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电影、电视等诸多媒介无形中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大学校园里出现了学生做作业、写论文等时都要依赖于网络,出现一些学生不动脑筋,甚至抄袭的现象。因此,大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对于教师来说任务重大,刻不容缓。
关键词: 学习方法 教师 学习过程
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曾指出:“‘大学学习研究最早的研究主题就是大学学习方法。”教育家伊拉斯莫斯曾写过一本《学习方法论》[1],我国现代教育家杨贤江也极力倡导读书法、学习法的研究[2]。培根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行走。”说明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教和学的方法,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生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有了正确的教法和学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一、培养新型人才需要不断改进学法
2000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世界经济论坛,各国专家坦言,新世纪将迎来信息网络革命和生物基因革命。这两大革命将极大地改变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将产生远远超过19世纪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说,一场社会经济形态更新的无声革命正在世界范围悄然兴起。仅以信息网络化为例,它就熔铸了计算机、微电子、光电传输、卫星技术、自动化、半导体多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因此,经济全球化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该热爱社会主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胸怀共产主义大目标;有一个为实现四化而奋斗的志向,并把这种抱负同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建设四化的真才实学;有一个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勤奋踏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出最大的光和热,做出重大的贡献。创新人才应该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并能在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他们绝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以仿效、复制为满足,而是充满探索欲、求知欲、进取欲,敢于独立思考,勇向权威挑战,有着永不停息的求新求变勇气和锲而不舍、不畏艰险的意志和毅力。
因此,青年学生一定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一定要努力学习前人积累的各种知识,继承前人创造的一切科学成果,这是将来有所作为的前提和基础。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向前人和他人学习的勤奋者。比如英国十七世纪的大科学家牛顿,曾经借助于万有引力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借助于对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借助于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借助于对力的本性的认识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比起他的前辈,的确他是“胜于蓝”的。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是虚心学习刻卜勒、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理论,在前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结果。所以,牛顿在1727年2月临终前深有体会地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实事求是的真知灼见。所以,我们要面对今天的现实,认真改进学法,沿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路不断前进,才能谱写出更多又新又美的诗篇。
二、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基础差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制能力差、不勤奋刻苦、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得法,等等。就其中的主要因素,又是听课、记忆、学习、思考、作业等方法不科学,没有学习计划或者不按计划进行学习,这就成为学习成绩差的必然。根据国外研究的资料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尤其是学生到了大学阶段,虽然有学生自身成长、社交、身心等方面突出发展和变化的原因,但其学习方法仍然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原因。
过去,教师很少把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并對学生进行认真和具体的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苦学”,极少要求他们“巧学”。有的学生“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学得愉快,负担又不重;有的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学得思路不通,越学越笨。正因为这样,致使“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盛行,学生负担过重、压力很大,提高成绩十分困难。所以,教师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认真研究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搞好教学、提高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每个学生都不要为失败找理由,而要为成功找方法,特别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三、影响学习方法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和操作。这些行为与操作的发生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决定的。
首先,学习方法取决于人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内部的心理过程经历着各个发展阶段,产生出一系列的学习事项,相对应地也将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教学事项。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即行为和操作,应有利于学习事项的发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配合教学事项。例如,教学事项是激励回忆和指向,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以产生相应的学习事项即学习内部的心理过程。相应地学生也应在预习中发现新知识的认知前提,在听课中通过回忆、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怎样在预习中发现,怎样在课堂中把听讲、回忆和联想结合起来,也就是以怎样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是学习方法。
其次,学习方法还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成功与否同人的智力和特殊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人的智力发展又与人的生理发展有关,例如与人脑的发展和遗传关系密切。人脑的工作有它自己的规律,学习必须根据智力发展的情况和大脑工作能力的特点而进行。例如,何时学习效率最高,何时最低,这对于安排学习计划和具体进行学习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上海市静安区防疫站葛存洁医生对学生一天时间内学习效率的高低进行了测定。他在四所中小学校内测定了学生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大脑工作能力,随机抽样选择两所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学生共92人,在每星期三进行学习能力变化的测试。他采用凝视法、阅读法和反应速度法,对大脑工作能力连续进行了七个星期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尽管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但每天学习能力的高低变化基本上是相同的:白天学习效率只有两个高峰,即上午8时和10时左右,而在一天的学习时间里,最高峰是傍晚19时前后持续两个小时。所以,人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按照这个规律,有早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可安排较难的课程;没有早读的学校,较难的课程应安排在第二节课进行;经过大休息,上午还会有第二个高峰;下午一般不宜安排较难的课程。
学习要经历一个内部心理过程,因此人的心理特点会影响到学习的方法和效率。例如,人的思维是一个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过程。在学生学习中要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就必须进行思维。然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小学生、初中低年级学生从形象的东西开始自己的思维,而初中高年级学生和高中学生则从抽象的东西开始自己的思维,大学生则更是从概念、规律开始思维。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
再次,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心理特点存在着差异,因此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生理、心理對大多数学生来说有其共同的特点,但就某个具体的学生来说,它只具有参考意义,不能随便认为它就具有确定的意义。每个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策略、身心状态、生活习惯、过去的经验都带有个人的特点,因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而都带有个人的特色。例如,我们讲的一天学习效率最高峰时间,它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上面讲的那些规律是一般学校和学生学习生活下得出的概括,如果有的学生有特殊的学习生活习惯,那他的学习效率高峰时间也就会随之改变。如,记忆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有的人习惯于默记,有的人要出声阅读才能记住,有的人喜欢用口诀,有的人又要在相互联系中才能记得牢。
学习方法既有一个普遍的原则,即一般规律,又有学习者个人所具有的特点。不同的学习内容,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学习数学与学习语文、外语的方法也是不相同的。就是同一学科,章节内容不同,学习方法也有一些差异。因此,不会存在一个对每位学生都适用的具体的学习方法。每位学生必须在通晓学习方法普遍原则和一般规律的情况下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最后,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策略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操作实现一系列的教学事项。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事项应与学生学习内部心理过程相对应,那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和操作与学生的行为和操作要相互配合和协调。例如,当教师启发学生对某个现象归纳讨论时,学生应当积极思考并参加讨论,只有产生这样相互配合和协调的行为和操作,教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教师采取另外的行为和操作时,学生应当以相应的行为和操作给以相应的配合,以使教学取得成功。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的成功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与之相配合。所以说,学习有法,而无定法。
参考文献:
[1]谢德民.论学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33.
[2]杨贤江.学习法概论[C].厦门大学编.杨贤江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