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华
摘 要:要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必须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践证明,语文结合现实生活教学的确是一条有效可行的方法。在学习中功夫在书外,要想提高语文功底,就必须从校园走出去,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明确指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语言,它运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交流的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视野开阔、心态放松、思维创新,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要求更高,语文教育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
要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必须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现如今,随着中高考改革迫近,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上海、浙江地区的高考改革,统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其中英语春秋季多次考试,用最高分计高考总分;数学降低命题难度;语文提高了广度、难度,明显增加了“权重”。
一、語文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皆来自于生活。所以说,语文不仅是教科书,更是形式多样的生活百科书。但课文中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把学生的生活渗透进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能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比较,通过了解现实生活再去认知世界,这样才能领悟课文主题,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儿女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唐伯虎祝寿的故事让人们生动地体会到了在生活中纯熟运用文字的趣味盎然、一波三折。
二、在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受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之前我在教学中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实际技能,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都不够重视,使得教学与具体生活割裂开来。但生活与教学并不对立,语文工具性就表现为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说到底语言素养来自于生活,提高了语言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品质,而语言素养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快地提高。我们教学的关键在课堂,学习课本“依葫芦画瓢”,模仿是示范性的学习方法,快捷高效,但不够深刻,课本知识终究局限性较强。功夫在书外,要想提高语文功底,就必须从校园走出去,从社会生活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就必须自己深入到生活里去,去感受、去体验。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借鉴别人和前人的水平,照猫画虎,有形而无神。
《红楼梦》中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学诗,历经三次失败,最终得到众人的认可。她从小一个人孤苦漂泊,读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联想到自己进京时所见黄昏时分村落的景象,感受到诗境把景象都说活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那些少年男女的青春王国,美好而温馨,与外面黑暗而污浊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香菱之前饱受凌辱,在大观园中得到众人对她的关爱和照顾,感受到人世间美好的真情。香菱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展现出她的聪明才智。宝玉说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学习的“大观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央视制作的猜灯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就是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气质又深具时代特色的优秀案例。
三、多阅读课外读物,提升思想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扩展视野;搜集信息和资料;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读物。新课标明确地对初中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我们学习前人经验、掌握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方法的有效途径。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在学好课内文章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外自觉阅读书、关注生活的习惯,所谓“大事小事事事关心”“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爱读书还是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必要习惯,书读多了,对于学生将来更迅速地适应生活、高品质的生活都是行之有效的。由于现在的课外读物太多,学生完成了课内外作业以后,阅读的时间很充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定时定量指导学生阅读,才能让学生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有了课外阅读习惯和好的阅读方法,能快速提高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即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房振书.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
[2]刘德章,梁如鲜.初中学生语文的生活实践性学习初探[J].科学咨询,2009(22).
编辑 鲁翠红
新课程·教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