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张 鸿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几个策略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 张 鸿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并躬身实践。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实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综合提高”。每一个学生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需落实新课改的“学生的发展观”应注重“因材施教”。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值得探讨,文章从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以及教师导学分层等方面,阐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几个主要策略。
高年级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詹姆斯的“学生的差异性”,孔子的“各因其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等,都是“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也为我们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主要途径。
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几乎85%以上的学生,只要经过分层教学之后,学习效果都会相似。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透彻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整齐划一的“三维教学目标”,难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宗旨。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依据,教案中如果不体现“因材施教”,那么要在课堂上体现和贯彻更不可能。
一直以来,强调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备教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教学方法。那么,如何体现出因材施教,怎样分层教学呢?
如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教学目标如果从使用、彰显因材施教的角度而言,可以确定为: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和经历百分数形成的过程;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会认、会写百分数;
(3)能对生活中的百分数做出合理的解释;
(4)对生活中、身边的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
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显然具有层次性,(1)和(2)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3)和(4)对百分数给出解释,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百分数感到好奇等,显然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中等生和学困生只要在完成目标(1)和(2)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巧妙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也完全可以实现目标(3)和(4),从而实现“跳一跳、摘得到”的目的。这样的目标制定既有统一的教学活动,也为优秀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条件,也为学困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如果教师对于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等基础知识采用“一刀切”的“灌输”方式,多数学生会感到云里雾里,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如果教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自主构建,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
如学习《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落实刚刚提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会感到束手无策。而如果开展合作学习,将学习任务细化为看看、量量、比比,并在小组内交流:(1)长方体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通过报告单的完成,每一个学生切实真正把握长方体的认识,在合作中构建基础知识,也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除了合作学习的开展,还要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突出学习的层次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中,在方法上应灵活突出层次性:
(1)情境法提出问题:呈现长方体积木,问:怎样求出其体积?
(2)设计探究性问题:能否采用展开图的方式,计算其体积?
(3)提出学习目标和任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板书:方法),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用?(板书:应用)。
这样,从情境法的导入到探究性问题的提出以及学习目标和任务的顺理成章地给出,凸显教师的层层引导,也体现出知识的学习的层递性和内在的联系。
教师应善于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并给予引导和点拨,为学生打开思维之窗,更突出思维的循序渐进性。
如学习《整数除以分数》时,教师的指导分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设计问题:把4个大小相等的桔子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人得到这个桔子的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如果从算理上进行分析和指导,如直接给学生说明这道题应该这样计算:,再给学生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显然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具有浓厚的应试教育色彩,与学生的知识脱节,更与新课改相悖。教师可以在问题提出后,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学生得到一个桔子的,那么,这个桔子应该怎么分,可以分给几个人?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开始分一个桔子,通过切割的方式而得到:一个桔子可以分给四个小朋友,那么,四个桔子就可以分给4×4=16(个)。于是,学生自然领会和感悟到的实质。这样,教师善于启动学生的思维模式,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
此外,教师应注意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兴趣小组分层等,将分层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本着科学、有效、学生自主发展的原则,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不掉队、不落后,得到不同层次的提升,从而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杜娟.关于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方案研究[J].教师,2013(27).
[2]吴梦云.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管窥[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6(6).
[3]梁正海.尊重个性,开展小学数学因材施教[J].新课程导学,2015(34).
[4]王健.注重小班化教学的分层教学,构建因材施教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