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晗晖,陈 璋,池东东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静脉注射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蒋晗晖,陈 璋,池东东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1]。以我校信息化教学设计获奖作品“静脉注射法”为例,详细阐述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课前自主学习环节、课始案例导入环节、课中协作探究环节、课上教、学、做三位一体环节、课末考核评价环节及课后习题考核环节,以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目的,实现教与学的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临床实用型、创新型护理人才。
信息化;教学设计;静脉注射法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学科,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应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2]。静脉注射是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通过对教材、学情、我校信息化资源的正确分析,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改革传统教学,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探究能力以及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促进专业和岗位零距离对接,有利于护理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
1.1 课题来源
本次课教学主题为“静脉注射法”,授课时数为2课时,授课班级为2014级护理专业2班,所选教材为科学出版社出版,付能荣主编的《护理技术》(第三版)。
1.2 知识概要
静脉注射是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的治疗手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学好本课也能为接下来的静脉输液、输血等操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
1.3 教学目标
1.3.1 总目标“一针见血”地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射。
1.3.2 促成目标 能正确、规范地进行静脉注射操作;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操作过程;能判断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能正确处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1.3.3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热爱护理专业,关心、爱护患者的道德品质。
1.4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1.4.1 教学重点分析及对策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正确、规范地为患者实施静脉注射,并能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体现人文关怀。为突出教学重点,我们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换位思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1.4.2 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 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为提高学生静脉穿刺成功率。为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在课前制作微课“破解‘一针见血’的奥秘”,用动画演示针头刺入血管后的情况,并将此微课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2.1 一般特征
授课对象为我校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2014级中职护理专业2班,全部为女生,共64人。
2.2 具备能力
学生已经完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对皮肤的结构及静脉分布比较熟悉;已经进行过皮内、皮下、肌内注射的课程学习和操作练习,掌握了注射法的基本操作知识;学生好奇心较强,善于模仿,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能力强。
2.3 不足之处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理解能力较差,探究能力弱,团队协作意识不强。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静脉注射操作感兴趣,但难以做到“一针见血”(即一针就穿刺成功)。
2.4 学习风格
学生喜欢趣味性强的教学模式,热衷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将本次授课内容“静脉注射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利用我校现有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1 信息化教学环境分析
我校建设了理实一体化教室,安装了实时投影系统和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校园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3.2 学习资源分析
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操作视频、案例库;护理实训室备有充足的实验用品及相关仪器设备。
4.1 课前精心准备
4.1.1 制作微课、拍摄视频,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根据教材难点内容,制作微课“破解‘一针见血’的奥秘”,用动画演示针头刺入血管后的情况,化抽象为具体,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拍摄适合学生观看和练习的操作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将微课和教学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微信群,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1.2 理实一体化课堂设置,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1)教师活动。教师提前通知学生分两批到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每批32人(将学生分为8组,每组4人)。教师课前准备好静脉注射用物9套,教师一套,学生每组共用一套。(2)学生活动。学生按护士礼仪要求着装,提前5分钟来到教室,按座次表就坐(8个小组分别坐于8张模拟病床左侧边)。(3)预期效果。学生整齐的着装、饱满的精神体现了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小组学习模式有利于课堂管理和互动。(4)信息技术支持。理实一体化教室配合实时投影系统,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
4.2 课始案例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4.2.1 教师活动 课程开始时导入临床真实案例“护士屡次静脉穿刺失败遭患儿家属暴力袭击”,组织学生就案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进而引出本次课的知识。
4.2.2 学生活动 观看临床真实案例,讨论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患者对护士静脉注射操作的要求是什么?护士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与教师一起得出结论。
4.2.3 预期效果 通过临床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产生警示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次课的重要性,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4.2.4 信息技术支持 应用PPT技术播放临床真实案例,新颖直观,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4.3 课中协作探究,充分掌握基本知识
4.3.1 教师活动 教师在讲解静脉注射法概念、目的时,采用列举临床案例及提问的方式,如:(1)为心衰患者减慢心率,可以用什么药物?采用什么注射方法?(2)为肾病水肿患者利尿消肿,可以用什么药物?采用什么注射方法?(3)为出血患者止血,可以用什么药物?采用什么注射方法?在讲解如何选择血管时,利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再组织学生进行“找血管”游戏,即小组成员间互相找出对方身上适合静脉注射的血管,并给出理由。
4.3.2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回顾相关临床知识,小组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答案。
4.3.3 预期效果 通过提问、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学活用,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3.4 信息技术支持 应用PPT技术展示相关图片,产生视觉冲击,加深印象。
4.4 课上教、学、做三位一体,掌握操作流程
4.4.1 教师活动 教师在讲解静脉注射操作流程时,将整个操作过程细分为6个步骤,即:评估患者、准备用物;核对解释、选择静脉;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核对排气、穿刺静脉;两松固定、注药观察;拔针按压、整理记录。
采用教师分步示教、学生分步练习、师生分步总结的授课模式,在示教时教师力求精确、细致,对于重点和难点,采取重复强化和关键动作分解等措施教学。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利用手机拍照功能,有针对性地拍下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用PPT播放,与学生共同分析点评。
4.4.2 学生活动 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在教师引导下认真练习各项操作,强化练习并做到当堂吸收。
4.4.3 预期效果 教、学、做三位一体,有利于知识的即学即用;错误操作得到及时纠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3];操作练习时,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4.4.4 信息技术支持 理实一体化教室配合实时投影系统、手机拍摄功能等,实现了创新型课堂,能使学生充分掌握操作流程,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4.5 完善考核体系
4.5.1 课堂操作考核 采用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技能考核评价,即随机从每个小组抽取一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静脉注射法全过程操作(从评估患者至整理记录)。师生共同讨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加以解释和指导,并给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
4.5.2 布置课后任务 布置课后思考题,本次课主要学习了用注射器实施静脉注射,如果是用头皮针该如何操作呢?请学生提前预习下次课内容:静脉输液法。学生领取学习任务,为下次课做好准备,使学习具有连贯性。
4.5.3 课后习题考核 布置课后练习题,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班级QQ群、微信群;教师评阅给出分数。针对共性问题在群内进行适当点评,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5.1 教学特色
本次课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我校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前制作微课和拍摄操作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始案例导入,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中鼓励学生协作探究,充分掌握基本知识;课上教、学、做三位一体,掌握操作流程,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课末完善考核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增强了学生尊重患者、服务患者的意识,培养了护患沟通能力,有效预防了护患纠纷的反生,培养了实用型临床护理人才。
5.2 教学反思
5.2.1 不足之处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练习过程中只能做到查看部分学生的关键步骤,无法做到查看所有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理实一体化”教室数量不足,无法全面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等。
5.2.2 应对策略 建设护理信息化教学研究队伍,针对我校学生特点及专业特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信息化校园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将课上课下、课前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结合。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完善实训室建设,全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中做、做中学,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4]。
[1]贾颖绚,李宁.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66-70.
[2]郑丹,夏立平,唐庆庭.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护理研究,2014,28(18):2288-2290.
[3]张翠.“静脉注射技术”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的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51-52.
[4]吕文涛.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J].中国培训,2016(15):57-59.
G420
B
1671-1246(2017)02-006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