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体育后进生转化的策略初探

2016-07-20 10:36张云雄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补差后进生体育教学

张云雄

【摘要】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后进生更需要爱心和耐心,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成绩提出了几点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后进生 补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5-02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健康是三维的,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要有健康的心理,更要有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活动得到改善和提高。体育活动有助于身体健康,能增进心理健康,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对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部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心,从未受过大的委屈,心理和感情都非常脆弱,一直生活在顺境中,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差。一遇到挫折,就惶恐不安,甚至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悲观失望,更有甚者伤及自尊心的事,往往产生过激行为。如果不及时正确的引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或许影响到他的一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的忍耐力,使他们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具体应该如何做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为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的重要定位,它指明在课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等诸多方面加以解决。“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些表述强调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过去的体育教学是以知识技术的传授为重,教材是中心,体育教师只有教材意识,教学始终是在演“独角戏”,“新体育课”看重的不是竞争,而在乎每个学生的表现。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为那些少数学生另设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让个体差异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只有这样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空间

1.以学生的生活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并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的。如何让体育课融入生活味?笔者试着从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性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和体验知识,而不是直接的、被动的去接受经验。案例:“限时购物”。体育课上模拟春节将至的繁荣景象。为减轻家长的负担,学生帮助家长到商场“限时购物”。购买物品苹果——毛巾——鸡蛋,每次往返只能用篮子装一样东西。比比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先完成这项任务。这一普通的日常购物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的快乐,又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也为课堂增添了浓郁而喜庆的生活气息。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

2.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其导人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刚开始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这时,教师如果用一个故事来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气氛肯定会活跃起来。

3.分层次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三、运用激励法对后进生多进行表扬鼓励

体育教学新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能够与学生达成一种无形的默契,使得一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实现。其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上,教师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目光,亲切的赞语、热情的鼓励来营造和诣热烈的氛围,不仅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他们的质疑与探索精神。

1.合理的运用语言激励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是增强自信心最好的一剂药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性语言,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另外,教师在评价上少用主观性的臆断,而应采用多样性评价。如一堂课,教师如果在最后的评价中能把四组分为最佳表现组、最团结组等等,或者对取得三、四名的小组加以鼓励,那么也许该课会更加完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endprint

2.身体语言的激励

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总之,表扬鼓励如能始终贯在一节课堂之中,会有显著的课堂效果。

3.发挥学生的评价

给学生自主及自由的空间,同样也应体现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交互评价上。只有让学生自己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达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增加其自信心的表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层次,即自身的身体素质。其次,要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白所需付出的努力。最后,要让他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包括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真正取得成效等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因而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表现之一。这种评价可以是以小团体形式出现,也可以是个体对个体间的评价。如在一个活动结束前,可以组织组员齐评谁是最棒的或进步最大的;又如在活动前每组可以推选出一名组长,在活动过程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在技能类的体育课上试用一下;也可以两位合作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认为他(她)在活动过程中与自己配合默契,就给他(她)加星。

四、巧妙设计场地器材与自编自制体育器械

在体育活动设计中,我们大胆地在传统教学的器材上作出突破、发展。在器材的选择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玩,以此丰富活动内容。同时也注意到废旧物品的利用,如旧轮胎、废篮球、旧报纸、空酸奶盒等等。这在环保意识日趋强烈的今天乃至资源日益匮乏的将来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同时,体育教师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是教师从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发展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出发,而不像我们现在的压迫式的教育,更多的则是从心理深层教学的主体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如果再不实施有效的继续学习计划,面对新的教材,“徒有羡鱼情”的慨叹将由古代诗词的咏唱演变成悲剧性的现实。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由于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的特点,体育教师要从事科学研究,不断学习,逐步加深对体育教学领域内各种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对于揭示和运用体育教学客观规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较强的科研能力也是衡量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较先进的科研成果,是不可能提高自身素质。

五、结语

总之学生都渴望成功,人人都希望成功。在教学中,只要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就有可能会激起他们追求千百次成功的愿望。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成功的前提,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偶然的失败是正常现象,不必自卑,一蹶不振,而应从中总结经验,找到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教师不仅重视育体,更注重育心。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在体育课上表现善于拚搏,善于竞争,不怕失败,以这种真实的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在体育场上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并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曾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王晓青.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J].体育教学,2004-6.

[3]曾琦,陈向明.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补差后进生体育教学
浅谈转变“后进生”
高中生物教学中补差的分析与探讨
让英语学习转“补差”为“不留差”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