交际观点的出现,尤其是他(1975)交际的合作原则,一个建立在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规则被一个以推理和交流意图为基础的言语行为的解释所取代。

(11)As with cancellability, the pattern of detachability among implicatures is predictable.

译文:因为具有可取消性,在含意当中的可分离性模式是可以预见的。

四、结论

因为英语,尤其是学术语篇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其本身具有静态、模糊的特色。而汉语由于对动词的使用没有时态和语态的限制,所以一个句子中会出现多个动词,呈动态特点,此外汉语又喜欢用具体的文字表示意思。根据学术语篇的语言特点,结合英汉语言差异的比较以及相关的实例分析,对于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我们需要在结构上从表层剖析至深层含义。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还强调了要以读者的反应作为考察译文好坏的一个标准。本文所选择的例句数目有限,并不能穷尽名词化结构的所有情况。对于在具体的翻译时还有可能遇到其他特殊语言现象,我们还需要根据读者的实际情况对翻译做出适当的调整。

[1]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2]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09.

[3]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92.

[4]李桂春. 学术语篇序言的情感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2)27.

[5]肖英,吕晶晶. 语法隐喻理论对学术语篇翻译的指导作用[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1)74-77.

[6]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7]Chomsky, Noam. Language and Mind[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68.

责任编辑 张吉兵

F

A

1003-8078(2017)02-0080-03

2016-07-31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2.20

周洁萍(1980-),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语篇译文汉语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学汉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译文摘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I Like Thinking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