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成长主题文本的阅读策略

2017-03-09 08:49
名师在线 2017年24期
关键词:板书变化文本

张 帅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32)

引 言

六年级复习阶段,学生会进行阅读专项复习。在此阶段,学生能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短文。这些短文,有的讴歌了人间真情,如写父母之爱的有《成长的桥》,写老师之爱的有《老师,我爱你》,写人与动物之爱的有《爱鸟的奥杜邦》,还有一些赞美了人的可贵品质,比如赞美诚信的有《难忘的体罚》,赞美遵守原则的有《出色的黑人老师》……

有这样一类文本,他们的主人公大多是少年或儿童,主人公或多或少在早期有不成熟的表现,但是通过某些契机或人生中某个人的指点,思想或行为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得到成长,如《考第一名不值得张扬》《再往高处登一步》《掌心化雪》……

学生面对这类成长主题的文本怎么读?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

一、高年段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教学方法笼统,学生阅读时间不够。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减,新课标中也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听;教学方法单一,基本采用讲读教学;有的教师没有文体意识,不管什么文章,统一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阅读教学显得枯燥乏味。由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受影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在升学压力和区域不合理质量测评体系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幅减少,学生有效阅读量不够,缺乏必要的数量积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很难形成系统性、实质性的突破。

其次,缺乏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合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更离不开个人的主动与自觉。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习惯是被动式养成,阅读有效性有所降低。学生的阅读内容深浅不一,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很多内容往往是粗读,经典的阅读读物也仅是浏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实质作用。

二、成长主题文本的阅读策略探究

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观念,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指路人。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1.树立“类文本”意识

18世纪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入到问题边缘,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自己去思考,在解决问题和研究中学到知识[1]。这是一条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首先要有“类文本”意识,在学生面对大量阅读文本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类文本”意识。

以《考第一名不值得张扬》《再往高处登一步》《掌心化雪》三篇成长主题文本复习为例: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对这三篇文章的主要事件、主题情感和写作特色几个方面进行了整理。

出示表格:

文章题目 人物 主要事件 主题 写作特色再往高处登一步掌心化雪考第一名不值得表扬

师:同桌相互交流,这些文章都写了哪些主要事件?

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师反馈:同学们,老师发现有这样两种概括。(投影出示)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概括,其他同学点评。

生1:成长类文本概括时,要注意人物前后的改变,更能让人们感受到主人公的成长。

生2:在概括时,人物前后的改变不仅要准确,还要做到概括完整、语言简练。

师小结:是的,在概括成长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关注人物前后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心理变化,有的是行为变化。扣住这些,我们的概括就能在完整的基础上做到语言更加精准。(板书:紧扣变化促概括)

教师在复习时,打破原本阅读复习“做一篇讲一篇”的模式,搜集同类型文本,呈现给学生。同时,为学生梳理成表格,三篇文本的人物、主要内容、主题、写作特色四个项目一目了然。攻克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类文章主旨的把握就了然于胸,答题时以不变应万变。而教师要做的,不是一股脑儿地把这四类问题让学生一次性解决,而是以概括、把握主题、关注文本表达方式三个维度推进教学,让学生在“类文本”的意识下,对三个维度分别梳理“类意识”。

2.利用板书整理阅读“小口诀”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好的板书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理清课文思路、突破重点难点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板书的直观性、概括性、条理性、启发性等特点,增强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崔峦先生说:“好的板书应当是流动的,它像一溪活水,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在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叙述顺序逐步明晰的进程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又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经历理解课文的过程中,由局部到整体,由思想到内容,向前流淌。因此,好的板书不应是一潭死水,不应一股脑儿和盘托出,也不应是陆续出现但互不联系、没有生命的一堆词语。它不仅是课文的浓缩,而且显示出是怎样一步一步理解课文的——这实际上是方法的训练、思维的训练。”

上列表格中的概括、主题、表达特色三个维度的推进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提炼出“紧扣变化促概括”“内因外因明中心”“关注特色悟表达”的小口诀,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突破阅读障碍,梳理阅读逻辑。

3.树立不断练习巩固的意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致遵循“阅读—思维—建构—阅读”的思维轨迹。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在实践中练习、巩固。

例如: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新的短文《第一张月票》,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领悟了?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张月票》,完成第一题概括。

指名同学读。学生评价。

生1:他没有关注晓征或父母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在概括成长类主题文章时,要抓住人物前后的变化,而《第一张月票》这个成长过程中,晓征的独立也是有变化的。

生2:父母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师:赶快到文章中找找父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交流。

生3:父母的心理变化是:犹豫—欣慰—自豪

师:如果你能把晓征的成长历程和父母心理的变化结合起来说,就更完整了。一分钟修正自己的概括。

师:晓征在八岁拥有第一张月票时就已经体现具有独立性了,为什么后面还要写两件能体现他独立性的事情呢?

生4:开始晓征虽然想独立,但是需要爸爸妈妈接送,售票阿姨照顾,后来就越来越独立,能力越来越强了。

生5:晓征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宽,体现独立的渐进性。

师:是的,成长不仅是由原来的不行到行、不能到能,像这样的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也是成长。

结 语

学生在梳理了成长主题文本的阅读方法后,再有针对性地练习,更能走进这类主题文本。这样的归类文本方法,在教师的长期培养下,学生能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同时,对读到的文章进行成长类、励志类、亲情类、友情类、感恩类、心情类等的归类,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加扎实。

当然,主题文本的阅读需要在教师敏感的“类文本”意识下进行教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系统、长期地培养,而不是技巧式地传授。

[1]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9.

猜你喜欢
板书变化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从9到3的变化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这五年的变化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