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江苏南京 211100)
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绘画行为的出现,例如:他们会用画画的形式,在“写真馆”中给顾客冲洗“照片”;会在科学区的“磁铁大揭秘”活动中,用各种符号书写、记录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在“小医院”里,会用绘画和书写的方式记录病人的病情……其实,这些绘画行为,都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表征能力的表现之一。
何为表征?表征,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
5-6岁的大班幼儿在绘画行为上更加积极和主动。在绘画表征能力上,他们的绘画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目的明确,同时与自己的经验密切相关,能够熟练地运用线条勾勒形状、描绘形象,形象局部与整体都能用线形表现出来。《指南》中也提出:5-6岁儿童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孩子们的绘画表征行为非常多,而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中更是如此。这些行为往往是自发、自主产生的,是他们喜欢和接受的。那如何利用绘画表征,引导幼儿向更高游戏水平发展,在实践过程中,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地进行是游戏精神的核心,孩子想玩什么游戏?他们的已有的游戏经验是什么?他们想怎么玩?如何促进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方法和策略有很多,而利用绘画表征,亦是一种途径。
1.绘画表征,为幼儿自主游戏开展提供可能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对游戏内容的丰富性更加有需求。而游戏如何开展,需要引导孩子去讨论,例如游戏有关元素:开展什么游戏?需要什么材料?几个人玩?每个人干什么?有哪些规则?
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鼓励教师使用绘画和孩子们用图画的形式将游戏有关元素表现出来,呈现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思考、商量、决定为他们的游戏开展提供可能和依据。
案例:花店的故事——开花店啦!
新学期开始了,大三班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商量班级角色游戏的创设,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法非常多,有的要开飞机场,有的要开比萨店……依依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开一家花店!”她的提议立刻得到了班级大部分女孩子的应和,都兴奋地说要开花店。果果说:“我的小姨生了一个小宝宝,妈妈就带着我去花店买花送给小姨的,花店里有好多的花哟,各种颜色的,香得不得了!”接下来,老师就请小朋友们商量:花店里有什么?花店里有谁?他们每个人在花店里干什么?接下来,孩子们分组进行讨论,并用绘画的形式将讨论内容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充分被调动,自由、自主地商讨有关游戏的各项内容,大胆地用绘画表现出来,积极地向同伴及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意见,在宽松的氛围中与同伴商量、讨论,自主地收集游戏材料,创造性地使用能利用的游戏资源,愉悦的情绪洋溢在孩子们的笑脸上,表现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2.绘画表征,为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提供支撑
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提供适宜的方式,能让游戏向着更高水平发展。绘画就是适宜的方式之一,因为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数字符号、图形符号。这些符号在幼儿的游戏中被使用,促进幼儿发展。
(1)运用数字符号,让游戏富有挑战
大班幼儿处在前书写阶段,数字符号的书写在游戏中常有出现。在游戏中增添数字符号,可以有效提升游戏的挑战性,让幼儿积极参与和尝试。
案例:花店的故事——订花单。
花店开张啦!游戏初期,孩子们很乐意去花店玩,利用油泥、彩纸、花布等半成品材料制作各种小花,将各种花插在花瓶及花篮里。一段时间过后,想去花店玩的孩子不太多了,老师观察后发现花店的玩法不能吸引孩子们了,于是就引导他们讨论:花店里还可以干什么?孩子们想了很多,其中,丽丽说妈妈去买花时填了订单,孩子们对订单就产生了好奇,什么是订单?订单上有什么?怎么使用订单?接着老师就出示了网上搜索到的花店订单,让孩子们观察,并引导孩子们商量如何添置订单。经过讨论之后,孩子们和老师设计出了自己班级花店的订单:
订单的投放,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这种挑战是孩子们通过努力后力所能及的。刚开始,孩子们对表格横竖列不太明确,对枝数和总价的关系也不太清晰,但经过自己独立思考,或者与同伴商量讨论,以及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大多数儿童都乐于挑战订花单的操作,在充满信心和信任的氛围中尝试新事物,挑战新困难。这样的挑战遵循了积极向上的发展规律,能让他们不断地获取新技能和能力。以后,孩子们再进行数字表格的填写时,就会有相关的经验,能更好地进行表格的操作。
(2)利用图画符号,让游戏内容更复杂。
图画符号是绘画表征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游戏内容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最直观的图画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形式生动、形象、具体,更为同伴喜爱和接受。
案例:花店的故事——鲜花外送。
这几天花店生意还是不错的: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来买花,把花放在家里的餐桌上,蛋糕店的收银员来买花,把它们插在柜台的花瓶里……可奇奇发现,小医院的人从来不来买花,他就问老师,老师说:“你去问问小医院的人,他们为什么不来买花呢?”于是,他跑到小医院去询问。小医院的医生、护士和病人都在忙着,听他问完之后,扮演医生的丁丁说:“我们忙着给病人看病,不能随便跑出去买花。”然后丁丁又指了指躺在病床上的嘟嘟说:“他是病人,肚子疼,还发烧,也没有力气去买花啊。”说完两手一摊,继续忙他的事情了。奇奇听完他们的回答,飞快地跑回到花店里,用花店操作台上的笔和纸,用心地画了起来。画完之后一看,原来是他为花店增加了鲜花外送的业务,可以给不能到花店的人送花过去。看完奇奇的绘画内容,孩子们很兴奋,都嚷着要去给小医院的人送花,说这样医生就不用离开医院了,病人也能好好休息了。
老师在花店投放的纸和笔,让幼儿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得到花店其他同伴的认同和赞同,让花店的游戏多了一项内容。
3.绘画表征,为游戏评价效果提供保证
在游戏分享与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会用语言、作品、照片、实物等介绍游戏过程中的点滴。而绘画和书写为孩子们游戏的评价与分享提供了具体、形象的内容,帮助他们记录、梳理评价的内容。
案例:建构区的高架桥。
近期,幼儿在建构区进行高架桥的搭建。之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对当地的高架桥进行过实地调查。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能利用各种积木进行建构,最后的作品都非常有想法:有的在高架桥上添加了交通标志;有的高架桥有三层,错综复杂;还有的在高架桥上架设了拱形积木当隧道……作品建构结束,孩子们对自己的作品也非常满意,腾腾提议想为自己的作品画一张图纸,于是,就在建构区旁边的小桌子上拿起笔和纸,认真地画起来。
通过绘画表征,孩子们能将关键游戏经验呈现出来,在游戏的分享与交流过程中起到提醒作用,帮助孩子们进行语言交流,直观地拓展游戏内容与经验,为后面的游戏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1.提供丰富的绘画表征的表现材料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小肌肉动作发展也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很乐意通过绘画来进行游戏活动。而且,他们会尝试使用文字符号进行前书写的练习,在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等活动中都有运用。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可以提供以下适宜的开放的绘画、书写材料:
各种各样的笔:彩笔、勾线笔、铅笔、油画棒等。
各种各样的纸:卡纸、彩纸、白纸、信纸、信封等。
用来书写购物清单、记录电话的便签、写字板等。
这些材料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要让孩子随时随地就能拿取到,结束后能按照标示等放回原处。书写以及绘画的图标等内容要有展示的地方,例如展示板,也要有存放的地方,例如托盘、文件夹等。
2.营造支持、鼓励的绘画表征氛围
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游戏区域中提供了书写、绘画等材料,孩子们却不使用它。这可能是因为没有营造一种让儿童觉得自己绘画被接纳的氛围,或者前期孩子们的绘画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所以,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除了提供物质的材料之外,还要营造接纳的氛围。大班幼儿的绘画方式和能力与成人不同,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因为绘画或书写得不好而被别人笑话,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班级中营造接纳的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所书写或绘画的内容都会受到欢迎。当孩子们看到、感受到这种接纳时,他们会敢于尝试和挑战,在游戏中充分地利用绘画和书写。
在通过绘画表征提升幼儿游戏水平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在提高、游戏的内容在拓展、游戏的水平在提升,孩子们乐于挑战更为复杂的游戏形式。
[1] [美]盖伊·格朗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游戏水平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
[2] [美]詹姆斯·约翰森,詹姆斯·克里斯蒂,弗朗西斯·华德.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章丽.图标,幼儿园课程实践新视角[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盼美慧.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 陆敏.多元表征学习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