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水月
(衢州市巨化中学,浙江衢州 324000)
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整合策略探微
祝水月
(衢州市巨化中学,浙江衢州 324000)
开展课程整合,有利于优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都存在较多重复和交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情感”为主线、以“活动”为抓手、以“影视”为资源进行整合,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道德与法治课;主题班会;整合
2015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促进义务教育课程整合的指导意见》(浙教办基〔2015〕79号)指出,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全面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重复交叉的内容,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课程整合实施指课程内和课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也指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内外的整合。
当前初中德育的两块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原为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会,存在较多重复交叉的内容,关于二者教学内容的整合,一些专家学者已做过较多尝试,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教学方法的整合研究,似乎尚未见到公开发表的成果。从2016年9月开始,笔者在七年级学生中实施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教学方法整合的研究,在实践中概括出以下三条实施策略,与同行探讨。
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实质上都应该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的人际互动过程。“情感渲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美好、善良而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师生之间的心灵共鸣,实现情感互动,从而使得师生双方在情感的跌宕起伏之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升华个人精神境界的欲望,进而转变学生思想和转化学生行为的一种情理交融的教学方法。
以“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笔者选择了一个道德与法治课的典型教学设计,一个主题班会的教学流程,并将二者有机整合的教学案例,来说明情感渲染法在整合教学中的操作策略。
关于这一课,道德与法治课是这样设计的: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引课→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探讨建立友谊的方法→故事分享,探讨呵护友谊的策略→名人名言结课。主题班会的设计是:欣赏歌曲《朋友》引入新课→游戏一:我传!我传!我传传传!→游戏二:默契大考验→游戏三:操纵“机器人”→结课:畅所欲言谈友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进行了如下整合。
【热身活动】如果你有知心朋友的请鼓掌。如果你在班里交到了要好朋友的请继续鼓掌。如果目前你在班里还没有交到知心朋友的请跺跺脚。如果希望在班里交往到更多知心朋友的请为自己加油打气。
分析: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对友情的渴望,比名人名言或他人的故事更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
【介绍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在班里的一个好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和他(她)交朋友。
(155)盔瓣耳叶苔 Frullania muscicola Steph.刘胜祥等(1999);马俊改(2006);范苗等(2017)
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与一位朋友间的真挚友情,学生受到感染,踊跃发言,朋友间互相夸赞,温情满满。
分析: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情,首先自己心中要有“情”种。教师要有真情实意,才能真正吸引和打动学生,实现师生心灵共鸣。
【感恩朋友】请讲述记忆中朋友曾经做过的令你感动或者难忘的事与大家分享。
分析:学生分享了很多朋友间无私帮助的故事,真情回忆,真心感动。
【致歉朋友】也许你和你的朋友曾经产生过误会,请真诚地问对方“你还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也许,你曾经做过一些让朋友伤心的事情,请真诚地向你的朋友说声“对不起,请你原谅!”也许……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设计一张致歉卡片。一个女生鼓起勇气讲述了自己背叛朋友的往事,泪流满面,请教老师“我该如何挽回这段友情?”
【呵护友谊】阅读阿拉伯传说中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的故事,思考:万一被朋友伤害了,该怎么做?结语: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分析:情感渲染要以启发学生自悟、自己体味为主,每个人都敞开心扉,真诚交流。教师只是一个贴心的组织者,不照本宣科,不强行灌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营造民主的氛围,创设温馨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体悟,自己回味,这样才能入脑入心。课堂中不仅要教师感染学生,还要注重学生与学生的相互感染,注重学生感染教师,形成多向互动,使感染形成合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整合后的教学活动,既解决了道德与法治课偏重知识传授的问题,也弥补了主题班会重活动、轻思维、浅体验的不足,通过层层递进的巧妙设计,情感的深度渲染,较好地实现了德育的无痕内化。
笔者以“做更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来说明互动体验法的整合策略。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如下:复习导入:应该怎样认识自己→探究与分享:晓蓉的累→问题思考:怎样接纳和欣赏自己→我要飞得更高:探究方法→画知识树。主题班会的设计是:游戏活动:画手印→听故事:动物学校→画优点树→放飞心中的希望:卡片寄语→集体朗诵小诗。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进行了这样的整合。
【猜猜他(她)是谁】课前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同学,描述他(她)的优点,写在小纸条上,纸条放到一个盒子里。上课后请一个学生随机拿一个纸条朗读,其他学生猜猜纸条上描述的是哪个同学。
分析:通过这个小活动巧妙地表扬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优点大轰炸】学生分组互相介绍自己的优点,选出组内一位自信不足的同学,由其他组员在纸上写上他的优点,折叠起来。将制作的“优点弹药”塞进气球,将气球吹大,缚紧。全组围着被“炸”的同学,将气球在他头顶举起,用牙签戳破。最后,全组齐读“被炸”同学的优点,强化其优点,帮助同学进一步树立自信。
分析:通过这个活动,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通过同学的评价重新认识自己,在同学的鼓励中做更好的自己。
【观看视频: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一个自卑的人远比一个狂妄的人更糟糕”“这个世界上,只有克服了恐惧和别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长”……俞敏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年轻人勇敢地去闯,去拼搏。
分析:熟悉的成功人士的亲身经历,激情澎湃的演讲,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小组合作,挑战自我】在通常情况下,气球碰到牙签会爆炸,但是只要你方法得当,牙签扎进气球,气球不会爆炸,这是真的吗?
分析:通过挑战这个难度较高的技术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尝试发现自己的潜能,锻炼智慧和勇气。
“做更好的自己”这一主题的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设计带有明显的知识灌输倾向,目标达成度比较低。正如卢梭所说:“说教之所以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主题班会的设计,注重了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但是思维的深度又不够。把二者整合后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品行的养成不是硬性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经验的唤醒,并对其进行加工、强化、迁移,让学生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
与其他教学资源相比,影视资源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显而易见的教学优势。在一定意义上讲,影视是孩子们的另一种生活和另一种课堂,影响着初中生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影视资源在初中生德育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上,偶尔也会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段情景剧,但是由于排练时间和水平有限,这种情景剧的感染力与经典影视剧相比相差甚远。如以下两个课例中,情景剧的作用甚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道德与法治课例“感知父母恩”设计如下:品读《游子吟》,感受母爱→情景剧:父爱和母爱→故事明理:孝女孟佩杰的故事→爱的反思:赏析漫画《孝子》→案例分析:小燕举报违法父亲的故事→小结。
主题班会课例“为了母亲的微笑”的设计是: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诗歌朗诵《母亲》→说说父母的好→情景剧:爱的碰撞→爱的天平:诗歌《一生》→孝子故事:韩伯愈、花木兰→学会感激:孝敬父母见行动。
教师若能截取一些中学生爱看的经典影视剧,用于合适内容的教学,其效果将会是别具一格的。以“爱让家更美好”这一主题的教学为例,笔者截取了汪俊执导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的几个片段用于教学,该剧围绕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讲述了三个家庭面对孩子升学、留学、青春期的故事,是当前我国中学生家庭情况的典型缩影,这对于达成“爱让家更美好”这一主题的学习要求——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具有极强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笔者设计了:“我的最爱——选择剧中最爱的家庭,评选最美家庭;我的评析——观看剧中三个家庭出现矛盾冲突的视频片段,分析原因;我的妙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剧中三个家庭化解矛盾出招”。这类影视资源带有明显消遣娱乐的性质,学生观看时没有什么思想上的压力和负担,更容易被激发热情而全身心投入,更容易被感染而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运用得当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和主题班会的整合,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性、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效性,整合的意义深远,探索的道路漫长,我们将继续摸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