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上的语文之道

2017-02-18 02:14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棋谱棋手棋盘

小时候,常听下棋的人说:“马走日,象(相)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线护将边,小卒(兵)一去不返还。”起初不懂,后来听多了、看多了,也就一点点地明白了。于是,手就痒痒,开始动手操练起来,按照顺口溜,慢慢地挪动棋子,开局肯定是以“当头炮,盘头马”布棋……就这样模仿着,渐渐地便会下棋了。

其实,语文学习跟学下棋本质上是相似的,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熏染多了,有了感觉,便会跃跃欲试。

语文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濡染,日积月累,提倡“先吞噬,后反刍”。正如张庆先生说的“天上的云彩多了,说不定哪块云彩会落雨”。儿童语言更具交际特点,更多地依赖自然环境。所以,语文课要尽可能地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学习。

语文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贯穿儿童母语学习过程的决定性工具,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儿童学习语文,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模仿——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在读写实践中“模仿—出错—改错—再模仿”,最终形成敏锐的语感,从而获得与外部语言体系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儿童要在大量言语实践活动中自我比较、自我纠正、逐步成熟,亦即乔姆斯基说的“发现规则—试用规则—修正规则”,舍此别无他途。高万同先生也说过,读写实践就是形成套路、储存“心理图式”,包括:“角色图式”,司机、老板、清洁工、小学生等,他们在服饰、打扮、行为等方面都具有某些稳定的特点;“事件图式”,借图书、上饭店、看医生等,每一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基本步骤是大致固定的;“场景图式”,冬雪、春雨、果园、花市、喜宴等,每一场面的具体情景大致是相似的;“叙述图式”,对一般活动过程或事件的习惯性叙述方式、顺序、结构等相对定型化了……有了这些图式,便可作为了解人物、明白事理、披文入境、写景叙事的参照。

还说下棋。我们这些业余棋手,下棋凭感觉,想当然地走棋,碰到“臭棋篓子”,偶尔也能赢一两回。殊不知,下棋要“登堂入室”,成为行家里手,非研究棋谱不可。那些专业棋手,就能根据棋谱“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趋利而行。

语文学习也一样,要能知道何为好的文字。对于语言文字作品,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衡量它的品质。讲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品位品质是一种能力和功夫。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可见,语文品质还关乎说写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孙犁《荷花淀》中有一处标点符号是改动过的,原来是“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后来改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如果用逗号,意思重点将落在“家里怎么办”上,有点抱怨的感觉了,改为句号后,则更能体现女人懂丈夫、识大体。一个标点,分出了人物境界之高低。无独有偶,叶圣陶《荷花》中“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上去似乎有些重复,但细细品来,在重复中却别有一番味道。什么味道呢?就是“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每一朵都惹人怜爱,作者不光是在看,更是在赏。

语文学习和学下棋一样,需要熏染,日积月累;需要模仿入格,熟悉套路;需要咀嚼推敲,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
棋谱棋手棋盘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马丁的梦幻象棋之旅之得到棋谱
创意地面棋(体育游戏)
90后棋手走在路上
棋盘人生
左右十三步
棋盘里的天文数字
囚犯与棋谱
棋盘疑案
棋盘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