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彦
摘 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小学生朗诵阅读的能力,通过文学知识的阅读与学习,既可以让小学生逐渐学会辨别美好与丑陋,提升审美感,又能挖掘他们的识字能力、朗读能力,还可以使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得以提升。故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素质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小学生这种能力水平的提升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素养;阅读兴趣
从科学角度来讲,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究小学生在文章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方面得以发挥其优势作用的方法与有效途径,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基础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美学感知能力等都能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概述
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要因素在于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作为小学老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多融入关于能力及素养方面的培育工作,加强重点培养方向,在心理上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转变老套观念,科学合理地鼓励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通过激发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极少注意到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其实,小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掌握懵懂阶段,但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其求知欲也十分旺盛,如果小学生的阅读课堂无法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整体上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便会难以开展,其最终目标也不易达成。阅读教学过程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老师普遍依赖于“上来就讲”,拿着教科书阅读,把原文用最直接的方式讲给学生听,而小学生面对的就是乏味枯燥的阅读氛围。虽然这样的方式看起来很容易讲,学生也很容易学,深究起来却不尽然。没有情绪的波动,亦没有趣味性的话语,机械性的诵读,其实是一种阅读兴趣的打压方式。如果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性地设置一些环节,增强文章的悬念色彩,定会使小学生充满期待感,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参与欲望,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柳树醒了》一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情境,像“柳树睡了多久了?”“柳树睡醒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呀?”“柳树睡眠时闭眼睛吗?”等。孩子们也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想柳树的整体状态与他们自己是不是一样,还会把自己的五官与柳树这种植物形态相联系,想象柳树醒来后的运动方向,柳树醒来后与自己对话的实际场景。这一系列的思考活动,为小学生进入课文阅读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带着这些想象与憧憬,孩子们会逐渐进入状态,把柳树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与它玩耍与它交流,因此,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情感分配会更充足,阅读流利程度和阅读速度会得以提升,在被调动起的阅读欲望中,找寻孩子们自己所处的位置,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改变学习观念,并逐步接受语文阅读这门课程,不再排斥它。
三、老师要从阅读习惯出发,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十分关键。我们应看到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身上得以体现的优良方式,就是使小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想象一下,不喜欢阅读,没有养成一定的习惯,又何谈提高阅读素质与能力呢?所以,老师要思考怎样培养这种阅读习惯。当然,培養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逐渐对孩子们进行引导与开发,先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进而与老师一起努力,加强这种习惯的养成。但是,小学老师也要明确一点,就是大量扔给小学生课外读物,让孩子们花费许多时间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是一种不正确的引导方式。小学生的领悟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即便让他们读得再多,如果不能真实理解其中的意思,那这种阅读方式归根结底毫无意义。正如古人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一样,一本书多读精读,读上百遍千遍,其中滋味自然就能体会。让学生通过精读一篇文章,再以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并在读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会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其最终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养成认真思考其中内容与精髓的习惯,最终让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方式与方法还有待老师与教育系统等的联合开发与研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关乎其日后语言能力发展的根本环节,也是提高孩子们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使这种基本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恩胜.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权玉顺.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培训,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