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改革与实践探索

2017-02-27 17:33刘伟
科教导刊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刘伟

摘 要 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地方型院校,大力致力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经济类各专业通过从改变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学实验班的筹建等多个方面入手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一整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实践证明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是地方性院校未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1.002

1 我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东莞理工学院地处东莞,属于省属市管的地方性高校。我校响应教育部号召,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则成为了今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而作为二级院系的经济贸易系,目前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与金融以及投资学三个经济类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东莞主要以外向型加工贸易企业为主,这无疑为经贸系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战场。

但是,经济贸易系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原有的培养体系下,虽然地处东莞这样企业众多的城市中,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找工作難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并没有很好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相应的人才。主要表现在:(1)培养目标模糊,没有对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2)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对其内涵不是很了解;(3)企业并没有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来,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4)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扎实,但是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而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东莞的企业更是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作为主要为东莞本地培养人才的高校,东莞理工学院有责任也有义务率先树立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旗,而经济贸易系则有必要根据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构起一种适合地区经济发展、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 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经济类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我们打破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固有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模式,从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学实验班的筹建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现有人才培养的改革。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我校经济类各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受制于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在学生培养上,过分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忽略了他们应用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培养目标仍然是计划时代大而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忽略了市场的真正需求,这是学生难就业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将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将企业引进来,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开设“经贸大讲堂”,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为师生讲学,协助广大师生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同时,我们在寒暑假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组织师生到企业特别是企业的工厂去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氛围,了解工厂的运作。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再设计

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我们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整个过程是:(1)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各家企业的培训体系以及企业培训课程;(2)将各家企业培训体系进行梳理并且理论化并以课程的方式引入课堂;(3)将各家企业培训课程进行分类整理,条件成熟的培训课程直接以课程的方式纳入培养方案,不成熟的可以进行理论化,非常鼓励双方合作编写教材以满足经济类各专业学生对实操性知识的需求。(4)形成的培养方案,交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听取委员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并根据企业的建议对培养方案进行修改,直至最后完成。

2.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将企业资源引入学校,使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课题授课,是我们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键,也是我校经济类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特色。

2.3.1 通过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加大选修课比例

经贸系由于建系时间短,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足。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在课堂上发挥企业的作用将是解决学校资源不足的最佳办法。因此,在设定的必修内容外,我们将实习基地企业的业内专家引入学校,在学校开设选修课程,将他们在企业的实战经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外,还真正的学习到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开设的“商业摄影”、“商业伦理”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2.3.2 校企合作,建构短学时课程群

长期以来,经贸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占了大量的学时,这些课程是必要的,但受制于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这些课程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反而使学生觉得课程冗长无聊。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引入项目教学,加强短学时课程。我们与企业联合,将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一系列短期的项目制课程。这些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担任任课老师,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任课教师提出的项目开展调研,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果。还比如,在我们前期调研中,发现众多企业在新入职员工培训中都有“职业素养教育”以及“商务礼仪教育”,这些教育对于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些课程在企业中都是短期培训项目,很难通过漫长的学期学完,我们就以项目的方式将类似的这些课程集中在一起,形成短学时项目教学课程,这样的课程最大的好处就是设置灵活、实用性强,而且由于是短学时,企业的资深讲师也有时间来学校课堂为学生讲授。

2.4 实习环节创新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主要对实习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

2.4.1 积极走出去,有针对性地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数量

改革前,经贸系共有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承载着我系1208人的实习任务。受制于企业的承载能力,很多学生都难以有机会去实习。因此,我们扩大实习基地的数量。不过这种增大不是盲目性的,而是有针对性和原则性的。该企业应该拥有与我系专业设置相对应的先进生产设备,并且能够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企业有符合市场需求并适宜学生承担的生产任务,使学生能在担任兼职教师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完成这些任务。同时,企业领导层能对校企合作给予大力支持,并认真落实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至,我系建立了26个校外实习基地。

2.4.2 改革实习机制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我系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都分散在各个学期,而且时间也很短,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集中实习。具体将实习分为三种形式,即认知性实习、专业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其中,认知性实习以夏令营和冬令营的方式在寒暑假进行,主要针对大一新生,组织这些学生赴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感受企业的氛围,了解企业的流程,从感性上先对企业有个初步的认知;专业实习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毕业实习主要针对大四学生,时间安排大三的暑假以及大四上学期。

2.5 产学实验班的实施与建设

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及各个岗位工作的流程直至企业的管理流程。但是,随着大学的扩招,在校生人数众多,很多企业难以满足大量学生的实习。而且实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则影响学生实习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经贸系建立产学实验班,通过实验班的效应改革学生的实习环节。产学实验班的具体情况如下:

以经贸系各专业学生为基础,通过自愿报名加资格审查的方式,选取30名同学进入经贸系产学实验班。该实验班主要采取“2.5+1+0.5”的模式。

(1)学生利用大一、大二和大三上学期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两年半后,学生利用1年的时间去企业工作(在这里我们强调是工作而不是实习,主要是让企业将学生以正式的员工方式要求学生,跟学生订立用工合同,期限是1年)。在此期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监督完成学生的工作,企业先给学生3个月的试用期,不合格的直接淘汰回到普通班级,1年期满后,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在企业工作的情况写出心得报告,结合企业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心得给予学生以最终考核。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带着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工作,并且能够在工作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初稿,也可以以初稿的形式作为最终考核。

(3)最后半年,学生有选择权。愿意留在工作单位的学生,与企业订立正式用工合同,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不愿意留在原单位工作的学生,可以另找工作。在这个期间,学生除了找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产学实验班本质上是一个“私人定制”班,主要是针对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我们选择了广东汇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单位。以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依托,在2015级新生中选择了30名同学组建了产学实验班,校企双方全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員会共同指导该实验班的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课程的设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该实验班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生活、学习,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外实践指导。小班(下转第11页)(上接第4页)教学,精英式培养也是该实验班的特色。通过实验班的设立,校企双方的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

2.6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构

我们致力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构。很多企业都有一整套的培训员工的体系和标准。我们充分综合这些已有的标准,并结合我系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企业的参与,体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参与。这种评价体系主要应用于教学实践环节。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在实习中的表现给予自己一个评价分数,企业则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具体表现给学生客观的评价,学校则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综合分数。这样的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与企业的标准比较类似,企业导师在评分过程中显得得心应手,而校内老师的辅助则保证了评分不会远离高等教育的初衷。

3 改革的效果及展望

经过上述人才培养改革,我校学生目标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毕业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对该专业的满意度位居全校各专业的第一位。同时,企业对我校经济类各专业的学生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高了,2013级,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了100%。

经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产教融合还有一段距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OBE结果导向的理念引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为产学零落差的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2] 何根海,谭甲文.基于校地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4).

[3] 罗文广等.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4] 孙素琴,顾永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架构与依据.现代教育管理.2012(9).

[5] 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2(8).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