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冯培胜
一堂没有上完的数学课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陆郎初级中学 冯培胜
【案例背景】
通常,初中数学新授课的教学环节分为: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基本环节。课前,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课堂生成超出了预设,整个教学环节完成不了。课堂上,学生有时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教师是打断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预设教学,还是顺着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逐步通过自主生成,完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恰当的选择。
【案例描述】
某天,学习苏科版七(上)《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课堂上,教师根据预设,很快地完成了“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环节,学生也很快理解了“小学所学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可以使用,并且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运算”。接下来开始讲解课本中的两个例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在具体问题中如何使用加法的运算律。
例1 计算:(-23)+(+58)+(-17)。
例2 计算:1/6+(-2/7)+(-5/6)+(+5/7)。
师生配合,很快完成以上问题,总结归纳,得出结论:(1)几个数相加时,可以把符号相同的数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2)几个分数相加时,可以把分母相同的数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
为了补充“几个数相加时,可以把两个相反数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我又补充了一个例题,如下:
例3 计算:(-1)+3+(-4)+7+5+(-3)+(-9)。师:这个题目能否简便运算?若能,怎么简便?
生1:和例1一样,把符合相同的数放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学生按以上方法进行练习)
(-1)+3+(-4)+7+5+(-3)+(-9)
解:原式=[(-1)+(-4)+(-3)+(-9)]+[3++5]
=(-17)+15
=-2
师: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认为:先把3与-3相加,再把符号相同的数放在一起相加,这样更简便。
师:你理解这种方法吗?试一试。(学生按以上方法进行练习)
(-1)+3+(-4)+7+5+(-3)+(-9)
解:原式=[3+(-3)]+[(-1)+(-4)+(-9)]+[7+5]
=(-14)+12
=-2
(通过生2的回答,已经达成了我原先的预设目标,本想让学生归纳一下,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但出于习惯,我追问了一句。)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3:我还有更好的方法:先把3与-3相加,再把-1、-4与5,最后的结果相加。
师:你理解这种方法吗?试一试。(学生按以上方法进行练习)
(-1)+3+(-4)+7+5+(-3)+(-9)
解:原式=[3+(-3)]+[(-1)+(-4)+5]+[7+(-9)]
=-2
生4:我把-1、-9与3、7在一起相加,它们的和为0。
(-1)+3+(-4)+7+5+(-3)+(-9)
解:原式=[(-1)+(-9)+3+7]+[(-3)+(-4)]+5
=(-7)+5
=-2
生5:我认为在生3的方法的基础上,把-9拆成-7与-2,可以变得更简便。
(-1)+3+(-4)+7+5+(-3)+(-9)
解:原式=[3+(-3)]+[(-1)+(-4)+5]+[7+(-7)]+(-2)
=-2
……
学生一下冒出许多方法,看着他们每找到一种方法就像发现一个“新大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我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思考,强求他们转为做巩固练习,转念一想,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熟练简便运算”,学生这么积极地思考简便运算,不也能达成目标吗!让他们尽情去想……
最后几分钟,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凑整法、拆分法、裂项法等,结果没有完成之前预设的其他环节。
【案例反思】
本节课预设的教学过程:首先,数学活动,探究结论:在有理数范围内,加法运算律仍然适用。其次,例题教学,归纳总结:(1)几个数相加时,可以把符号相同的数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2)几个分数相加时,把分母相同的数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3)几个数相加时,把互为相反数的在一起相加,比较简便等三种解题规律。然后,巩固练习,达成目标。
在实际上课时,由于例3的出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调动出来,迸发出绚丽的思维火花,特别是生3、4、5的解法出来后,大家拍手称快,自己心中的求知欲也被点燃,争着想出一个比别人更妙的方法,下课以后,还有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各自的解法,有的还跑到办公室与我交流。同时,因为对例3的讨论时间过长,没有进行巩固练习。课后午间反馈测试,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却非常好。一堂没有“上完”的数学课,却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
(1)一堂数学课,是否必须按程序完成,教学效果才好?在很多课上,老师因为学生的意外发挥耽误了练习,却训练了思维,学生没有练习,对知识的掌握也非常好。相反,在学生思维喷发的时候,老师强摁住学生的思维,一味按照教学流程进行,效果不一定比前一种做法好。长期下去,数学课的教学过程过于单一,上数学课时,学生便会失去兴趣,思维没有深度。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课中,知识学习只是基础,思维培养才是灵魂。
(2)一道补充的例题怎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他们的学习热情?仔细研究例3,我想原因有两个,其一,题目的结构较好,虽是随手编写,却使得它的形式非常独特,蕴涵一定的规律,其二,教师的语言始终保持启发性,促使学生乐意进一步探究。日常教学中,备课时,老师应主动选择、编制一些蕴含数学思想的例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学中,老师应该经常使用“是什么,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理由是什么,还能想到什么”等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话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留足思考时间与空间,切实做到: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