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盈怡
(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时刻在向周围世界问为什么,总会忍不住用小手去触摸世界,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嘴巴去询问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渴望认识世界和学习科学的意愿。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对于孩子来说,科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种时刻保护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挖掘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保护幼儿的科学观,让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生活处处有科学,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往往蕴含了很多科学道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预示着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独特性,从他们每天提出的问题,或是已知经验来看,他们大部分的科学知识都来自日常生活。
1.家庭生活
教育是艺术,是一门高等艺术,家长要做“艺术家”,就需要注意教育手段和方法。要以不增加孩子的负担为前提,大量采用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寓教于乐。
(1)正确对待孩子的“为什么”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会对家长提出许多问题,如:“妈妈,我从哪里来?”面对问题,应保持支持与鼓励。对问题背后的原因,不能不懂装懂,可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共同找出答案,切忌遇到事情或孩子提出疑问,赶忙给答案。直接导致孩子得到了科学知识却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探索的过程带给孩子的乐趣远远超过知道结果本身。
(2)鼓励、推动孩子去探索
一些经过探索能获得答案的问题,可以多鼓励孩子在探索中去思考,从而找出答案。如,孩子坐在汽车上问:“怎么树往后跑了?”此时,家长可停下汽车后,引导其观察一下树是否还在后退,让他发现树的后退现象,是因为汽车往前开而产生的错觉。这时家长若再稍加点拨,就会使孩子萌发更大的探究欲望。
(3)配合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
家庭中的科学教育是不可取代的,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配合,才能真正使孩子获益。例如,在幼儿园进行磁铁活动之后,回家后,孩子就用磁铁去吸家里的一些物品,来证实哪些物品是铁做的、哪些不是铁做的。孩子把幼儿园的科学知识带回家,使其内涵不断丰富、不断扩展,这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教育。
2.社区生活
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推动,其中,物质资源有:环境资源,如周围的公园、树林等;各类的公共场所,如超市、菜场、理发店银行和地铁站等,各类工厂如牛奶厂、污水处理厂等。社区人力资源有:各类技术人员、热心人士、退休人员等。各种社区资源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与幼儿园的合作形式也不尽相同。
在和各种社区资源的合作中,方式的效果不尽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不仅仅为幼儿提供了科学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更让幼儿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真正意义,进一步有效、积极地促进幼儿进行科学学习。
3.自然生活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们以各种形态展示在我们面前,这何尝不是幼儿接受科学启蒙的好场所呢?我们经常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把自然带进幼儿园。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五感听、看、尝、闻、触摸,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同时也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真实感受。
在一日生活中,很多的自然变化或科学原理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很多科学教育都是在随机教育中完成的,因此,教师要能把握幼儿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机会,将其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时积累的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易接受、最有意义、最及时,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但如果不进一步引导,也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的。
1.入园、散步、谈话中的科学教育
每天入园,幼儿都是伴着歌声走进教室,他们总会找一找,声音从哪里来?怎么传到耳朵里?春天来了,为什么天空会飘满柳絮,怎样避免呢?幼儿时时都能发现问题,利用短短的5~10分钟谈话时间,可能并不能把原理讲清楚,集体的研究讨论,就是激励他们进行后续研究的良药。
2.盥洗、午睡、进餐中的科学教育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天性爱玩水,盥洗时,总在盥洗室流连忘返,为什么肥皂涂在手上就有泡泡了?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勺子里的脸为什么和镜子里不一样?玉米的种子在哪里?它是怎么排列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数一数,怎么数?午睡的时候为什么会做梦?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3.区域游戏中的科学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潘荪教授曾说:“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在区角中,专门投放了一些小实验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如“翻滚胶囊”“沉浮实验”“龙卷风”“神奇的吸铁石”等等。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提供独自或合作地进行猜测、操作、观察、发现。教师有尊重和关注幼儿的意识,及时发现并适时肯定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时刻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让学科学、做科学变成一件轻松而快乐的事。
4.自然角中的科学教育
自然角的材料丰富,在不同时期,给予了幼儿不同内容。在饲养角,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在种植区,能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自然角就像一个大课堂,不仅能发展其观察、操作能力,更是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方乐土。
幼儿能在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在生活中认识世界,习得科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理解科学的真正意义,更是能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其时刻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他们进行深入的科学学习提供前提和背景。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前期经验,更要合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契机,以及家长资源,多方利用观察、探究、猜测、实验、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其兴趣与求知欲,保持与延伸其好奇心和探究欲。让科学不再神秘,让科学走进生活,让每一个幼儿都想成为小小科学家!
[1] 李凌云.让科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02).
[2] 李见友.浅论幼儿科学教育[J].教育导刊,1998(S3).
[3] 宋淑芳.幼儿园科学教育浅谈[J].幼儿教育,2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