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的致敏性及有效性观察研究※

2017-04-01 00:45余安胜傅慧婷孙玄厹沈若冰顾思臻窦丹波
河北中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过敏穴位

吴 欢 余安胜 傅慧婷 张 平 孙玄厹 沈若冰 王 茜 顾思臻 窦丹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上海 201203)

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的致敏性及有效性观察研究※

吴 欢 余安胜 傅慧婷 张 平 孙玄厹 沈若冰 王 茜 顾思臻 窦丹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上海 201203)

目的 观察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对膝骨关节炎治疗的致敏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40例采用传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改良组40例采用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价方案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贴敷部位皮肤瘙痒、红肿、灼热、蜕皮等过敏现象发生率及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 与传统组相比,改良组药物过敏率低(P<0.05),过敏发生时间晚(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P<0.05)。改良组治疗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传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有效的解决了中药穴位敷贴应用的局限,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穴位贴敷法;剂型改进;骨关节炎

骨痹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临床较为常见,多选择针刺、拔罐、艾灸、贴敷、烫熨等外治法治疗,其中外用敷贴应用最广泛。如膏药贴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三色敷药”由21味中药组成,具有祛瘀活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的作用,治寒湿痹痛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数十年[2],但因膏药成分固定,制成成品后不能根据病情加减用药。又如中草药外敷,著名中医骨伤科专家李国衡教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除内服药物外,还配合外用药敷,将草药研细末,盛入小布袋内,袋口缝合,置入锅内隔水蒸热,热敷患处[3],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随症加减,但操作麻烦,不利于患者长期治疗。中药穴位敷贴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用药可以依据病情随症加减,运用灵活方便,不仅对哮喘、痛经、腹泻、尿频等疾病有效,也是治疗骨痹(寒痹)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将各种中药打磨成粉,经黄酒或姜汁或蜂蜜调制,制作成饼状,用胶布固定于皮肤表面,通过透皮吸收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传统的中药穴位敷贴是医生现场调制药粉,然后贴于患者局部穴位,但1个敷贴一般贴1~2 h药物即已干燥,且在贴敷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过敏。另外,部分医院要求患者每次贴敷都要到医院重复排队等待,而贴一次敷贴的时间仅为1 min,给患者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提供一种保存时间长、易吸收且患者不易过敏的中药穴位敷贴制剂是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不断改进技术,研制出新型中药穴位敷贴的制作工艺(专利申请号:161686CN-CH-I-中药穴位敷贴制剂的制备方法)。本研究是通过以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中药穴位敷贴及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治疗40例,对比观察2种治疗方法的致敏性及有效性,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膝骨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4]:①1个月来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疼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时间≤30 min;④年龄≥38岁;⑤有骨性膨大。满足①②③④项,或①②⑤项,或①④⑤项条件者即可确诊。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骨痹相关内容,辨证为寒痹,证见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苔薄白,脉弦紧。

1.1.2 排除标准 曾接受膝关节手术治疗者;其他明确骨结核、骨肿瘤、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及其他影响下肢功能的疾病;孕妇、精神异常者、癌症患者;皮肤感染红肿、过敏或有皮肤外伤者;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长期服用其他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的药物及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我科2016-04—2016-09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为寒痹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中提取随机数字,分为2组。改良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43~77岁,平均(63.53±3.78)岁;病程1~14年,平均(9.36±1.23)年。传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5.15±5.23)岁;病程7个月~12年,平均(8.74±2.4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改良组 采用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治疗。(1)制作工艺流程。①药粉加工:将穴位敷贴使用的药物(肉桂300 g,石菖蒲300 g,小茴香300 g,乳香200 g,没药200 g,独活100 g,甘松100 g,红花100 g,制川乌50 g,制草乌50 g)混合粉碎打磨成粉状。②药粉泡制:将药粉用黄酒密闭浸泡2 d。③药胚制作:将泡制后的药粉与医用凡士林混合均匀成黏稠状药胚,取20 mL针筒切除针筒前部,垂直插入药胚至满,挤出针筒内药胚成圆柱形药胚,以5 mm为间距切成圆形片状,将片状药胚放置于内径为3 cm的无纺布穴位粘贴内,并压实盖上薄膜放冰箱冷藏备用。(2)使用方法:将制备的改良型穴位敷贴从冰箱中取出放至常温,然后贴于患者膝关节穴位内膝眼、外膝眼,2~4 h后揭下,每日早、晚各1次。

1.3.2 传统组 ①药粉加工:将穴位敷贴使用的药物(药物组成及剂量同改良组)混合粉碎打磨成300目的粉状。②使用方法:取药粉3 g加黄酒少许调成直径3 cm的药饼,用无纺布胶布贴于患者膝关节穴位内膝眼、外膝眼,2~4 h后揭下,每日早、晚各1次。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灼热、蜕皮等现象,立即停用,结束观察,并使用地塞米松尿素软膏外涂处理。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体征: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6]评价方案观察2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该调查量表包括疼痛(总分20分)、僵硬(总分8分)、进行日常活动难度(总分68分)3个项目,评分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②致敏性:统计2组治疗过程中贴敷部位皮肤瘙痒、红肿、灼热、蜕皮等过敏现象发生率。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4%;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69%;无效:疼痛等症状及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WOMAC骨关节炎指数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传统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改良组治疗后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传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无明显变化(P>0.05)。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与传统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2组致敏性结果比较 改良组40例,发生皮肤过敏8例(20.0%),其中药物过敏5例(12.5%),无纺纱布过敏3例(7.5%),过敏发生平均时间为8.4 d;传统组40例,发生皮肤过敏19例(47.5%),其中药物过敏14例(35.0%),无纺纱布过敏5例(12.5%),过敏发生平均时间为3.2 d。2组药物过敏率及过敏发生平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药物过敏率低,过敏发生时间晚。

3 讨 论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病,但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载:“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诸病源候论》提出“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由此可见,本病的发生与气血、阴阳及脏腑虚实密切相关。寒痹系因脏腑阴阳失调,正气不足,阳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发。在治疗方面,《医宗必读》指出“治外者,散邪为急,治脏者,养脏为先……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凝寒之害也”。治宜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中药穴位敷贴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冬病夏治”中。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冬病夏治”的患者逐年增多,多以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医学基础上将中药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是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协同作用较单纯用药或针灸有一定优势[8]。穴位贴敷疗法所用中药多选择辛温、芳香、行气、活血类药物,此类药物有效成分易于透皮向体内渗透吸收,对穴位刺激性较强,有利于发挥药效和穴效作用[9]。本研究所选中药多为辛温之品,其中川乌、草乌辛、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肉桂性大热,味辛、甘,能温阳益气,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治沉寒痼冷之病;小茴香理气散寒止痛;独活味辛、性微温,能够祛风湿,治痹痛,且其性善下行,对腰腿痹痛尤为适宜;甘松味辛,性温,可行气止痛,外用祛湿消肿,舒筋活络;乳香、没药、红花活血消肿止痛;石菖蒲味辛、苦,性温,主风寒湿痹,《药性论》载其“治风湿顽痹”。

为进一步提高穴位贴敷的疗效,近年来诸多研究尝试着改变中药穴位敷贴的制作工艺。如严伟等[10]采用发酵中药膏穴位贴敷治疗100例膝骨关节炎,即将发酵中药膏(将生川乌、生草乌、当归、川芎、延胡索、杜仲、牛膝、续断、乳香、没药各5 kg打粉过筛,经微生物发酵后压制成药膏)用胶布固定于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阿是穴,并将温灸贴发热面覆盖药膏上面后固定6 h;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同上。结果中药发酵温灸贴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法疗效相当。除应用传统的药物敷贴外,丁燕等[11]采用中国灸穴位贴敷配合针刺,童培建等[12]采用现代技术研制的纳米敷贴,张志刚等[13]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均能使药物快速渗透皮肤,增强治疗效果。

本研究所用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制剂的优势和创新在于:①虽然与传统型穴位敷贴药物选择一样,但选用醋或蜂蜜或黄酒现场调制当场敷贴,无法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析出。而改良型制剂经过黄酒长时间泡制,可以增加中药有效成分的析出,更易被皮肤吸收,疗效更好。②夏季天气炎热,水分蒸发快,传统型敷贴药物不到1 h就会干燥。而改良型敷贴使用凡士林,使敷贴能保持2~4 h不干燥,实现了延长中药穴位敷贴制剂保存时间的目的。③传统剂型贴敷过程中,汗水与药物混合容易刺激皮肤造成皮肤过敏。而改良型不仅因长时间用黄酒密闭阴凉处泡制,做到去性存用,而且添加凡士林,使药物作用于皮肤变得温和缓慢而不刺激,贴敷的时间可以延长到2~4 h。④传统型因长时间保存会干燥,阴雨天会酸腐变质,药物必须现场由医务人员调制,因此患者必须反复往返医院。而改良型可以一次由医务人员提前用无纺布型穴位粘贴制作成成品,塑料袋密封交给患者带回家冷藏,按照医务人员指定穴位每日贴敷,避免了来回往返医院。因此,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有效解决了现有传统型中药穴位敷贴存在的“容易过敏”“保存时间短”“容易变质”“吸收量少”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型敷贴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骨关节炎指数疼痛、关节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传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传统组无明显变化(P>0.05);且改良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组(P<0.05),致敏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良型中药穴位敷贴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陈湘君.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3-330.

[2] 石印玉工作室.石氏伤科集验:石筱山、石幼山医案合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1.

[3]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跟名医做临床—骨伤科难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1.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

[6] Bellamy N,Kirwan J,Boers M,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a core set of outcome measures for futur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s in knee, hip, and hand osteoarthritis. Consensus development at OMERACT Ⅲ[J].J Rheumatol,1997,24(4):799-802.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2.

[8] 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中医,2007,20(2):1-3.

[9] 杨宪章,刘广霞.穴位贴敷疗法与贴敷工具[J].上海针灸,2011,30(5):350.

[10] 严伟,殷建权,李东,等.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6):50-51.

[11] 丁燕,贾萍.针刺配合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3):685-686.

[12] 童培建,何帮剑,金红婷,等.自拟外洗方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22-23.

[13] 张志刚,边文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362-363.

(本文编辑:曹志娟)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1.033

※ 项目来源: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型中医院建设”临床特色技术培育项目(编号:ZY3-CCCX-2-1003)

吴欢(1979—),男,副主任医师,硕士。专业方向:中医全科。

R684.3;R244.9;R283.69

A

1002-2619(2017)01-0127-04

2016-10-25)

△ 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中医科,上海 201203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过敏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过敏8问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