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书仙
摘 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待进生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教会的学生。”这种“没教会的学生”就是“待进生”。在“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学生终身负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待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体育学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最为直接、有效。
一、用心感化、用爱施教、童心飞扬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的伙伴、听众、心灵的耕耘者。
案例1:六(6)班有个学生,非常内向,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就是金口难开。每天只能看到他默默地坐着,无论体育课上什么内容,他都摇头不会。因此,每次上体育课,我陪他一起做动作,渐渐地他有了信心,也爱上体育课了。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二学期,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棵“铁树”终于开花了,体育课上,他会主动参与每个内容,下課也会与同学们一起玩耍了。
实践证明:一名合格的理想的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渊博的理论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外,还必须具备正直、热情、自信、虚心、合作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抓住时机、及时表扬、适时施教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机是适时施教的一个重要因素,适时施教要善于捕捉时机。每个孩子都有他不同的“闪光点”,当然,“待进生”也有。只要善于发现,美无处不在。
案例2:在一年级体育课堂上,那是一张张稚气未脱、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脸。他们好奇、好问、好动、好强,体育课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游戏,他们都充满期待和好奇心。但是课堂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尤为差,经常有孩子在上课的过程中跑出自己的队伍。为了让他们更加规范自己,在课中,我常把孩子们比作小解放军。“今天你们太棒了,真像小解放军!”话音一落,学生的腰板立马挺直,脸上的表情更加严肃,也更神气十足了。可见,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对于他们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一句幽默的话或许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个别指导、优化组合、扬帆起航
教师针对“体育待进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
案例3:楼××,个儿不高,圆圆乎乎,1米5的身高,足有150斤。由于过胖,体育课上很多动作他都无法完成。四年来,他的体育考核从未及格过,由于能力太差,他一做动作就受到一些同学的讥笑、讽刺。这让他思想上产生了很大压力,更不敢做动作了;越不做,越不会做,能力越差。后来,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干脆什么都不做了。上课经常迟到,别人做练习,他在一边玩,就连同学们最爱玩的游戏,他都不沾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决定从心理教育入手。室内课,给全班同学讲了“老病号不怕讽刺打击,坚持锻炼,最后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故事。室外课,给他单独辅导,班里优秀学生跟他合作,参与课中的每一项内容,一年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和他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期末考核中,终于及格了。在公布成绩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笑了,笑得是那么真诚,那么自信。
四、利用教材、挖掘因素、对症下药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活动、舞蹈、武术、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等七种教材,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
案例4:(1)如在投掷轻物练习中,教师利用投掷小器具,设计一个“飞赴前线(掷纸飞机)→天降伞兵(掷降落伞)→炮轰高地(掷橡皮管)”的体育游戏,既优化教学过程,又提高体育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体育游戏的心理需求。
(2)引进民间、地方性体育活动。根据地域特点,教师可以将“舞龙”“踩高跷”“独轮车”“摔跤”“抖空竹”等有一定群众基础,带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上,既传授传统体育技能,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能力
五、精心组织、营造氛围、活跃身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的意义。
案例5:游戏名叫“赈灾小分队进驻汶川”,是个情境障碍游戏。我把枯燥的钻、爬、绕、跳等简单动作,配上去汶川救灾的解说词,模仿部队里的实战训练,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救援队进入地震灾区抢救的这一过程。把对停留在视觉上的地震救援感受,通过这个情境游戏得以体会。
健康的心理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重任。“待进生”的缺点、错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有一个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转化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让我们立足于体育,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去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让他们的童心也飞扬在操场上,为灿烂辉煌的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斋.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7.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