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并举: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2017-03-09 20:10石功鹏段夏亚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信念幸福感

石功鹏,段夏亚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

三力并举: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石功鹏,段夏亚

(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在寻求自我解放和发展过程固有的本能选择和价值追求。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专业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也有追求职业幸福的权利和自由。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职业信念的牵引、教育机制的改善和主观心理的调节。

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

幸福,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幸福同于幸福感,作为专属于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欲望满足、愉快心情,时刻充斥在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享受之中。物有千秋,人有所异,幸福的界定和获取也会因人而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与其他的工种领域、行当人群相比,在幸福追求上有着本职上的差异,有着职业内在规定的幸福感。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使命的艰巨性的角度高度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1]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主导者和第一课程的主讲者,是高职院校专业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担负着高职育人的重任,其职业幸福感不容忽视,应倍受社会关注。可以说,幸福教育关键在于幸福教师,要引领好高职学生的幸福人生,提升高职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很有必要。

一、信念牵引: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源动力

信念,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人们追求理想、践履幸福的强大动力。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幸福与信念如影随行、相生相融,幸福是信念践行的终极价值目标,信念则是实现幸福的重要前提保障,在某种程度上讲,幸福就是信念的转化与实现。教师有信念,教育这项伟大事业则会有希望,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就越强。高职思政课教师,专司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教育,要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幸福感,职业信念必不可少。高职思政课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切实做好引领示范、服务关爱等方面的工作,既是教师职业操守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增强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和最初动力。

首先,坚定正身达人的育人信念,在引领与示范中滋养幸福脉流。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录取分数较低,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文化基础不牢、自控能力不强、规矩意识不强,这些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交融给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主体,面对养成教育欠缺的教学对象,要想收获育人事业上的幸福,有必要树立正身立己、引领示范的职教信念。对高职学生言行举止上的引领示范,是高职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的本职要求。作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思政课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要用高尚的品格去引导学生、唯美的心灵去点缀学生、高雅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最纯朴的幸福莫过于砥砺耕耘之后的喜悦丰收。高职思政课教师定然乐见通过自己的引领示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以纯化、品行风貌得以美化,而教师则在学生的这种正向改变中不断品味着收获的喜悦和幸福的感觉。其次,坚定以生为本的育人信念,在关爱与服务中收获幸福初衷。有爱就有幸福,爱是幸福的源泉。关爱与服务是人际社会的一个主流话题,是调节人际关系、增进人际情感和酿造幸福源泉的一个有效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对于高职思政课教师而言,关爱和服务每一名学生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高职学生尽管都已进入成年阶段,但是心理上、品行上还处于可塑性阶段,需要教师去引领、关爱和服务。包括思政课教师在内的一切高职教师都理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职业服务观,应将真诚、平等、公正、宽容、耐心等优良品性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培育师爱精神、彰显师爱魅力。当教师真诚付出关爱和服务,我们应该坚信必会得到学生的爱和尊重,收获那份倍受期待的幸福暖流。

二、机制保障: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力

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而紧迫,高职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教育的重要参与者,自觉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并予以释疑解惑、疏导情绪,使命重大、担当难辞。加之,由于传统高校体制内的一些不合时宜因子的继续留转与运作,一些诸如管理行政化、利益分配不公、学术研究腐败等方面的负面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高校教师自身危机感、压力感、使命感,伴随着社会对教师素养、人才培养等方面期望值的增高而不断增强。着力改善包括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内的一切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学术、服务等方面的境况,对教师压力的缓解、担当的增强、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首先,加强民生保障机制建设,夯实高职思政课教师幸福基石。从本质来看,幸福工程就是一项民生工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高职思政课教师,长期从事学生思想、品行、法纪上的教育和管理,伤脑耗时、反复斡旋,其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其所处职业生态、生活境况等民生领域的改善。在机制建设上,高职院校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倾入关注,采取在物质上奖励、帮扶和精神上慰藉、安抚等手段帮助高职思政课教师减压,建立教师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例如,我们可以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让老师们在闲暇之余身入其中,展现思政课教师的风采;还可以不定期地提供心理健康、养生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老师们的健康意识。其次,加强地位保障机制建设,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幸福品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心中的“副课”,有时还被学生戏称为“酱油课”,课程地位似乎不及其他专业技能课程。有的学生更加直言了当,去认真听上一节政治课,十足是给老师面子,根本上不把思政课放在眼里。师之不尊,幸福何谈。在高职院校中让思政课教师有尊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学校从机制层面上予以高度重视。党中央明确规定,高校党委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和领导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党委领导要定期参与学校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自上而下生成一股助推劲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领导机制的保驾护航,是确保高职思政课教师有尊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一步。另外,高职思政课教师,自身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个人魅力,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闪光点,改善学生对思政课的固定看法,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三、自我调节: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控制力

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全新教育模式的冲击、生源整体素质的下降,给高职思政课教师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职业的挑战催生了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本能恐慌。其实,决定教师职业生活图景的,并非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高低,而是教师的职业心态。正如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说,“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据2005年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大,38.5%的教师心理状况不太好。很多教师都希望改换工作,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了压抑和排挤。不可置否,高职思政课教师也身在名列。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就存在有以下偏见: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为核心要务,高度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其他诸如意识形态教育、通识教育等则被视为边缘性教学实践而被弱视,甚至有的人将之看作可学可不学、可教可不教的“副课”。有些高职思政课教师将自己与技能专业教师相比,深感自身地位之不足,有种强烈的学科自卑感和落差感。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自身职业心态的调节,正视职业,提升职业幸福感。

首先,要常持乐观进取之志。一方面,要善待生活。好的生活心态是收获幸福的重要前提。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有高度的教学责任感和育人使命感,淡看得失、荣辱不惊、从容不迫,热情于工作、挚情于生活,减轻压力、消除疲劳,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另一方面,要善待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研究是通往教师职业幸福的钥匙。高职思政工作尽管富含多变性、充满挑战性、兼具周期性,且融灵活、弹性、机智和创新于一体,但学习研究必不可少。学习研究可以让繁忙的高职思政工作变得充满活力,让无味的高职思政教学变得美味多姿,让沉寂的高职思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最终也让高职思政课教师感悟到职业幸福之所在。

其次,要常怀宽容豁达之心。一方面,对学生宽容。卡耐基曾说过,“批评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作为从事育人工作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长期与学生打交道,倘若方法使用不当,难容学生之言行举止,其后果必将影响师生情感,甚至将事态推向对立面。诚然,在高职学生中,或许有的学生养成习惯不好,但是对人很真诚;或许学习成绩不行,但是富有文体天赋,等等。这就需要高职思政课教师要学会用大度、宽容、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从中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对挫折豁达。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高职思政课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比如对学生的付出却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潜心的钻研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职称评不上去、待遇得不到改善等等,这也成为幸福感提升的影响因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唯有豁达,高职思政课教师才能与挫折作坚强斗争,才可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最终收获幸福。

[1]陈宝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N].人民日报,2016-12-08,1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45

A

1003-8078(2017)02-0013-03

2016-11-29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2.04

石功鹏(1986-),男,湖北大冶人,硕士,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副部长;段夏亚(1986-),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部教师。

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15G263。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信念幸福感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信念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