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党报 助力课堂
——对《浙江日报》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7-02-18 02:04陈航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时政党报

陈航波

(温岭市箬横中学,浙江温岭 317507)

借力党报 助力课堂
——对《浙江日报》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陈航波

(温岭市箬横中学,浙江温岭 317507)

新课程强调对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与综合利用。《浙江日报》作为思想政治课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时政播报、时政专题、时事切入、命题训练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这有助于增添课堂活力、提升学业质量,也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浙江日报;课堂教学;课程资源

在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机关报,党报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载体。现在的很多学校,往往以班级为单位为学生订购几份党报,比如《人民日报》《浙江日报》《台州日报》等。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发现班里阅报栏或讲台上放置的党报几乎无人问津,党报头版上的内容也鲜为人知。政治学科教师的使命感驱使笔者行动起来,让党报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内容,成为教科书以外重要的课程资源。

一、借力党报,时政播报增色课堂

一名合格的高中生,除读教材之“书”外,还应该读家国之“书”,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关于家国之事的最好载体就是党报,因为学校给每个班级都订了《浙江日报》,所以笔者就将《浙江日报》作为党报的代表,作为学生教科书以外的必读书报。考虑到党报在高中生心目中很“高大上”,所以笔者得想办法让学生离不开它。开展时政播报活动,不仅让学生把握时事、关心政治,而且让党报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一活动有三点要求:一是全班参与,每课一人,依学号轮流;二是利用每节课的“边角余料”时间,或是课前几分钟,或是上课结束前几分钟,或是学生困倦劳顿时,或是课堂环节切换之时;三是主题自定,取材限定,必须来自于党报。这样一来,党报就成了学生日常研读的必选。

在已经过去的2016年,学生播报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全面二孩”、G20杭州峰会、美国总统大选、中国共产党诞辰 95 周年、“萨 德 ”入 韩、英 国“脱欧 ”、“ 两学 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12名小学生回信、滴滴出行收购优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奥运夺金、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时政。播报可谓形式各异,有的同学选择《浙江日报》中的一篇报道或评论进行播报,如《续写奥林匹克精神的荣光》(2016 年 9 月 26 日第 5 版)、《红军长征途经多少省》(2016 年 9 月 27 日第 4 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16年 10 月18 日头版)、《融合创新,无愧时代》(2016 年 11 月 9日头版)、《“河长制”如何推动“河长治”》(2016年12月12日第4版);有的同学将同一主题的多条新闻进行汇编整理,加工成一篇新的时政播报稿,如将2016年10月1日至10月7日的相关新闻进行筛选整理,汇编成《国庆特刊》;有的同学将一份日报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改编,以诗词或“三句半”的形式呈现给全班同学;有的同学采取“要闻回顾”的方式,对当日报纸中的主要时政进行标题式的播报,等等。

灵活多样的播报形式保证了学生参与的活力,时政播报成了思想政治课堂一个值得期待的环节、一道色彩亮丽的风景,《浙江日报》也逐渐成了学生课外读物中的“香饽饽”。

二、借力党报,时政专题拓宽课堂

了解重大时事政治、学习重要理论政策是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是学考、选考题的基本遵循,“题”跟“理”能否准确、有效地对接,既取决于对教材知识的识记、理解、把握,又取决于对“题”所承载的相关信息的熟悉度。对于选材以重大时政为主的政治试题而言,党报显然是命题取材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助学资考和“三年一盘棋”的综合考量,笔者将以往的集中式专题复习改为穿插式专题学习,即从高一到高三,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阶段性地穿插时政专题,以拓宽课堂教学。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浙江日报》是时政专题学习的主要参考。

当然,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时政专题学习不可能覆盖党报中的所有内容,只能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一是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成就,三是具有全局性、典型性的重大事件,四是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或重大成果。比如2016年10月28日的《浙江日报》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为题,对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进行了长篇报道,这对以政治为选考科目的学生而言,相关内容是需要熟悉的。此时,安排一节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是适时、恰当的。

时政专题的功能,一是为了拓宽课堂,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充实知识储备;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主要是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这样的功能定位,笔者一般分4个步骤实施时政专题学习。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为例,第一步,将党报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编印成讲义,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的同时完成“三个找出”:一是找出新的观点和新的论述,比如对“领导核心”的论述;二是找出与教材相似的语言表述,比如对党的地位、宗旨的论述;三是找出对教材内容的解释性或拓展性表述,比如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的论述。第二步,课堂上分小组活动,交流“三个找出”的情况,彼此查漏补缺,完善对专题内容的认识。第三步,观点探讨: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 三 维 分析(“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轮值小组长整理好相关内容,做好向全班汇报的准备(全班分8个小组,每组4~6人,每次随机选择两个小组)。第四步,知识运用:(1)名句解读(不限模块知识):①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②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③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2)语段分析:“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从命题意图而言,“名句解读”主要针对客观题而设,而“语段分析”则主要针对综合题而设。

另外,考虑现在的选择题选项和综合题答案往往由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融合构成,所以在时政专题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和学生往往会将有些热词和观点加以重点标识,抽几分钟时间进行背诵,以备考试答题“用兵一时”之需。

三、借力党报,时事切入点亮课堂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时代感超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善用鲜活事例,紧扣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因为学生不会对过去、过往、过时的“实际”报以太多的热情。曾几何时,在教学实践中,每设计一节课,最累者,莫过于寻找鲜活而适切的案例。最近几年,将“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浙江日报》等党报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上述困扰迎刃而解。

上《经济生活》课,《浙江日报》“经济”专栏推出的一篇篇文章,使我们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深。当我们对“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可意会而不好言传时,《浙江日报》报道的《浙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11月26日)一文使我们认识到“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构建,我省民营企业更趋向于关注创业创新、质量安全、劳动关系、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国有企业更趋向于关注国计民生、基础资源、社会进步等关键领域;金融机构更趋向于关注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

上《政治生活》课,讲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等内容,是《浙江日报》让笔者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 干 在 实 处、走 在 前 列、勇 立 潮 头 ”“ 改 革 攻坚看浙江”栏目推出的每一篇报道中的主角(包括政府部门、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等),其实干精神和实际成绩,都让学生钦佩不已。质疑声、不服气也逐渐被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同所取代。真是“千条道理不如一个事实”!

上《生活与哲学》课,当我们受困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理论漩涡时,是《浙江日报》中关于“五水共治”“长江经济带”“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专题文章,让我们真正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永恒发展的,事物自身又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使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上《文化生活》课,跟学生一起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总觉得浮在理论上面下不来,不接地气。《浙江日报》推出的“最美浙江人”栏目,让我们认识了“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女孩”“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护士”等各类 典型形象;让我们读懂了“最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这些“最美”的瞬间,都是个人长期坚持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的结晶,这些“最美”的现象,都是国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让我们理解了“小人物、大社会,小切口、真课堂”的道理……课堂教学由此变得栩栩如生。

四、借力党报,命题训练夯实课堂

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每学期做一次的九件事中,第二件就是“出考试卷”。他在《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我们采用的检测方式是学生出试题,至少每个学期出一份,也有时一个学期要出四五次。出题前,大家商量好:试题的覆盖面,字词句语修、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写作,各道大题所占的分数,以至各道大题包括几道小题,每道小题所占分数。这些原则商量好之后,内容就由每位同学自定了。同学们为了对别人负责,出题都非常认真。出试题的过程也是同学们的复习过程,试题出完后,大家互相抽签答题,答完之后再给出题人评分。”

借鉴魏老师的方法,笔者在近几届学生中都将命题训练作为学科作业形式之一。先由教师确定题型、题量和出题范围,接着由学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设计答案,然后由学科代表将学生的命题卷按小组统一收上来,抽签决定某一小组的同学解答哪一小组同学出的题,答完之后再交还给出题人评分,评分完后向答题人反馈答题情况,最后由学科代表收上来交给老师。教师对每份卷都要进行批阅,从中了解学生一阶段来的学习状况,并抽一节课进行总体反馈。反馈课包括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好题展示环节,包括命题人叙述命题思路;第二环节是最靓答题展示,包括答题人叙述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第三环节是问题探讨,将命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出来,进行一定的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不得原题抄袭是命题训练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本上都能遵循这一要求,但真正的原创题少之又少,有些同学都是清一色的改编题,改了什么?改了题肢或设问,而情境材料几乎都是从做过的试题中搬过来,原封不动。事后找学生了解,学生反映自己也想独立创编试题情境却不知从哪里查找资料。怎么办?如果任由学生照搬情境材料,会使命题训练的价值大打折扣,因为创编试题情境是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连接生活与知识、坚持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可轻易放弃。如果不解决资料来源问题,强制学生自主创设情境,也太强人所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经商量,我们最终选择《浙江日报》作为命题选材的主渠道。理由有三:一是通过指导学生梳理历次高考、选考政治试题的选材情况,我们明确了真题选材与党报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二是通过指导学生带着“链接教材知识”的意识阅读党报,我们明确了党报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拓展和有益补充;三是通过指导学生带着“为大政方针寻找鲜活事例”的意识阅读党报,我们明确了哪些方针政策已在民间落地生根、造福人民,毕竟,命题需要选择那些已经定性、传递正能量的内容。

选材来源问题解决了,命题训练这一作业形式也真如魏老师所说的“出试题的过程也是同学们的复习过程”,“学生很感兴趣,学得主动,考得主动”。由此,课堂教学的根基也得以夯实。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过程化和课程资源的多元化、综合化,坚持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内容标准与社会活动相整合成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发利用《浙江日报》等党报资源,不仅是为了让党报宣传的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让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出彩出色,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落实,更是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党报等教材以外的载体融入社会大课堂,实现自身的社会化成长。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时政党报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凝聚七十载风云 镌刻永不磨灭的追求——浙江日报报史馆侧记
“内容+”,为主流媒体赋能——浙江日报改版的实践与思考
打造舆论监督“升级版”——从浙江日报《一线调查》说起
重大主题报道的可视化探索——以浙江日报的实践为例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