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旨蕴

2017-03-07 10:26孙芮晨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苏俄灌输列宁

孙芮晨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试论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当代旨蕴

孙芮晨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715)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在俄国各类错误思潮泛滥,极其需要澄清思想内的认识,以确保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列宁依据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学说并结合苏俄革命斗争任务的实际需要而创建。列宁从苏俄意识形态建设领导权的把握,为了彻底批判经济派以确保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人运动而提出的灌输理论及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建构。这对我们当前处理好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理论上的清醒具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列宁; 意识形态; 建设; 当代旨蕴

当前,随着全球化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西方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造成冲击。因此,重新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以总结经验,对于处理好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逻辑生成

探究列宁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形成逻辑是深入理解其内容的首要前提,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

(一)理论基点: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第一次提到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时就赋予其否定性。在马克思后来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分析出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描写以否定性为主,集中对剥削阶层的意识形态虚假性进行了批判,认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维护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不是大多数的普遍利益。列宁坚持了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学说的批判性,在刚刚走上革命道路的时期,列宁对于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主要集中于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论战式的反驳,目的在于揭示其阶级压迫、剥削的本质。随着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进,列宁依据理论斗争的需要赋予意识形态以肯定性,创新性地提出“科学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阐述。对立性是列宁在苏俄意识形态建设中形成的显著特点,列宁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立的,这就从根本上确定社会主义具有意识形态性。这是列宁在苏俄社会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意识形态进行构建、维护的逻辑起点。

(二)现实挑战:各类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在苏俄泛滥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列宁领导苏俄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据。列宁顺利地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列宁坚持与苏俄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做斗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苏俄的理论指导,维护了苏俄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安全。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主流趋势背道而驰。资本主义国家视苏俄为“眼中钉”“肉中刺”,采取各种措施企图使苏维埃政权倒台。而用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侵蚀苏俄社会主义的思想领域,以便危及苏维埃的意识形态领域是资本主义国家颠覆其政权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在苏俄当时“流行”的错误思潮有民粹主义、马赫主义、合法马克思思主义等。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泛滥的根本目的是要腐蚀苏俄社会主义思想领域,进而逐渐颠覆苏维埃政权。列宁正是在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背景下,充分认识到错误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领域产生的巨大破坏力,明确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建设、维护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只有澄清认识才能保证夺取政权胜利和顺利维持政权。

(三)时代变换:从“说服俄国”到“管理俄国”

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前的核心任务是“说服俄国”,即说服俄国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唤起俄国贫困人民对现存社会的改变意识,从而明确自己的历史任务是从剥夺者手中夺得俄国的政权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让人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统一人心的关键,列宁在早期很多著作中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19世纪80年代批判自由主义民粹派的过程中列宁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让人民彻底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说服”了俄国绝大多数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虽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攻击的企图,他们不能容忍苏维埃作为与之不同的社会制度存在,他们疑问布尔什维克党能保住政权吗?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叫嚣、疑问、嘲笑,革命导师列宁认为我们成功“说服俄国”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便是“管理俄国”,即从政治的提升、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将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引入正轨,增强苏维埃政权的综合实力以抵御资本主义国家的攻击和围剿。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思想正是从“说服俄国”到“管理俄国”的这个时局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二、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是列宁依据苏俄革命和建设所面对的任务需要逐渐确立的。列宁在与之相关著作中进行了集中论述,其形成的内容主要涉及如何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的灌输理论等方面。

(一)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一个政党或者一种社会制度能够长久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问题。列宁认识到这一关键问题,始终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位置并不断进行巩固。列宁对苏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把握是通过“三步走”策略完成的。第一步是明确领导权。列宁在著作《怎么办?》中提出,“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东西是没有的(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三种思想体系)。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1]85明确指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对立,在其随后的不断阐述中进一步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苏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把握对苏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第二步确立领导权。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得根本领导权,建立苏维埃政权,真正确立了苏维埃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由无产阶级掌握。第三步进一步巩固领导权。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后,国内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极其低下;此外,对剥削阶层的推翻并不彻底,资产阶级对苏维埃政权的思想领域的侵蚀并未停止。面对苏俄意识形态的内忧外患,列宁认为必须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文化、科技等建设苏俄,而且在晚年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认为苏俄必须通过开展扫盲运动,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等措施来发展苏俄科学文化,以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论

灌输理论是列宁在苏俄进行意识形态建设时提出的著名理论。列宁在1902年的著作《怎么办?》中对灌输理论进行了阐述,为苏俄意识形态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列宁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灌输理论从为何灌输、灌输什么及如何灌输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灌输理论的提出是针对当时俄国的经济派。他们认为俄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斗争应该放在经济方面,而政治任务是资产阶级的事情,他们注重的是工人阶级的自发性,而非自觉性。列宁指出不自觉的工人运动只能产生工联主义意识,而且列宁认识到如果对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不加重视,从其对立面来说是在不断加强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列宁提出了灌输理论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为全人类谋幸福,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列宁认为应该向苏俄的压迫者灌输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提升进步阶层解放全人类的自觉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方式,列宁认为应该是革命的理论家运用报纸、媒体等多种手段将工人阶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与工人运动的斗争活动相联系,通过灵活多样、创新的方式灌输,坚决反对只依靠单一的书本或者纯粹的、抽象的理论宣讲等教条式的灌输方式。

(三)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充分发挥“粘合剂”作用以凝聚人心,进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需要形成核心的价值理念。列宁为了使苏俄人民形成核心的价值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对苏俄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统一苏俄人民的重要措施。工人阶级、农民、党员干部、青年群体是列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点人群,针对不同的群体分层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如对于农民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结合农民的自身利益要求以通俗的读物、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宣传来使农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第二,宣传与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与培养是列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宁从两个方面对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道德培养进行强调,一方面,是铁一般的革命纪律性。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指出,极其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重要保障,后来3年的国内战争也证明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另一个方面,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列宁通过批判各种维护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错误思潮、支持弱小民族的正义战争等措施来培养苏俄人民合理的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以坚定无产阶级担负历史使命的决心,培养苏俄事业的合格接班者。第三,文化自信的增强。文化对苏俄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然而,当时苏俄的文化极其落后,文盲占绝大多数。列宁在革命的早期认识到落后的文化对苏俄意识形态建设的阻碍。因此,直至晚年,即使在病榻上列宁对于苏俄的文化问题仍然十分关心和担忧,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对苏俄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十分详尽的阐述,如提出教师地位的提高、扫盲运动的开展等思想,对苏俄意识形态的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三、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当代旨蕴

列宁创立的苏俄意识形态思想成功处理了当时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和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理论上保持清醒是任何一个政党能持久执政的关键。列宁在领导苏俄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过程就是在不断批判民粹主义、马赫主义、超帝国主义理论等错误思潮中发展和形成的,这对于布尔什维克党时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各类社会思潮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逐渐酝酿产生。普世价值、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错误价值观对中国的“输出”和“兜售”从未停歇,这些错误价值观的泛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建设造成严重干扰。回顾历史,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问题关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基于此,我们要始终维护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根本地位。第一,发挥好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2]139只有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更具吸引力、影响力,人民群众才能拥护我们的党。第二,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空泛化”某些教材的“失语”等问题,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某些领域、某些教材没有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转化为通俗易懂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从而不能引起人民的共鸣,才会认为马克思主义似乎是真的“过时”。因此,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结合以赋予时代内涵是增强理论自信,促进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举措。

(二)结合时代创新运用灌输理论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染力

灌输理论对于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学术界部分学者对于列宁的灌输理论持否定态度,认灌输理论已经“过时”,认为是“填鸭式”理论宣传方式,应该不再坚持等误解。究其原因除了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影响以外,就是当前我们对于列宁的灌输理论存在认识模糊,教条式的理解。因此,结合时代要求创新运用,澄清对于灌输理论的认识,为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首先,从理论层面正确理解灌输理论。正确的理解是认识和运用灌输理论的前提,这需要我们重温经典,回到文本从逻辑上厘清列宁对于灌输理论的论述,反对脱离历史背景对其理论进行认识。其次,结合当前实践活动进行理论灌输。列宁否定单一的灌输书本内容,强调灌输要结合实践活动。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的灌输内容要根据灌输主体的不同,结合我们的实践活动,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内涵,突出时代特色,真正发挥灌输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创新灌输形式。目前我国有7亿多网民,腾讯QQ、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的使用人数不断攀升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建立专门的宣传平台让人们在海量纷杂的信息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用先进理论武装人民。

(三)提升文化自信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聚合力

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聚合作用,列宁的认识十分深刻。尤其是在列宁晚年时期,面对苏俄文化水平的落后问题,列宁非常担忧,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列宁认识到虽然资产阶级被推翻了,但是资产阶级并没有放弃用其腐朽思想来侵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维护苏维埃政权的意识形态安全。当前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对于文化自信的阐述放在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同等重要的位置,凸显出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竞争能力增强的重要价值。要发挥好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人心的重要作用,第一,定位文化自信的基点。我国文化自信不仅仅来源于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需要我们坚定对当前文化的充分认同。热议并研究传统文化是近几年文化研究的重要动向,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文化自信的增强更需要我们立足于当下,加强对当下中国梦、“四个全面”等文化形成的自信。第二,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的形成要求我们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时代内涵加强对文化的创新。我国虽然是国际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文化发展并未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问题在于文化创新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的智慧,通过创新我们的文化载体、文化产品,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加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读懂”中国。

[1] 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编辑:杨桂芳

2016-11-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SWU1609266)

孙芮晨(1989—),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苏俄灌输列宁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另一种“以俄为师”:民国基督徒苏俄观的转变(1918—1937)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