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民
摘 要:教育事业的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标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教育模式逐步形成,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更是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何种教学方式,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从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其的渗透,并提出了让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建议,望能对相关事业有所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渗透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现状及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多以古文学习呈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渗透方式效用极低,浅层的背诵学习,不能真正理解与品鉴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为了加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程度,相关教育机构应该从教材内容上进行优化,在有限的古文篇幅中,使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如传统美德故事、优美的古典诗词、充满意境美的古文等。在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使用古典诗词、成语谚语、名言名句,加深印象,渗透这些内容在课堂上,积累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不清楚的问题,要与老师、同学进行积极探讨,这样既能得到准确的解答,还能在讨论中扎实掌握知识,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品德。当然,传统教学模式刻板枯燥,我们若想使传统文化得到更深层的渗透,应借助举办专题活动来增加趣味,活跃氛围,在“玩乐”中学习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对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有着巨大吸引力,尤其是各种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含有独特的习俗,春节的写对联、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赏月猜灯谜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现状及建议
鉴于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语文教育事业也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提高,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高科技,更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从而保持民族凝聚力。初中学生在经历了懵懂童年后,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充满活力与朝气,在这个阶段对他们道德品质、文化素质、崇高思想的培养也特别重要。初中语文课程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使初中生了解民族传统,继承优秀文化,这是国家蓬勃发展的需要与要求。
初中语文学科中所包括的传统文化内容多元,汉字作为传统文化基础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再有就是诗词和文言文等,每一篇、每一首都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知现状,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中的礼仪美德及修身养性,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但从目前的初中语文课程发展来看,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传统文化渗透不够强势,教学中,经典的传统文化学习并没有留出充足时间,大量课程的学习仍是为了应试、提高分数而进行,所以传统文化应得到充分重视与加强。
初中语文课程涉猎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的传统文化知识自然也很丰富,因此教材中所涵盖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需要一一详解,应分清主要与次要,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高效渗透与学习。初中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地讲解课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教师,家庭教育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方面,只有將家庭与学校教学有效配合,才能加强渗透效果。
三、中华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现状及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基本相似,仍存在着多种低效的问题,使得渗透效果不显著。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应多多研习教材内容,根据所学的古诗文等载体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领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及高尚品德等。传统文化体现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形式,大多为文学作品,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有必要了解文章作者的生活背景、生平经历等,做到知人论世,这样可以更深刻地学习文章的精髓,身临其境地进行思考。当然,书本中的传统文化只是整个文化的九牛一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思维拓展,学习一篇古文或者古诗词的时候,尝试去了解与其相关的其他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习主动性。
简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其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既能丰富语文教学内涵,也能让我国的优秀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韵味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经典优美,对学生相当具有吸引力,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学习起来轻松愉悦,不仅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戴丽金.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82-83.
[2]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8):45.
编辑 郭小琴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