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凤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巧妙而有效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手段,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问题数量多,价值低。在课堂上,老师提问事无巨细,没有太多的教学价值,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琐碎的提问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打击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思考时间短,学生主动性不高。课堂主动性掌握在教师手中,为了不浪费教学时间,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短,急于抛出答案,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二、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设计、实施都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实施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提问,能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如,教授一年级位置有关的课程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位置的概念,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后面是谁?什么东西在桌子上面?什么东西在课本下面?排队的时候,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等,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且提问的目的也很明确:认识方位,知道位置名词怎么表达。
2.提问的问题要适度。所谓适度是问题的开放度、难易度、数量要适度。数学是逻辑性严密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虽然没有太深入的内容,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整体水平差异不大,但是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所提问题的开放程度、难易程度都应适度。如,小学数学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植树问题。这个问题的开放程度、难易度很适合高年级学生,一些考试中也常见类似的开放性问题。
3.问题的数量上,要考虑课堂时间和教学效果,问题数量不需要太多,简而精,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充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如,教学五上“多边形面积”这一课,先让学生观察平时看到的校门、花坛、停车位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测算它们的面积大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已经掌握,可以提问:怎么用三角形的面积算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折纸、裁剪、拼合等,用已知的三角形来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问题设计好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才是关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问题的提出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抓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如,教学圆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观察平时看到的圆形物体,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回答。接着提问:为什么这些要用圆形而不用其他的?如何不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形?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去创造性地画圆(如直尺、绳子等)。最后引导学生回到圆的定义上: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课堂提问、给出答案的时机要恰当。提问是教师、学生双方在教学上的互动,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提问的时机要与教学需要相吻合。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提问,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思维受阻时提问,解放思维,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提问,提出教学反思与预设问题,让学生反思课上,提前预习新知识。
3.提问表达要明白无误、不能模棱两可,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表达要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让学生二次发问才明白问题,并且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如,教学五下“小数除法”,因为带有小数,板书算式之后,可以提问:带有小数的除法,能不能化解成整数的除法?教学六上“比”,让学生预习之后,可以提问:比和什么算法有关系?比和分數有什么关系?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有时间思考,不用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教学重点,要明白学生的兴趣点所在,通过创设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联想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教学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9(14):53.
[2]张群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3(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