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荣山
摘 要:任何教学活动都必然要依赖一定的教学语言才能得以实现,教学语言可谓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载体。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容量,提高学生成績,所以教学语言多是围绕数学知识点展开的。然而,新课改对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语言;改革介绍
教学语言是教师与高中生进行交际与互动的语言载体,是传递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要掌握的一门教学技能。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一位优秀的教师必然能够做到以声传情、以理服人,用幽默诙谐、富有启发与思考的教学语言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出一个轻松、高效、充满活力、妙趣横生的数学课堂。下面,笔者从课堂导入的主题性、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数学知识的规范性三个层面,讨论高中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课堂导入的主题性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是否能够迅速抓住高中生的眼球,帮助高中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为此,在设置课堂导入语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导入语的趣味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外,在设置导入语时,教师还应该要突出主题,让高中生更快地了解数学新知,做好教学铺垫。
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课中,笔者在课堂导入之时,以高中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所学过的锐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为切入。首先,笔者利用投影仪展示了一个锐角,以“这是什么?你学过的哪些知识与这个角有关系呢?”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回忆锐角的三角函数知识。之后,笔者再将锐角“旋转”,通过旋转锐角的一个边来得到直角、钝角的图形,然后提问:“你所总结出的锐角三角形的函数知识是否适用于这两种类型的角呢?”由于钝角、直角都是以锐角为基础,通过旋转运动得到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直接将锐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知识直接进行迁移。之后,笔者便组织高中生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验证他们所做出的推论是否正确。
二、教学过程的启发性
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这是因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素养为目的,而只有让高中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来获得数学知识,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以带有启发性质的语言来引导高中生的学习走向深层,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中,笔者以“你在初中是如何探究函数图象的”这一问题来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当高中生总结出他们对求解函数图象的数学方法之后,笔者再以“请你尝试使用这些方法来求解y=sinx的图象可以吗?这个函数图象足够准确吗”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高中生在绘制y=sinx的图象时可以发现,许多函数值都是使用的近似数,这就必然导致三角函数图象的不准确。于是,笔者再问:“那你能利用正弦函数的几个特殊值,来绘制准确的三角函数值吗?”由此,便可引出描点法的教学。当高中生通过描点法来完成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习之后,笔者再以小组合作活动来展开余弦函数、正弦函数的探究活动,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数学知识的规范性
数学知识的规范性是指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数学知识众多,且十分简洁,教师对数学知识所做出的所有描述都会影响高中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看法,如果教学语言不够严谨、用词不够恰当,那么很可能会让高中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出现应用错误。为此,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要使用规范性的教学语言。
比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同一平面”与“在不同的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就比如在判断“两条直线永不相交,便可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定理时,如果没有加上“在同一平面内”,那么这便是个错误的结论,因为不同的平面内存在许多并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关系。再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应反复强调“公比q≠0”这个知识点,否则高中生在面对等比数列的数学题目时,很可能因为考虑不周而误失分数。在数学学科中,这类数学概念还有很多,教师必须要保证自身语言的规范性,避免误导学生。
总而言之,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教学语言要求,不断锤炼自己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尽可能以更艺术、更规范的教学语言来提高自己所设计的数学课堂对高中生的吸引力,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东奎.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索与实践[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武娟.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探究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编辑 鲁翠红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