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倩倩 王 蕾 王忆勤 郭 睿 钱 鹏 燕海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1203)
综 述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的研究进展※
尚倩倩 王 蕾 王忆勤 郭 睿 钱 鹏 燕海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上海 20120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特点,临床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收效显著。本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文献的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生理病理、生化指标及脉象相关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高血压;病因学;综述
高血压是全球首要致死或致残的危险因素[1],可影响超过40%的成年人[2]。临床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点,是由多基因遗传、环境以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的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前者发病原因不明,占所有高血压的95%。研究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不断升高,从1991年的17.7%升高至2009年的30.80%[3]。每年全世界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的940万归因于高血压的并发症[4]。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350万人,据估算,201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但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40%和10%[5]。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重要脏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降压西药的疗效不断被临床大规模实验证实,其疗效被广泛接受,但始终未能解决作用途径单一以及副作用等相关问题。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依据,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压持续时间和平稳性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独具优势。现将近年来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中医古籍中没有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记载,根据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于“眩晕”“中风”“头痛”等范畴。1997年《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6]将原发性高血压命名为“风眩”,定义为因肝肾阳亢阴亏、风阳上扰、气血逆乱所致以眩晕、头痛、血压增高、脉弦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现代医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内伤虚损;病机为脏腑阴阳平衡失调;主要涉及肝、肾、脾、心四脏。但是不同医家对其病位病机的认识又不尽相同。
李青鸟[7]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卫气营血运行原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初步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体脏腑组织各种因素引起供血不足所致。其观点详述如下:维持人体正常血压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也可以说是人体正气功能在气血运行方面的一种体现;正气不足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内在因素,七情郁结、劳倦内伤、饮食调节是引发该病的直接诱因;“精血亏耗,机体失养”是原发性高血压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体质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裘纪文等[8]认为,痰瘀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主张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应注重从痰瘀入手,以期达到不仅治证而且治病的目的。同时强调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也应从痰瘀入手,强调从青少年做起,以防生痰生瘀,防范于未然[8]。陶有青等[9]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位与肝、脾、肾、心四脏相关,而以肝肾为主,病机归根结底在于肝肾阴虚,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许岩等[10]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以及疾病的进展与肝的功用密切相关。临床应根据脏腑辨证,运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热、平肝潜阳、养阴柔肝、补益肝肾等治法,以恢复肝用为治,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金华等[11]也强调原发性高血压病机基础是脏腑功能失调,其关键是气机升降异常,而脾胃是调节高血压及其升降异常的切入点。苗家芮等[12]则从微观生化指标研究角度提出脾气虚是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主要的中医病因病机。张振千[13]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位在心,病机是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在“心主神志”的功能调节作用下,通过加强心气的推动力或者调节心跳频率,主动或被动地增加泵血量以维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血液供应,形成高血压。
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4]、《中医老年病学》[15]及《中医内科学》[16]将肝火上炎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和阴阳两虚证5种证型作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标准。但近代医家基于各自的理论认识和临床经验又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马金辉等[17]应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对30 03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及其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显示,4 1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痰瘀互结证862例(20.53%),其次是肝肾阴虚证703例(16.74%),气血亏虚证649例(15.46%),余下依次是气阴两虚证(14.91%)、肝阳上亢证(12.07%)、痰湿壅盛证(8.17%)、脾肾亏虚证(5.31%)、阴虚阳亢证(3.1%)、阳气亏虚证(1.14%)及其他(2.57%)。程苗苗等[18]观察了1 01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瘀血阻络证、肝火上炎证、阴阳两虚证。谷万里等[19]通过对4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证型分布运用两阶段聚类法分析,得出7类最佳,分别为心肾气虚、肝阳上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热(痰湿壅盛亚型)、瘀血阻络及其他。各证型的分布情况为肝阳上亢(24.1%)、痰湿壅盛(27.1%)、心肾气虚(10.1%)、阴阳两虚(8.4%)、瘀血阻络(9.0%)。古炽明等[20]回顾分析了5 027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资料,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火亢盛证及痰湿壅盛证。张荣珍等[21]对3 578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构成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肝火亢盛965例、阴虚阳亢795例、阴阳两虚535例、痰湿壅盛932例及未定型组351例。徐丹等[22]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显示,6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单证为主者423例,占68.8%,两证兼夹为主者192例,占31.2%。单证以肝火旺盛者多见,占13.5%。相兼证候中,以兼夹瘀血阻络者最多,为99例,占51.6%,其次为阴阳两虚61例,占31.8%,痰瘀阻络证53例,占27.6%,再次为痰浊中阻证,为38例,占19.8%。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单证分布以肝火亢盛为主,兼证中以瘀血阻络为主,其次为阴阳两虚,以兼痰、瘀为多见,体现出本虚标实的特点。张发荣[23]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分期后研究其证型特点,发现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多见肝火亢盛型和痰湿壅盛型,而原发性高血压Ⅱ、Ⅲ期多见气虚血瘀型和阴阳两虚型。侯丕华等[24]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其证型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2个亚型。弓永莉等[25]对50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其分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火上炎、痰浊上蒙、瘀血阻窍证等5型。3 分型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3.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RAAS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依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的高低选择不同的降压药,能取得较好疗效。中医辨证分型给药也能取得较好降压效果。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RA、AngⅡ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诊疗依据。严威等[26]比较了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间PRA、AngⅡ、醛固酮(ALD)含量变化规律以及RAAS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肝火亢盛组的PRA、AngⅡ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肝火亢盛组患者ACE基因DD型比例以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非肝火亢盛组(P<0.01)。提示PRA、AngⅡ的测定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客观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吴辉等[27]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型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发现AngⅡ水平按肝火亢盛→痰湿中阻→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顺序依次降低。张明亮[28]通过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AngⅡ发现,肝阳上亢证>痰瘀互阻证>阴阳两虚证。陆曙等[29]研究了RAAS系统[ACEI/D、CYP11B2-344C/T、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阴阳两虚证组ACE(I/D)DD型显著高于其余证候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CE(I/D)DD型与CYP11B2(C-344T)TT型组合基因型与阴阳两虚证显著相关(P<0.01)。提示ACE(I/D)与CYP11B2(C-344T)基因多态性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候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马雪玲[30]开展了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及其应激状态下的微观理化指标的改变及其关联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4~18周龄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血清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神经肽Y(NPY)、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酮(CORT)含量均与12、13、20周龄(非肝火亢盛证)相比有明显差异,而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等指标未见明显差异。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应激干预后血清中ET、AneⅡ、Hcy、NPY、5-HT、NE、CORT等水平明显高于无干预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大鼠。提示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证可能的生物学机制为RAAS系统的激活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高肾上腺素能特征”和多巴胺能亢进以及相继发生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初步认为AngⅡ、NE、ET、TXB2可作为肝火亢盛证的客观化诊断指标。
3.2 血液流变学与血脂 大量研究证实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高于正常人,且不同证型间均存在差异,总体上瘀血型高于非瘀血型,实证高于虚证,而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则以痰瘀阻络型最高。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并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廖慧玲等[31]研究发现,痰湿壅盛型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程度高于其他证型;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可以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罗芳[32]对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健康者的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发现,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痰湿壅盛证TG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及对照组(P<0.01)。痰湿壅盛证LDL、阴阳两虚证及肝火旺盛证TG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阴阳两虚证HDL较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及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与TG升高、阴阳两虚证与HDL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3.3 血浆Hcy Hcy是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王承龙等[33]研究发现血浆Hcy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型的辨证指标。尹宝等[34]对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Hcy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各中医证型的血浆Hcy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痰湿壅盛型的血浆Hcy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最大。张文[35]对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Hcy的研究也证实了之前的研究。提示从痰论治是中医防治原发性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症的有效措施。夏文进等[36]研究发现,血浆Hcy水平升高也可以为肝火亢盛型提供辨证依据。
中医脉诊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和预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诸多学者对原发性高血压脉象进行了相关研究。戎平安[37]对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均存在弦脉,其中弦脉兼涩脉者占73.9%,多见于肝阳上亢、肝肾阴亏的患者;弦脉兼滑者占20.6%,单纯肝阳上亢证脉象多弦数有力;阴阳两虚证多弦而无力。王小娟等[38]观察了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图参数。研究结果显示,肝阳偏盛组、肝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阳虚组及正常组比较,脉图参数BB'/AA'、DD'/AA'、AT、W3/t、OA'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偏盛组、肝肾阴虚组BB'/AA'、DD'/AA'、OA'显著低于阳虚组(P<0.05);阴阳两虚组BB'/AA'、OA'显著低于阳虚组(P<0.05)。吴智春等[39]对文献中肝肾阴虚证和非肝肾阴虚证的症状进行出现频次和频率比较分析,并筛选组间差异显著症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ROC曲线评价预测效果。经比较筛选得到18个症状纳入回归模型,其中有意义症状5个,按回归系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腰膝痠软、脉弦细、阴虚发热、舌红少苔、健忘,均为正向影响肝肾阴虚证的诊断因素。ROC曲线评价诊断价值较高。研究认为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腰膝痠软、脉弦细、阴虚发热、舌红少苔、健忘为原发性高血压肝肾阴虚证的核心症状。
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提出,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40]。因此,中医辨证施治应辨清不同阶段高血压患者的证型。司福春等[41]对1979—2012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象及症状规律表明,证候要素中虚证(55.69%)多于实证(44.3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数是中老年人,患者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弱而致脏气亏虚,充分认识虚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对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指导意义。王清海等[42]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60~80岁是原发性高血压高发年龄,肝火亢盛型可见于各个不同的年龄段,阴虚阳亢型和气虚痰浊型以50岁以上为主,阴阳两虚型仅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从病程上看,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其他各型基本相似,表明阴阳两虚型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血压晚期。戴霞等[43]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主要证候以虚证为多,肾气亏虚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且多大以复合证候的形式出现。痰和瘀是主要的兼夹证候。
综上所述,各医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有不同见解,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辨证分型,并揭示了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与病理改变、生化指标、脉象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总的来说是一个本虚标实的演变过程,临床辨证应分清病邪性质、脏腑虚实,还应该注意证候之间的兼夹转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原发性高血压各个中医证型与其病理生理表现有一定相关性,各医家的研究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借助现代医学手段,如超声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脉图检测等从靶器官损害角度、病证生物学角度为高血压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有助于高血压的临床辨证治疗[44]。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辨证分型及辨证标准缺乏权威性及统一性,且标准的制订与方药结合不密切,缺乏病证结合、方证相应而指导用药,临床疗效无法提高;②行业标准的制订缺乏循证依据,临床中无法推广;③临床试验设计欠严谨、实验结果重复性差;④中医药降压机制研究欠深入。为了给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依据,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分型及辨证标准的统一规范化势在必行。今后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循证医学,采用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调查研究,汲取文献精华及专家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客观指标和计量资料,有效整合高血压患者的症状体征、理化指标等信息,深入探索高血压的证候组合和演变规律,制订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辨证分型及诊断标准,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更加客观实用的依据[45]。
[1] Lim SS, Voss T, Flaxman AD, et al. 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 2012, 380(9859):2224-2260.
[2] Chow CK, Toe KK,Ranqarajan S,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and urban communities in high-, middl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J]. JAMA, 2013, 310(9): 959-968.
[3] 田野,陈娟,王海鹏,等.2009-2015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5(2):138-142.
[4] 胡大一.抓好高血压防治,实现25/25目标[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1):1.
[5]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12):1123-1149.
[6]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7] 李青鸟.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因之我见[J].光明中医,2008,15(1):8-11.
[8] 裘纪文,周数之.痰瘀与原发性高血压病[J].陕西中医,2011,23(2):140-141.
[9] 陶有青,杨传华.高血压病之中医病机辨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240-241.
[10] 许岩,薛博瑜.浅谈原发性高血压从肝论治[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2):105-107.
[11] 金华,金钊,张蕾蕾,等.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290-293,318.
[12] 苗家芮,张立德,曲怡.高血压前期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溯源[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9):1879-1881.
[13] 张振千.高血压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体会[J].陕西中医,2013,34(1):126-128.
[1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8.
[15] 田金洲,董建华.中医老年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2-96.
[16]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04-210.
[17] 马金辉,王志飞,谢雁鸣,等.真实世界大数据30034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规律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35-3441.
[18] 程苗苗,王承龙.10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5,47(1):34-36.
[19] 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847.
[20] 古炽明,丁有钦.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2013,44(2):150-152.
[21] 张荣珍,陈志祥.3578例高血压中医证候构成临床调查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9(4):360-364
[22] 徐丹,高红勤,高甜甜,等.615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调查研究[J].中医研究,2015,28(9):8-10.
[23] 张发荣.高血压病气虚血瘀型特征探析[J].江苏中医,2005,18(9):38-40.
[24] 侯丕华,陈改玲,谷万里,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536-540.
[25] 弓永莉,王利然,刘海红,等.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32-133.
[26] 严威,陈慧,李灿东,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物质及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关系的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6):36-38.
[27] 吴辉,冼绍祥,黄衍寿.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J].四川中医,2008,18(10):11-12.
[28] 张明亮.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者血压变异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29] 陆曙,周春刚,张志斌.RAAS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相关性[C]//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2010:127-131.
[30] 马雪玲.高血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及其肝火亢盛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1] 廖慧玲,尹思源,葛丽春,等.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G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J].时珍国医医药,2014,25(1):251-254.
[32] 罗芳.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脂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8):3588-3589.
[33] 王承龙,谈学平,骆吉鸿.血浆HCY浓度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血压分级及病程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9):1702-1704.
[34] 尹宝,李彦斌,韩立民.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22-24.
[35] 张文,王剑,吕金生.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J].2010,28(4):11-13.
[36] 夏文进,吴敏,王洪,等.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64-165.
[37] 戎平安.92例高血压病脉象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05,(4):14.
[38] 王小娟,李冰星,郭建生,等.脉图参数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分期及辨证关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45-47.
[39] 吴智春,张发艳,于华芸,等.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证症状特征文献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3):746-748.
[40] Giles TD,Berk BC,Black HR,et al. Expanding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J].J Clin hypertens,2005,7(9):505-512.
[41] 司福春,李山霞.近30年高血压病中医用药规律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3):46-49.
[42] 王清海,李桂明,李典鸿.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5,37(11):26-27.
[43] 戴霞,邹艳君,部帅,等.老年高血压病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24-25.
[44] 张清琼,张新军,常彬宾,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2):252-255.
[45] 杨晓忱,熊兴江,王阶.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及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57-161.
(本文编辑:董军杰)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1.03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02729,81473594,81302913);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编号:14DZ0500400)
尚倩倩(1988—),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脉象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R-05;R544.102.5
A
1002-2619(2017)01-0138-05
2016-10-24)
△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