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一波三折的“打磨课”之后

2017-02-25 14:47江苏省海安县高新区胡集小学赵凌燕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试教披萨小猴子

江苏省海安县高新区胡集小学 赵凌燕

写在一波三折的“打磨课”之后

江苏省海安县高新区胡集小学 赵凌燕

不久前参加一次教学比赛,指定的课题是苏教版三上的“认识分数”,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这部分内容,所以借用二年级的学生来完成。接到任务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打磨课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困惑,有经验也有教训。活动过后,第一时间将活动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希望这些经历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第一次试教的片段】(采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

师:欢欢和乐乐去野营,看看他们的午餐吧,你看到些什么?

生1:有四个苹果,两瓶水和一个蛋糕。

师:你觉得他们俩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2:我觉得苹果是每人两个,因为总共有4个苹果,他们是两个人,所以每人两个苹果。

师:你的意思是他们两个人分到的苹果一样多,是吗?

生2:是的。

师:好的,这样分挺公平的,那么其他的食物应该怎样来分呢?

生3:每人分一瓶水。

师:也是一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平均分(本想引导学生说出来,最后还是由教师揭示出来),那么蛋糕该如何分呢?

生4:切开,每人一半。

师:怎么切?

生4:从中间切开。

师:那就是将这个大蛋糕平均(学生说)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我们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一份,也可以表示出这一份(课件出示两个二分之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认识的分数……

从教材提供的情境图出发是因为这是一个直接分的过程,华罗庚曾经说过:数源于数。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可以直接面对平均分的对象,面对需要分成的份数(两个小朋友),这些表象可以给学生心理暗示和支撑,在揭示二分之一之后,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体会出这个分数是因为将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取其中的一份,这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我刻意强调了“平均分”的概念,就是要为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打好基础。但在之后的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分数的含义都是建立在模仿说的基础上,他们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分数的含义,甚至很多时候在说分数产生的过程时把“平均分”这个关键点也遗忘了,从这一点上展开思考,学生经历得还不够,他们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到分数这个概念,这是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认识,想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分数的含义,必须深入挖掘分数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内生力。

【第二次试教的片段】(创设一个以物易物的情境)

师:两条小鱼能够换到一个饼,这一天,打渔人拿出4条小鱼来换饼,可以换到几个饼?

生1:可以换到2个饼。

师:你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略,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动态出示替换的过程)

师:第二天打渔人只打到一条小鱼,可以换到几个饼呢?你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可以换到的饼表示出来?可以用画图、文字描述等各种方式在练习纸上表示。

(学生尝试后组织交流)

生2:我是画图的,两条小鱼能换到一个饼,一条小鱼只能换到半个饼,我把饼分成了两份,可以换到一份。

师:你是怎样来分饼的?

生:平均分的,左边是其中的一半,右边也是一半。

师:同意他的分法吗?

生:同意。

师:能用一个数表示出饼的一半吗?

生3:零点五。

师:你是怎样想到这个数的?

生3:比方说我们考试的时候会得到99.5分,这个0.5分就表示半分,所以半个就可以用0.5表示。

师:你真棒,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体会,这半个饼确实可以用零点五来表示,那么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学生的想法都禁锢在小数上)

师:我们来看看还可以用一个怎样的数表示这里的半个。(揭示二分之一)

这个设计拟在突出生本课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创造”出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但是因为给出的材料太直白,将饼平均分成两份的画面一下子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因此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条小鱼能换到的饼时,大家都采用了画图的方式,结合画图,学生对分的过程有更深的体会,同时他们也清晰地看到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从形到数的转换中,因为学生对0.5有比较深的认识,所以他们绕不出小数的束缚,创造不出分数来。

【第三次试教片段】(创设小猴一家分披萨的情境,小猴子做了一个长方形披萨,课件动态演示小猴吃了其中的三分之一,然后给爸妈留言说剩下来的是留给他们的)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小猴在留言中的空格处会怎样表示出他自己吃掉的部分?请在练习纸上将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展示)

生1:我是画图表示的,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小猴子吃掉了三份中的一份。

师:能理解这幅图的意思吗?(学生表示赞同)

生2:我写的是3(1),前面的3表示把披萨平均分成3份,括号中的1表示小猴子吃掉的1份。

师:很有创意的想法,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为你点个赞。

生3:我是用分数表示的,小猴子吃掉了三分之一块披萨。

师:你的知识真渊博,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数吗?

……

分数的出现之所以会如此顺畅,我觉得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情境采用的方式是“留白”,这里的空白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将学生带入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出情境中小猴子吃掉的部分,于是有的学生想到了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式表示,有的学生自创了一种表示方法,还有的学生将生活中听到的和学到的应用到问题中。二是将长方形披萨平均分成三份后避免了小数的干扰,学生对0.5的认识是根深蒂固的,绕开了半个就绕开了小数,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学生最熟悉的“一半”来认识分数,反而让学生在实际需要面前追根溯源,找到了分数产生的源头。

让学生根据需求创造出分数是体会分数意义的较高层次的体现,通过几次尝试,我实现了这样的目标,磨课过程也带给我很多思考,我想这些经历必然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延伸到我的实际教学中。

猜你喜欢
试教披萨小猴子
“披萨锦标赛”
手工披萨
两个披萨
小猴子
这条披裙子能吃吗?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小猴子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