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原因分析

2017-02-25 12:01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陆佳宇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物体

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 吴 影 陆佳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原因分析

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 吴 影 陆佳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它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提倡数学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又因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在教学时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下面,笔者结合《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五个方面谈谈在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为什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处理

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有些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则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还原成生活中的模型,再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着的数学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探索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我们生活与交流的重要工具,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活动的实质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为学生是主体,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可能有的学生会觉得很有趣,但有的学生似乎不能入门,觉得枯燥乏味难懂,为了改变这些学生的固有认识,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指导,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学生刚接触关于角这方面的知识,角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教师不可能直接把角的概念及特征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再通过习题来巩固,这样的教学不是我们赞同的,也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出示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体中包含的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然后再设计相关活动,进一步探索角的特征。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出示生活中的物体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觉得角并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而是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等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比较抽象,因此,相关“图形与几何”这一版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难度。空间观念的发展要以物体、图形等为观察思考的对象,提升学生对空间感觉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出示模型,为学生提供具体感知物。这里的模型选择十分重要,一定要是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感知就不会很强烈,这个时候模型的作用就没有体现。只有通过观察模型,了解到它的属性,才能更好地发展空间知觉,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

四、应用意识的培养

应用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也就是说学生要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管是新课教学还是练习课或者复习课等等,都要在课堂中渗透这样的意识。同时,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比如新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最后还要回归生活,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班级学生座位引入新课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如果教学就到这个地方为止,学生可能也明白了数对是什么,它可以用来表示位置。但数对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教师需要提供大量的练习,但这些练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自然会有这样的感受:数对就在我们身边,数对可以解决生活问题。这也就是应用意识的体现。由了解数对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一个理性飞跃的过程。

五、“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要求

在新课标中,通过阅读“图形与几何”版块的教学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结合生活情境”、“能根据具体事物”、“结合实例”等字眼,这些都指向一个核心的观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由于“图形与几何”这一版块的教学内容太过于抽象。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它是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结合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以及课程特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即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师要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使生活融入数学课堂中,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领略数学的奥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露露.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杨磊.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02):65-70.

[4]徐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150-151.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物体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