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张 华
小组对抗式方法在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学习中的应用
江苏省南通市八一中学 张 华
随着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探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追求适宜初中生学情的课堂实践方法成为当今最为关注的热点,其中合作学习是常规的教学模式,而在初中的数学课堂采用小组对抗则是鹤立鸡群,这对于培养具有合作交流能力、科学钻研能力和敢为人先的新时代人才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解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对抗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一元一次不等式课堂学习的教学案例,阐述了小组对抗式方法的教学前景,仅供教学的同行们切磋、研讨。
初中数学;小组对抗;一元一次不等式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的主旋律应该转入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作为老师,更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初中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从而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的境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小组对抗为我们搭建了教育创新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工具化”。因此,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是不可缺失的,然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众多的学生望洋兴叹,有效地构建理念新颖﹑结构恰当﹑内容简易的初中数学课程新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任务。尽管我们的教育教学在不断地创新,然而育人的对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难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化,没有考虑搭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是教学仅仅停留在数学理论的层面,削减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再者就是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少了,不利于学生思维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在数学课堂上,把小组对抗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课堂教学具体实践的重要方式。
小组对抗首先要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小组中互助性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8个小组,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的数学探究活动,然后在小组展示过程中采用小组对抗,促进小组间的交流反思,丰富和发展个体的思维。
1.合理搭配的合作小组是小组对抗的基石
成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需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合理搭配才能产生旗鼓相当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共同的责任,有团结向上一致对外的友爱精神,这样才能形成任务驱动。
有了合理搭配的小组,课堂上只要创设一个任务的驱动环境,就会引燃学生团结合作的激情。如何创设一个任务的驱动环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精益求精地创设“任务”。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时,教师创设16道“竞赛”练习题,分为4组,每组4题,由8个小组两两抢做:
第一组:
(1)3x+2>4(x+3);
(2)18-3(x+5)≤0;
(3)2x+18≥2+x;
(4)13[x-13(x+2)]<25(x-1)。
第二组:
(1)5x+2>3(x+1);
(2)12-6(x+3)≤0;
(3)x+24≥2+3x;
(4)12[2x-13(x+3)]<23(x-3)。
第三组:
(1)2x+5>2(x+71);
(2)10+5(x-6)≤0;
(3)2x+53≥5+x;
(4)15[3x-12(x+2)]<23(x+4)。
第四组:
(1)4x+1>3(x+4);
(2)15-5(x-11)≤0;
(3)12x+36≥2+5x;
(4)14[x-14(x-6)]<35(x+2)。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在竞赛中学生能高效省时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快速而高效地完成任务。
2.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是小组对抗的精髓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是小组对抗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合作学习在学生学科素养形成过程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手段。对抗小组中首先完成任务的小组会赢得展示才华的机会,把学习成果展示在多媒体平台上,全班共享学习,教师可以适当提出质疑,另外一个小组自然成为评价组,对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判。通过量化打分来达成对抗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时,课堂展示与评价出现“传奇色彩”:
在展示18-3(x+5)≤0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一般是使用下列方法:
18-3(x+5)≤0,18-3x-15≤0,-3x≤-3,x≥1。
在评价时,学生提出了先除以3,得出6-(x+5)≤0,6≤x+5,x≥1。方法更为快捷。
总之,通过小组对抗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发现,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探究﹑合作﹑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驱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对抗中产生创新思维,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科学理念。我相信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积极应用小组对抗的模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就一定能够蒸蒸日上,我们的初中教育也会稳步发展。
[1]于彬,石爱英.运用“反思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9):6-7.
[2]刘霖.课堂展示之小组对抗策略[J].亚太教育,2016(16).
[3]陈新华.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2).
book=61,ebook=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