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教师“补差”需要管理者的精准功夫
杜 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的发展便会沉滞缓慢。而帮扶业务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较弱的教师,更成为学校管理头等大事。要让这些“差师”尽快发展起来,“补差”工作尤为重要。学校要想使补差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学校管理者需要练就精准功夫。
首先,管理者对补差对象需要精准定位。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教师之间也存有差异性。较之高素养教师来说,所谓的“差师”也并非是一无是处,有时管理者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校管理者应具有慧眼识英才的能力,决不能凭着道听途说,或者因其“成绩差”“不服从管教”等,便武断地给教师贴上“差”的标签,处处给“小鞋穿”,给脸色看,形成一种“一时差”而永远差的错误认知。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思考,给教师精准定位,不断促其发展。一要主动走进教师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惑,并通过不同途径,如多和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交流。从而寻找差师“差”的原因,找到教师成长的途径。二要在找到“差”的病因后,学校要量身定做差师的专业成长方案,通过校本培训,师徒结对,N+1等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职业的幸福,从而在不断指导、引领中进一步促进他们成长。
其次,管理者对补差的方法需要精准导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成长也一样,学校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忌采取“大锅饭”“一刀切”的整齐划一的方式方法,只有“按需所求”的培训才能激发教师的成长欲望,促进他们的成长速度,从而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我校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是“民转正”的,他们都是“初中”的底子,年龄也偏大,业务素质普遍较低,普遍存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学校针对这一现状,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可教师就是不买账,成长也较为缓慢。如何让他们洞晓自身的劣势,在无声的感召中自觉自动地发展呢?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适时开展了“照镜式”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制下来,输入相应教师的电脑。通过课堂教学“二看一验”的教研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成长的积极性。二看:一是自己先看。教师先自己看课堂教学录像,从中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完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完善表。二是教研组集体看。教师把课堂教学行为完善表提交教研组,教研组成员再次集体观看录像,并集体会诊探寻改进方法,形成教师成长发展表。最后学校验收达标提高素质。在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中,宛如一面镜子,教师既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欣赏到了别人的精彩之处,内心也在一次次纠结中有了“自奋蹄”的念想。学校通过近3年的“照镜”研讨活动,教师课堂教学得到了极大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大面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也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最后,管理者的补差管理需要精准到位。教师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学校要对教师性格、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不同情况加以精准定位,从而展开科学合理的“导航”指引。同时建立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师成长档案,让教师明白何时补什么?补到什么程度?谁去监管指导验收等,杜绝那种成长“简单化”,发展“模糊化”的管理,让教师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成长”,避免教师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瞎闯。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的欲望,学校管理着只有做到管理精准到位,教师才会心有目标,行有动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让教师尽快“脱贫致富”,从而在促进教师的发展中进而助推学校的发展,这应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山东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