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228)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改革传统的德育观念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呼声,推动着人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建立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德育理念。德育对象主体化的现实要求,已经成为德育改革的强大动力。这使我们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德育的问题,而是需要什么样的德育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德育需要重大的变革。晨会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而长期的德育常规教育晨会课,往往产生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它必须找到鲜活的实践载体,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力量,促使学生自省成长。
于是,我们实行“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所谓“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是以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晨会的主题,并以此任务为驱动,学生围绕晨会主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承担具体的任务,由小组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前期的策划、确定分工、明确活动形式等,通过晨会解决问题。晨会课作为平台、形式,以演讲、故事会、讨论会、情境再现、小品表演、辩论会等丰富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晨会课为小组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全班学生的成长服务。在晨会活动中建立学生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伙伴关系中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平等合作、学会奉献分享,获得道德成长。
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推行“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以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改变和进步。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还是整个集体,都让我感受到了晨会课的魅力,以及其教育影响及教育价值。
在“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活动开展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特长组成了各个合作小组。因为小组任务型晨会,需要小组内的伙伴共同完成一个个晨会课的任务,心仪的合作对象自然是学生愉快合作的前提。而仅仅以自己的意愿形成合作小组肯定不是最科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情感和特长进行均衡考量,明白多样人才对于一个合作小组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小组每个成员之间都要彼此学会与人合作,这样的伙伴之间彼此合作得才会亲密无间。如:承担第八周晨会课的小组,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观察发现有些同学做事拖拉,于是确定晨会主题“今日事,今日毕”,而后进行方案的策划,小组内伙伴们进行明确分工,摄像、课件制作、主持人……这一过程让我们看到整个团队的努力,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团结合作,各自发挥才能,让晨会课通过“情境表演”“情景再现”等贴近学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的活动作为载体,真正地发挥晨会课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而更让我惊喜的是,这组同学还策划了后期巩固活动,设立“今日事,今日毕”的自我评价表,并将其与阳光笑脸积攒结合起来。每天由小伙伴们自己对照自己当天的事情,如作业、班级事情等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此来巩固晨会课的效果,促进伙伴之间积极进取、不断向上。
通过“小组任务型晨会”,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晨会课绝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各司其职。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懂得了在合作的过程中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明白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合作中,我们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要善于表现自己的闪光点。“小组任务型晨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彼此了解是合作的前提,分工合作、相互帮助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而懂得体谅和包容是合作能顺利开展的保障。
“小组任务型晨会”活动给每一个伙伴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伙伴做最好的自己。在活动中,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每一个伙伴的潜力。如:许同学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男孩儿,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好,在这次“今日事,今日毕”晨会课中,伙伴们一致推选他做主持人。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他大方、自然的主持,给伙伴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蒋同学是一个比较内敛的男孩儿,平时不太爱表现自己,但他对电脑特别精通,这次他充分发挥特长,围绕主题制作了精美课件,让人佩服不已,而他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是最美的风景。邹同学是一个女生,文笔特别好,担任本次晨会课的方案撰写者,整理讨论后的方案,写成主持稿……同学们这样的改变还在继续,很多同学不仅在晨会课上让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如:许同学通过晨会课上的“一鸣惊人”,变得更加自信了,勇敢地挑战年级、学校各类活动的主持工作,他乐此不疲;蒋同学主动承担了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PPT制作、主题班会的课件制作等,他乐在其中;邹同学大胆挑战自我,积极主动为班级博客撰写新闻稿、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稿等,她乐而忘返……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晨会课给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这样的改变是令人兴奋的、令人震惊的、令人惊喜的。而学生这样的改变又何止是在一节晨会课上呢?而且有这样改变、进步的同学在班级里又何止他们几个呢?
小组任务型晨会,主题来自学生生活实际,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活动的主角,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做,都可以发现自己在活动中的价值……在晨会课中,每一个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被需要感。在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活动成就每一个伙伴,让每一个伙伴都做最好的自己。
伙伴是一种教育力量,一种老师和家长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别让教室的四壁把儿童与斑斓的世界隔开,要让孩子都有一个亲近的知心伙伴。”我想,这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伙伴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多么重要。
我们知道无论是对学期晨会的总策划,还是各合作小组对自己所承担任务的主题策划,或者是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过程,都是学生在进行同伴交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说服、理解、支持、鼓励、评价、争取、判断……而也因为这个晨会课任务,伙伴们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更加密切了,他们一起讨论、交流、设计、制作……彼此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和谐。当然,在晨会课活动中,学生之间一开始也会产生过分歧,为选择怎样合适的呈现形式而各抒己见,但最终大家各自阐述理由,在争论过程中,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方案策划中,大家为各自的分工又产生摩擦,大家彼此相互包容、理解,而后根据组员特长给予合理分工;在情景剧的排练人选上产生意见的不统一,大家各说各理,最后经过“擂台赛”的形式公平公正地选出最佳一组进行演绎……这样的争执、摩擦、矛盾、分歧,在整个小组活动中时有发生,同学们在活动中彼此之间学会相互理解、包容、沟通,让这些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反而成为增进大家感情的“调味剂”,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情,促进了伙伴之间的友好交往。
同时,通过小组任务型晨会,也让每一个同学懂得了发现伙伴的闪光点,包容伙伴的缺点,给予伙伴中肯建议是多么重要,伙伴之间一起积极协调、磨合对于任务的完成是多么必要。如果说“互助共进”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积极互助的交往提供了可能,那么,活动的过程则为学生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交往机会,成为满足学生“与人交往的需要”的重要源泉。而“小组任务型晨会”活动恰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共进交往,让他们彼此之间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格。
我们常常为德育低效而困惑,殚精竭虑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就是一种对传统德育的不断突破,不断改革。“小组任务型晨会”活动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道德教育建立的是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参谋或伙伴”式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教师的智慧表现在引导,并隐蔽起来(或退居幕后),学生则成为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伙伴的大伙伴,在小伙伴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引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共同面对道德风景进行欣赏和交流欣赏心得的关系。如:在“今日事,今日毕”晨会活动中,教师这个大伙伴给予学生一定的培训,对晨会主题、活动形式等的选择进行引导。在“小组任务型晨会”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大伙伴,活动中大伙伴和小伙伴一起手拉手,共同成长。
在这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样也是学生的学生。我们不只是要好好地教育学生,同样也要好好地向学生学习。作为大伙伴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搭建各种发展的平台,给予必要的帮助,从而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的大伙伴,也必将获得巨大的收获。
“以小见大,小组任务型晨会”是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当德育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载体,当它把主动权全权交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发现了、感受到了德育真正地发挥了它的价值,焕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同时,在这晨会课的背后,也留给我们很多的感动,我们感动于活动中伙伴们的成长,让我们聆听到了伙伴们成长的拔节声,是那么悦耳、动听,令人难忘、耐人回味,也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1] 佐藤学.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